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台江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005443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台江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省台江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省台江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省台江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省台江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台江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台江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台江县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查出黄曲霉毒素Ml超标140%。一时间,“蒙牛致癌”事件被炒得沸反盈天。B . 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 , 击节叫好。C . 农村各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饭千金等现象有所回潮,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不但加重了群众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 .

2、 曹操的一切政令,都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谁反对他,就是反对皇帝,就是十恶不赦,罪不容诛 , 这就叫做“挟天子以令诸侯”。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扬的处理决定:孙扬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B . 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7小时内有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C . 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佩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已父亲的,那么,陶佩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D . 太阳黑子酝酿着破坏

3、性的太阳风暴,这种风暴会突然让带电粒子经过遥远的空间距离奔向地球,导致地球卫星短路、手机信号中断甚至电子系统损毁。3.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把一群人送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让他们在“原始状态”下开始新生活。_。_。_。_。_。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选择了公平因此结论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公平优先每个人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来是穷还是富现在,让他们协商,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公正”的社会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如何,支持效率就可能承担饥饿的风险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4. (6分) (2016高三

4、上清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毫无疑问,西游记是佛教文本。其本事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天取法的历史事件,并以佛教“原罪消业解脱”的教义体系为基本情节模式,宗教倾向上虽然佛道并举,但“重佛轻道”更为明显,因而在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字里行间洋溢佛光禅意。但是,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脱离了佛教轨道,最终被道教徒攘夺。众所周知,西游记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直接导致佛教徒主动疏远、拒绝,放弃西游记这块本属佛教的阵地。而且,“圣僧出世”的故事,对佛教徒打击最大,但却完全符合道教的教义,成为西游记道教化的重要一环。因为西游记采用神魔小说的载

5、体形式,唐僧形象被矮化和丑化。在神魔精魅世界中,唐僧作为凡人最为愚昧、软弱,与孙悟空“上天入地、莫能禁止”的无量神通相比,作为师父的唐僧黯然失色,从形象到性格几乎乏善可陈。对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化伟人做如此颠覆性的“异化”,引起佛教徒的强烈反感。这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完全不一样,“神魔”这一载体形式对于“唐僧取经”定型、传播的是非功过,值得研究。相对于佛教徒的主动退让,道教徒却对西游记充满热情,他们从一些故事情节和文字中看到了客观存在的道教内容,于是大肆阐发,甚至不惜恶意增删、篡改,做道教化“误读”,最终将西游记拉入道教的彀中。西游记的道教化“误读”始于清初康熙年间。时有“奉道弟子”

6、汪澹漪,倾尽全力,将西游记评点、篡改为西游证道书。为了实现西游记道教化目的,汪澹漪不择手段。除了在文本中充塞大量道教内容之外,还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宋元之交全真教道祖邱处机;又附录一篇长春真君传,歌颂邱处机历时四载远赴雪山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杀”的仁德功业,并以此暗喻唐玄奘大师西行壮举;再编撰一篇玄奘大师行状,揭示西游记之原型。应该承认,汪澹漪不愧为一个高明的图书包装策划师,从此,西游证道书大行其道,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后来流行的西游记文本,如西游真诠西游原旨西游正旨都是脱胎自西游证道书的道教评本。道教徒怎么会如此看重和觊觎一部佛家稗说呢? 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

7、出道教徒攘夺西游记并非偶然。在中国宗教史上,佛道两教多有缠夹,其关系可概括为共存、互渗、竞赛和论争。道教教义芜杂,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成仙无可证实,尤其“老子化胡”一说荒诞不经,不能使人信服,所以历史上佛道论衡的总体趋势是佛胜道负。清代,随着外来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崛起,道教日显衰落,失去主导地位。再者,明清之际,实学昌盛,西风东渐。在这一社会文化大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危机,急于将自家思想回归正统,以及对其内部各种旁门邪说进行清理、批判。凡此可见,从汪澹漪开始,道教徒一直坚持对西游记做道教化“误读”,直至它花落道家。(选自竺洪波 为何被清代道教徒攘夺,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8、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游记的字里行间充盈佛光禅意,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侧重佛家,而且在宗教倾向上“佛道并举”的特点更为明显。B . 在西游记神魔精魅的世界中,唐僧被矮化、丑化。佛教徒对这位文化伟人被如此颠覆性“异化”有强烈抵触情绪。C . 汪澹漪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全真教道祖邱处机,歌颂他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杀”的仁德功业,都是为了使西游记道教化。D . 西游记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被道教化“误读”,许多道教徒对其大肆阐发,恶意修改,最终将其拉入道教范围。(2) 下列不属于道教攘夺西游记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从中国宗教史来看,佛道两教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纠缠,这种纠缠关系可以概括为互相渗透

9、、竞争、论辩和共存。B . 道教教义杂乱,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有的内容不能使人信服,导致历史上两教的论衡呈现佛胜道负的总体趋势。C . 明清之际,实学发展兴旺,西方文化等流入中国。清代,外来和民间宗教崛起,道教渐渐衰落,失去主导地位。D . 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的危机,着急让自家思想回到正统的轨道上,并想使其内部变得纯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游记这块佛教阵地被佛教徒主动放弃,直接原因是其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B . 西游证道书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是从汪澹漪对西游记不择手段的评点、篡改,进行一

10、系列的包装策划开始的。C . 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是西游记故事区别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得以定型、传播的主要原因。D . 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看重和觊觎西游记是有其必然性的。5. (15分) (2017高一下江苏开学考)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马道士汪曾祺马道士是一个有点特别的道士,和一般道士不一样。他随时穿着道装。我们那里当道士只是一种职业,除了到人家诵经,才穿了法衣,高方巾、绣了八卦的“鹤氅”,平常都只是穿了和平常人一样的衣衫,走在街上和生意买卖人没有什么两样。马道士的道装也有点特别,不是很宽大、很长,我们那里说人衣服宽长不合体,常说

11、“像个道袍”,而是短才过胫。斜领、白布袜、青布鞋。尤其特别的是他头上的那顶道冠。这顶道冠是个上面略宽,下面略窄,前面稍高,后面稍矮的一个马蹄状的圆筒,黑缎子的。冠顶留出一个圆洞,露出梳得溜光的发髻。这种道冠不知道叫什么冠。全城只有马道士一个人戴这种冠,我在别处也没有见过。马道士头发很黑,胡子也很黑,双目炯炯,说话声音洪亮,中等身材,但很结实。他不参加一般道士的活动,不到人家家念经,不接引亡魂过升仙桥,不“散花”(道士做法事,到晚上,各执琉璃荷花灯一盏,迂迴穿插,跑出舞蹈队形,谓之“散花”),更不搞画符捉妖。他是个独来独往的道士。他无家无室(一般道士是娶妻生子的),一个人住在炼阳观。炼阳观是个相

12、当大的道观,前面的大殿里也有太上老君,值日功曹的塑像,也有人来求签、掷珓马道士概不过问,他一个人住在最后面的吕祖楼里。吕祖楼是一个孤零零的很小的楼,没有围墙,楼北即“阴城”,是一片无主的荒坟,住在这里真是“与鬼为邻”。马道士在楼上读道书,读医书,很少下楼。他靠什么生活呢?他懂医道,有时有人找他看病,送他一点钱他开的方子都是一般的药,并没有什么仙丹之类。他开了一小片地,种了一畦萝卜,一畦青菜,够他吃的了。有时他也出观上街,买几升米,买一点油盐酱醋。吕祖楼四周有二三十棵梅花,都是红梅,不知是原来就有,还是马道士种的。春天,梅花开得极好,但是没有什么人来看花,很多人甚至不知道炼阳观吕祖楼下有梅花,我

13、们那里梅花甚少,顶多有人家在庭院里种一两棵,像这样二三十棵长了一圈的地方,没有。马道士在梅花丛中的小楼上读道书,读医书。我从小就觉得马道士属于道教里的一个什么特殊的支派,和混饭吃的俗道士不同。他是从哪里来的呢?前几年我回家乡一趟,想看看炼阳观,但早就没有了。吕祖楼、梅花,当然也没有了。马道士早就“羽化”了。(1) 赏析画线一段文字的写法和作用。 (2)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马道士这一人物形象,你会选择哪个字?请具体说出你的理由。 (3) 文章结尾说马道士早就“羽化”了,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作者刻画马道士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6. (10分) (2017高二上通渭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4、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淡泊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

15、后。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而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因而尽管他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学,但他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然而,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遵照他“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的遗嘱,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梁夫人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此时,让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既惜且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