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各课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必修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0993798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各课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必修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各课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必修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各课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必修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各课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必修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各课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必修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各课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必修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各课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必修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各课重难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在耕作方式上采取精耕细作第2课古代手工业地进步课程标准: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难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特征: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

2、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繁荣发展的表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 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以及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重点:围绕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组或选取史料认识历代专制

3、王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难点:通过历代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更深刻理解当今国家经济政策对现今国家发展的影响。第5课开辟新航路课程标准: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经过。,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及对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的重大意义。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课程标准: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2、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重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难点:殖民扩张的影响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

4、的基本史实;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重点: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创造及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和工业革命的影响。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评价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程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

5、展课程标准: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程标准: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2、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程标准:1、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

6、意义2、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程标准: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与特点。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和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辩证地看待对外开放的影响。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衣、食、住)和社会习俗(丧葬、婚嫁等)变化的史实2、探讨影响其

7、变化的因素重点:近代以来中国生活与习俗变迁情况难点:认识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原因及与近代社会变动之间的联系。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1、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课程标准:1、了解19

8、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内容及影响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作用。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程标准:1、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重点: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第20课从“战时

9、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重点: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及其影响;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及原因。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10、济体系的形成课程标准: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难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影响及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课程标准:1、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探讨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程标准: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分析其影响和作用。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第 6 页 共 7 页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