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00606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精品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一课时)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 知道土地的含义及其土地资源的分类,结合以学过的地形、气候知识,理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不尽合理;2. 学会运用资料,理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3. 培养学生热爱土地情感,树立科学的土地资源观、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会简要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特点。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 (2)学生作答,总结引入新课:第二节 土地资源二、学习过程:互动探究(一)土地资源的

2、利用 1. 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土地资源的用途及其重要性。2. 读图P66图3,6,因地制宜利用土地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种类型?你们家主要是什么利用类型?3. 读图3.8,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4. 我国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对土地类型及其构成、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优势和不足?。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1.土地资源分布不均2.读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根据图3,9,列表比较几种土地资源的分布,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土地资源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地区季风或非季风区

3、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耕地林地草地难利用土地3. 总结:我国的耕地、林地以及草地的主要分布特点。(P68课文)4.读教材P69-70“我国南方、北方耕地景观图”和“我国南方、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思考回答: 造成南方、北方地区耕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南方、北方水土构成是否合理?为什么?(三)课堂总结: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提高整体认知和学习效果。小组展示交流。(四)同步练习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完成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五)布置预习下一节课,第二节 土地资源(第二课时)临沂12中地理组 韦洪明学习目标:知道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深刻体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国

4、策。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学习重点、难点: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结合实际,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策。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们认识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利用现状等。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属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就能为人们永续利用;相反,如果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的退化,使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过渡引入:目前,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形势非常严峻。二、学习过程: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互动探究:1,读图3,13,并结合身边实际,谈一谈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5、?(从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等方面分别举例说明存在的问题)2,面对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土地资源做哪些活动?3,读教材P73,图3,15漫画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谈谈各自揭示的问题,分别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总结。在课本中做好笔记。4,读课本阅读材料:全国土地日选择一两个主题,展开讨论,谈谈你的看法。(三)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提高整体认知和学习效果。小组展示交流。(四)同步练习 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完成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五)布置预习下一节课,布置小组合作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保护家乡的土地”。下节课上课时分组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