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思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0992754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文化建设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班级文化建设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班级文化建设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班级文化建设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班级文化建设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文化建设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文化建设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文化建设思考石花一中 徐飞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里度过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施的,班级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色班级创建是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班级集体,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有效载体。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可见,环境的优劣对人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为学生创造最佳的教育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幸福乐园。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

2、,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影响深远。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而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摆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十分重要的意义。 班级文化就是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

3、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班级文化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情意的精神(风气、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它包括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班魂”,是由班主任组织建立起来的(就像电影亮剑里李云龙在他的独立团建立起来的“军魂”一样)。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班级文化

4、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展示学生书画才能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所谓“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班规公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则是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

5、神面貌,则是行为文化。我们经常说“环境育人”,其实“环境”就是一种文化。这里的“环境”,不仅指物质环境,更指人文环境。物质环境是硬文化,人文环境就是软文化。中国著名教育学家、上海东方世纪学校总校长冯恩洪曾说过: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就觉得愧对老师、愧对自己、愧对家长。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可见,软文化比硬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难建设,但其层次更高,更有教育的持续性。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构建 (1)、美化教育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心

6、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教室,其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我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由于美化了教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只有创造一

7、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教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室的物质文化氛围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风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布置及对教室环境的要求,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锻炼创新能力,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热情。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而对教室的布置不可忽视。教室的布置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8、体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切都由教师做主,而是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我们仅给同学提一些建议。布置时让全体学生一起动手,剪的剪,画的画,贴的贴。在大家一起努力下,“我最棒”、“学海泛舟”、“心愿心语”、“图书角”、“荣誉栏”都一一美化,成了教室里最亮丽的风景线。这样,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美,去体验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多了。同时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一举多得,可谓一种极好的教育方法。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应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充满情趣的环境设计和

9、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2.)培育班级文化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文化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为重要的则是确立班级文化的精神价值,班级风气、班级的共同理想、班级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班级积极向上的舆论压力,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的关键,离开了这一点班级文化则无从谈起,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班级文化精神的培养要从教育细节做起,以科学的价值观为导向,以班级规章制度为保证,以培养学生诚实做人、团结合作、积极向上为主要内容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是全班师生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内

10、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对于一个良好班级的形成,必须要有适合本班的切实可操作的制度。基于此,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同,我们结合学校制定让每位孩子参与班级目标的确定、管理和评价。集思广义,积极采用学生、家长的建议,首先确定班集体的口号“乐学、自信、团结、创新”,打造“活而不乱”的班级特色。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要突出“童心”、“童趣”,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重要的是班级管理“以人为本”,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性惩罚。班规涉及多方面内容,有些成文,有些不成文,但大家达成共识,而且条款不多,主要分“勤学”、“做操”、“上课”、“活动”、“文明礼仪”这五个方面,还

11、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对以上规范进行变通,如在“上课”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能发言就可加星等要求,一个星期评定一次。早读时由值日班长评价,早读认真的及时加星,不认真的通过批评教育,扣除相应的星。总之制度严慈相济,严的合理、适度,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决不搞假、大、空。2、从己做起,落实班规。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下功夫落实。落实是一本难念的经,我们首先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每天早上我们一走进校门就会检查班级包干区干净吗?走进教室都会进行一番巡视,窗户有没有打开,垃圾有没有及时倒掉。如果学生忘记完成了

12、,我就会帮他们把这些事做好,然后找这些没有尽到职责的同学谈话,提醒他们下次别忘。其次是要一视同仁,怀着同样的感情去严格要求他们,用广阔无私的胸怀去爱所有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班级整体进步中得到发展。无论是学习好的同学,还是学习不够好的同学,只要有谁违反了班规,我们都会进行教育批评。3、分层要求,留有余地。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纪律松散,性格任性,他们不可能跟其他守纪的学生相提并论,对这部分学生,不搞一刀切,而是区别对待,分层要求,分层推进,引导他们逐步遵守班规。给他们留出缓冲的余地,直到他们能够与班级合拍。(3)、让和谐人际文化伴随学生成长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

13、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1、师生之间关系和谐。爱能驱除阴霾,爱是雨后绚丽的阳光。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必须满腔热忱、真诚热爱学生,并用这种爱去塑造孩子,把学生因被动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自己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使师生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协调和共鸣。

14、多一份爱心,就多一份对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就喜爱你,爱跟你谈话,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教师的言行风范便成了学生的无声楷模。当师生在感情产生共鸣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时,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2、学生之间的友爱。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在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改善人际关系中,我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我提倡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在学习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优劣之分,这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重要因素。我们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

15、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助”小组,相互质疑问难,答疑解惑,共同探讨。或在优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发挥优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课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真正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集体氛围。(4)、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文化是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需求,符合新课改精神,根据每一个班集体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兴趣、爱好、特

16、长与发展成长,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强化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各种教育因素的总和。通过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世界中,让教育不仅限于课堂、学校,而且延伸到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使教育不仅只限以书本为中心的知识教育,而且拓展到人生更为本质的道德与人格教育。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把教育作为生活本身。通过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管理能力,使师生善于营造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生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从而在班内形成爱学、乐学的氛围,使师生既是这种氛围的主体者、建设者,又是这种氛围的受益者,提高教学的效益。通过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优化师生新型的和谐关系。我们把网络技术的工具性、交互性、主体性与班级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把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互动性与班级文化的自主性、现实性、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