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00606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 月;地点:北平;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2、5个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3、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5月;意义

2、:使祖国大陆实现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5、抗美援朝 时间:1950年;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司令员:彭德怀;结束时间:1953年7月,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被迫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意义: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6、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

3、了土地改革;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1953年1957年;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民族人民的利益。3、三大改造

4、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5月1960年;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表现:浮夸风和工业大跃进中的全民大办钢铁;影响: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名经济的正常秩序,大炼钢铁运动造成农田荒废,生产衰落,使轻工业减产,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5、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一种政社合一的性质的组织;危害: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实现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的妨碍了农业

5、生产的发展。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教训: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否则将会欲速则不达。7、“铁人”“优秀工人”王进喜;“两弹元勋”(氢弹和原子弹)“优秀知识分子”邓稼先;“党的优秀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品质:心系人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8、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年1967年;起因: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目的: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9、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的标志是:九一三事件(1971年),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76年),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

6、束。10、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逝世。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两个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坚决维护;毛主席的指示,都始终不渝地遵循。2、1977年7月,中央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邓小平再次复出。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时间:1978年5月;内容:批判了那种认为只有“圣经”上记载的才是对的倾向,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意义: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12月;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的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7、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时期。5、“四个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6、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改革也在城市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意义: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积极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7、国有

8、企业改革 国家实行:抓大放下、鼓励兼并、推进企业改组联合。8、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广州、上海等;1985年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沿海等沿海城市;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开放内地省会城市。9、影响: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10、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1、1

9、999年,我国建成了20世纪最大的水电站四川二滩水电站;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长江三峡水电站。12、西部大开发 时间:1999年;意义: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的稳定;重点项目:青藏铁路、渝怀铁路、兰成渝输油管道及西电东输、西气东输等。13、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宪法。1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过程: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他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 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的政策;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2、“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一个国家,两

11、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意义: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3、香港回归时间: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4、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1、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目前,我国海军部队有: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人民解放军现有的四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2、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

12、;和平共处;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现在已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周恩来出席。3、“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使中国赢得与会国的理解和尊重。4、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5、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意义: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我

13、国的国际地位。第六单元:科技教育和文化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核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表明了我国核技术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杂交水稻之

14、父”袁隆平,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王”钱学森。3、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到2000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4、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短跑运动员刘长春;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成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2001年7月,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5、1956年,中国在文学艺术方面提出了“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有了巨大发展;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红岩林海雪原等;故事影片林则徐甲午风云小兵张嘎等;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复兴之路;影片焦裕禄开国大典;电视剧长征激情燃烧的岁月;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