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099361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试卷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塞下曲_,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_。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2. 阅读专项训练。(一)叶子是树的羽毛叶子,是树的羽毛.张着翅膀却不能飞翔鸟巢,是树的眺望满目波浪却心静如水果子,是树的耐力树的暖阳树的梦,又香又亮(二)不能飞翔的鸟儿一棵果树就是一只鸟儿一片叶子就是一片羽毛这是一只无法飞翔的鸟它的羽毛有时脱落有时繁茂在秋天里这只鸟儿会下很多很多的蛋有的挂树杈有的挂树梢1这两首诗都把叶子想象成_,诗(二)还把果树想象成_,给人一种美的感受。2用“_”画出两首诗中描写果实的句子。诗(一)把果实想

2、象成_、_,富有哲理;诗(二)把果实想象成_、_,富有情趣。3我会想象。鸟儿,是树的_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之:故人:烟花:尽:。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4这首诗写的是_,表达了诗人_之情。4. 读古诗,回答问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2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

3、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B.第三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5. 课内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千百年来,一句“_”打动了多少游子离人之心,成为游子思乡的名言。4我还知道关于思念的诗句。_6. 课外阅读。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

4、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多选)A“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B“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C这两个字表现了诗人依恋不舍的心情。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A.丰年留客鸡豚足B.丰年留客足豚鸡C.丰年鸡豚足留客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4选择诗句填空。A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本诗

5、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一句是(_)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_)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_)5本诗的线索是,全诗句句紧扣“”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A.游踪;游 B.所见;游 C.所感;游7.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元日_,春风送暖入屠苏。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古诗第一句写出了_的节日氛围。3“新桃”在诗中指_,“旧符”指_。4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A.光明美好 B.灰暗迷茫5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 )的意思。A.喜新厌旧 B.除旧布新8. 课内阅读。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

6、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的。诗的前两句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揭示赠诗的_。( )A.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B.刘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C.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和_。( )A.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B.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C.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3作者眼中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虽已青春流逝,

7、但也是人生成熟、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A.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B.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业C.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景象,显露了_,给人以昂扬之感。( )A.悲秋;丰硕;勃勃生机B.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C.赞秋;凄凉;悲秋9. 阅读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A.洞庭湖 B.西湖 C.太湖 D.长

8、江(2)诗人苏轼认为这里的景色是晴天美,还是雨天美?( )A.晴天 B.雨天 C.都美 D.都不美(3)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A.把西子比作西湖B.把水光比作山色C.把西湖比作西子D.把山色比作水光(4)你推测诗人作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愉快 B.平静 C.忧伤 D.生气10. 阅读后回答。绝 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系( ) 藜( ) 沾(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_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A.春日赏花B.夏日淋雨C.春日远足D.夏日游园4从诗人的描述中

9、,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A.草长莺飞B.生机勃勃C.色彩缤纷D.花红柳绿小 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选出下列词语在古诗中的意思。(1)惜:(_)A.可惜 B.珍惜 C.爱惜 D.痛惜(2)尖尖角:(_)A.蜻蜓尖尖的尾巴 B.还没有展开的嫩荷的尖端 C.尖尖的树枝 D.尖尖的莲蓬2诗中描写到了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没有描写到哪些景物?在后面的括号里画“”。泉水( ) 柳枝( ) 树荫( ) 荷叶( ) 荷花( ) 蝴蝶( ) 蜻蜓( )3这首诗清新自然,写的景物虽不多,却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景图。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

10、?或者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11. 古诗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下列词语。潋滟:_空蒙:_3诗人抓住哪个季节的什么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光?_(填序号)A.春季 鲜花B.夏季 时雨时晴C.秋季 西子D.冬季 女子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_1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解释加点的词。造化钟神秀_阴阳割昏晓_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_3划分节奏荡胸 生 曾云4“会当凌绝顶,一览

11、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_13. 课内选文阅读。夜书所见萧萧梧叶_,江上秋风动客情。_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将古诗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萧萧:_篱落:_4“动客情”在此处指的是()A.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冬日美景的向往。B.勾起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C.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14. 读古诗,回答问题。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而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解词:擎:犹:(2)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5. 补全古诗,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