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热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0994669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热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热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热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热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热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热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热身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热身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科举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故选B;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血缘关系,在题干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排除A;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郡县制开始于春秋战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联系所学分封制的内容分析解答。2.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

2、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下图中的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四合院是按照中国儒家思想的宗法家族观念组合的有层次序列的前后院落,厅堂、居室的布置一定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一般来说,家中长辈一般住在北房,按照方位就是正房甲处,儿女住在厢房乙处和丙处,仆人居住外院丁处,选择A项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

3、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宗法制的社会形态对国人的正面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随之而来的“忠”“孝”观念深入民心。另外,受宗法制社会的长期熏陶,使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3.老子姓李名耳。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这一现象受下列古代中国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寻根问祖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而祖先崇

4、拜体现了重视血缘关系,这与宗法制相关,因此B符合题意。而A、C、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造成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A.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B. 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C. 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D. 受中国宗法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注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主的宗法关系,用以维护统治,排斥女性,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5.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

5、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郡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统。”“”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周B. 秦C. 明D. 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变易古制,始为郡县天下方合为一统”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大帝国,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中央集权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独断性和随意性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解析】【详解

6、】由材料可知,仅仅是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的特点,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故无法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特点,排除A;材料未涉及对皇权的宗教性描述,无法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国家政事的决策方式,无法体现独断性和随意性,排除C。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任嚣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 事实上任嚣是南海郡的最高军事长官C. 南海郡郡尉任嚣和西周诸侯一样

7、拥有封地,可以世袭D. 任嚣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任嚣为郡尉,属于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得世袭,故C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A项排除;郡守负责行政,郡尉负责军事,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命,故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8.“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西汉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 尚书省被中书省取代B. 朝廷始分设中朝、外朝C. 秦朝开始设三公九卿辅政皇帝D. 唐朝设三省六部制,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汉代推行内外朝制,汉武帝起用身

8、份低微的士人组成中朝参与决策,攘夺相权,以宰相为首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故B项正确;A项,西汉时期并无中书省,排除;C项,与西汉无关,排除D项,三省六部制为唐朝所设,排除。9.针对汉初诸侯国势力强大,大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一个妙计,它既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这个妙计是A. 郡县制B. “推恩令”C. 诛晁错D. 清君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推恩令的主张,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统辖,王国越分越小,列候分得土地,拥护中央,中央集权加强,B正确。郡县制与材料诸侯国

9、矛盾,排除A;汉景帝时期,诸侯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缓和诸侯国叛乱的形势而诛晁错,与材料汉武帝无关,排除CD。所以选B点睛: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主父偃的妙计”,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推恩令。10.据南齐书记载:在凭“世资”取官的九品中正制下,门阀士族凭借家世获得官位,甚至成为公卿一类的高官。这说明九品中正制A. 平民没有上升的空间,缺乏入仕途径B. 为平民入仕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C. 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D. 使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出身为选拔标准,平民百姓不得参与,

10、形成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故A项正确;B项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不以才能为选拔依据,故不能选拔大批优胜人才,排除;D项,九品中正制下形成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对皇权形成一定威胁,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11.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 中书省B. 尚书省C. 兵部D. 门下省【答案】D【解析】【详解】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

11、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材料中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判断封德彝供职于中书省,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选D。 A和B项错误,兵部属于六部,属于尚书省下属机构,故C项错误。【点睛】12.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A. 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 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 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D. 大力抵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提到的四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A项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

12、始皇的功绩;C项主要针对唐太宗而言;四位皇帝共同的说法选B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等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唐太宗改革州县制和府兵制等;宋太祖通过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地方设通判、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等加强中央集权。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存在着两大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历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汉代推恩令、宋太祖采取的削实权、收精兵、制钱谷等措施等也需要掌握;此外,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以及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把握。13.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反

13、映了方国对中央威胁B. 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C. 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D. 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答案】C【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地方藩镇自行任命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贡赋,反映的是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A. 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B. 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 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D. 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答案】D【解析】宋代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并且受受通判节制,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是转运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14、;“州官”不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州官”不拥有封地,官位不可世袭,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州官”是指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的产物。15.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A. 汉中外朝制B. 唐三省六部制C. 宋二府三司制D. 元一省制,只设中书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结合所学可知,元代设立中书省负责全国行政事务,相

15、权一定程度上有所集中,与汉唐宋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趋势相违背,故D项正确;ABC均符合削弱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趋势,不符合题意,排除。16.“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明代A. 明废宰相权分六部B. 官员升官比较容易C. 科举选行不通D.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结合所学知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的中央机构设置的调整使得明代六部最高长官的品级提升,A项正确;B项,题干信息与官员升迁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明代实行八股取士,排除;D项,题干信息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17. 孙中山在谈到科举取士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认为A. 举荐制度在历史上没有进步性B. 科举考试是我国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C. 唐宋考试制度过于严厉推行难度较大D. 八股取士值得推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