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240840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099409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03240840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1403240840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1403240840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1403240840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1403240840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03240840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03240840福建省华安一中高三高考围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四地六校”高三围题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命题人:华安一中 郑建瑛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不吾知其亦已兮, 。(屈原离骚)(2)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李密陈情表)(3) 。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4)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6)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

2、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又於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譌补脱以进,得旨刊

3、行。四十二年,卒於官,年五十有五。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於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选自清史稿儒林传,有删改)先生是年(震十岁)乃能

4、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节选每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震出所学质之永 质:问B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 司:掌管C皆折节与交 折节:降低身份D就傅读书,过目成诵 就:完成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

5、体现“震以文学受知”的一组是(3分)总裁荐震充纂修晨夕披检,无间寒暑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出入著作之庭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震少时聪明乐学。读书过目能背,日背数千言都不肯停下来。在私塾学习说文,三年便掌握了全部内容。B戴震读书深思精研。他既注重研究各种注疏文字,讲究实事求是,又敢于质疑前辈大家,且不囿于一家之说。C戴震才学颇受赏识。南北学者都愿与他交往,四库全书总裁荐他为编修,皇上特命他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D戴震为学颇有建树。他承继了江永的所有学说,在小学、测算、典章制度方面有突出成就,强调义理的重要。5把文

6、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3分)(2)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衰荷唐白居易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题败荷元王翰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1)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答:(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

7、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A曹操为了离间马超、韩遂,就采用贾诩的“抹书”之计曹操写一封信给韩遂,将信中“紧要处”用笔涂抹改易,然后派人送信时故意让马超知道,马超一定会索要书信去看,信中的那些涂抹必然引起马超的猜疑,二人会反目成仇。 (三国演义)B香菱和一群丫头在草地上斗草玩耍,结果把宝钗送她的新裙子让一汪积水弄污了,宝玉怕她被薛姨妈责怪,便让晴雯把她一模一样的新裙子给香菱换上了。 (红楼梦)C听到鸣凤跳湖自尽的消息后,觉慧异常激动,摇着觉民的肩膀问鸣凤的死因,之后一个人跑出去,离开家;后来觉民找到觉慧,劝他把这件事情忘记,觉慧说他永远不会忘记。 (家)D赵伯韬和尚仲礼正在密谈,刘

8、玉英不请自来。她发现赵伯韬和吴荪甫之间有矛盾,觉得这里面有利可图,于是从中作梗,加深赵伯韬对吴荪甫的忌恨。(子夜)E为了高攀,在印度发了财的查理和侯爵奇丑而难以嫁出的女儿订了终身。他写信告诉欧也妮,自己不会同她结婚。在这沉重的打击下,欧也妮决定嫁给特篷风。(欧也妮葛朗台)。(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8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论语子路)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

9、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1)两个选段都谈到了为政的哪一方面的问题?(2分)答: 。(2)两个选段主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 。 三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l0题。(9分)阅读的“杂食”年代林文钦现代生活,人们越吃越精细,于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便纷至沓来。有医生劝告,平时常吃点五谷杂粮,有利于改善营养结构。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中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是药物为治病攻邪之物,五谷杂粮对保证人体的营养必不可缺,水果、肉类、蔬菜是必要的补充。饮食如此,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培根说:“读史使人明

10、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总有其自己的生命方式、自己的独到发现。读书人若能博读之,定能激发自我的生命潜能,从而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提升自我。法国数学家塞尔是包揽阿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三项大奖的“三冠王”。60岁时,他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说:“从童年起,读书就是我的一大爱好在我喜欢的作家当中,我可以举出圣西门、司汤达、普鲁斯特、吉奥诺、凯诺、尤瑟纳、道尔麦森”阅读大量文学作品,让塞尔丰富了情感,开阔了思维,拓展了想象,对攻克一个又一个数学堡垒不无益处。从科学角度看,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右脑管形象思维,左脑管逻

11、辑思维,学习文学艺术,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为左脑的分析、推理、判断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大脑的两半球得以均衡发展,使人的观察敏锐、思维流畅。读书之所以要“吃点五谷杂粮”,恰如大禹治水,须知天下之脉络。鲁迅先生说得更是形象透彻:“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一个人只有将底子打宽夯实,将来才能够目光四射,触类旁通,许多问题才能变成自己心中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把孤立的片面的问题当成整体。更何况,学科知识是相互关联的,这种内在联系使它们互相牵制、互相参照、互相补充、互相阐明,哪一门也不能独立。难

12、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说:“读书的设计是一个立体性、动态性的设计。围绕着某个问题、某种原有优势的拓展,既可以在纵向上涉及古今,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涉及中外以及诸种学科。知今不知古,就罕能清理出事物的原理;知古不知今,就罕能悟透事物的意义和它运行的曲线;知中不知外,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封闭起来;知外不知中,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失去根,变得虚浮空泛。古今中外在某一个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该追求的通则。”我们不反对“学贵专精,不尚驳杂”的道理,但我们也相信,在这个知识庞杂、世事日繁的社会里,如果专攻一事、专读一类,不及其他,恐怕要成功、要更上一层楼也是极其困难的。“杂食”大环境的良性

13、构成,非一日之功,我们既要珍惜之,又要理性对待之。在阅读的“杂食”时代,幸与不幸,一千个人的选择可能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答案。我们且不论其优劣,还是各找适合自己的品位为妙!以最爱的几脔为基点,兼顾及杂陈的另几味佳肴,平心静气品味一番,细细咀嚼,如菜根谭般喋出些意味深长来,尽量抵抗住“杂食”的喧嚣和诱惑,试图为自己找回属于自我的一席之地。(摘自福建日报2012年7月31日)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作家培根、数学家塞尔的话,论证了阅读应有多样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B.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多样性的阅读才能将底子打宽夯实,将来才能有宽广的视野。C在阅读中,我们

14、既要珍惜“杂食”的环境,但也要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品位的阅读。D.文章提倡阅读时应当采取“杂食“的方式,认为专攻一事、专攻一类不可能成功。10.在现代社会,“杂食”的阅读方式有什么益处?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3分)答: 11.文章论述的是阅读领域的问题,开篇先从饮食谈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鸟 群高亚平又是一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我携妻带子回到了故乡。原野上,一丘丘成熟的水稻、苞谷、大豆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清香。农人们正在修车磨镰准备秋收,孩子们在乡场上玩耍,一群群的鸡在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