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099272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型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型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型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型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型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型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的很多注意力,也逐渐改变着他们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移动通讯产品的流行,更加剧了人们信息交流、知识获取和阅读方式的碎片化趋势,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受限于课堂时间和空间,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任务要求难以有效开展,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尝试了利用网络开展微型学习,让学习时间随机化、学习地点移动化、学习方式主动化,将师生间的学习交流从课堂延伸到校外、延伸到生活的

2、每一个角落,将课外零碎的个体学习行为整合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上。 一、微型学习的特点 微型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移动设备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利用零碎的片段化时间呈现微型内容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建立师生间的网络社交群,提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网络社会平台,整合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学习行为,将零碎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整合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上,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微型学习有以下特点:以移动设备为载体;学习内容微型化、模块化;学习时间随机化、短暂化;学习地点移动化;学习方式主动化、互动化和实时化。同时,微型学习还具有数字化学习的特点:课程学习内容和资源的获取具有随意性;课程学习

3、内容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可再生性;课程内容探究具有多层次性。二、学科知识的“碎片化”处理在微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游离”状态,注意力易分散,因此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合理呈现学习内容,才能使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内容模块要短小,学习目标要明确,只有短小独立的学习内容才能使学习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各模块之间要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各模块前后要有一定的知识关联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连续的知识结构,以完成后续的学习目标。内容要有吸引力,要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动力。因此,学习内容要根据学习者的习惯和兴趣,呈现合理的学习内容。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模块的学习中,

4、我们将知识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分成“叶绿体起源的假说”、“叶绿体结构细说”、“叶绿体中的光电变化”、“叶绿体中的ATP”、“卡尔文循环”等知识浏览板块和“叶绿体中膜的特点和作用”、“叶绿体中酶的分布”、“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讨论板块,各板块知识属于同一个知识系统,既有知识的普及又有问题的讨论交流,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和学习时长,补充了一些课外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预习和复习,也为课堂教学最终进行知识体系整合积累基础知识。三、微型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好的应用工具对学习效果至关重要,但由于专业技能有限,无法自主开

5、发应用程序,只能选择现有的工具。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平台,用户可以组建个人社区,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如今微博已经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传统的网络分享方式相比,微博具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时信息服务、有利于个性学习、有利于形成集体智慧等优势,此外,微博还具有使用者众多、能够在手机、PAD等移动设备和电脑上使用等特点,我们选择了这个工具服务于微型学习,教师建立个人微博,并与学生的微博建立网上社交圈,学生之间也可以自发形成若干学习小组,基于微博实现信息的分享与传播。下面以光合作用的学习为例,介绍微型学习的设计。首先,根据教学需要将有关的资料先行发布到教师的个人微博,

6、如类囊体的结构、叶绿体色素、光反应中能量转换等“碎片化”的知识分别上传到教学微博上,这方面知识的选择既紧扣课本又有一定的拓展性,“碎片化”后每一部分的知识内容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减轻了学生每一次学习的负担,又不会使学习真正变成碎片。其次,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设置了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微博时回复,如在光反应中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一节,要求将有关化学反应式写出后拍照回复,在叶绿体色素提取一节,要求将实验结果拍照上传。再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协作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自主搜索有关资料,将个人认为有价值的知识上传,通过小组内同学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选择精华内容作为全体课本知识的

7、拓展,也可以将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上传,寻求小组内同学或老师的帮助。最后,回归课堂教学,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微型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的整合和体系的构建,微博上积累的学习内容存留作为后续学习的备查资料。四、评价充分利用适当的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发展,也可以通过反馈的信息不断修正教师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两个表格,分别是学生自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完成一个小模块的学习后,进行一次评价活动。同时,教师也通过作业评语、网络回复、面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的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表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得分5分3分0分主动登录阅读相关内容主动一般无知识掌握完全掌握

8、基本掌握无法掌握运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无法掌握提供有价值的拓展知识经常偶尔无参与讨论发表观点主动参与一般参与无参与与同学合作学习良好一般无合计总分存在的困难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表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好一般差老师发布的学习内容,我有兴趣老师上课生动,讲解清晰老师能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工具进行学习老师以肯定鼓励表扬为主,让我们更有信心老师能照顾到每个同学学习和反映,平等对待同学老师的教学让我们气氛和谐,热情高涨,学有所成五、效果与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将遇到的问题发布到微博,群内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以解决问题,老师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帮助,老师通过查阅收集学生

9、的交流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学生仍然可以将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在微博中提出,进行深入的交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浏览学习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感兴趣、实用的信息资源的同时进行系统学习和思想碰撞,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终完成系统学习的目的。微型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的一种手段,利用了学生对移动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利用了课余的每一个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彼此的了解,在

10、不知不觉中也促进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实践中,利用移动通讯工具进行微型学习也存在一些不足,知识的碎片化后影响学生对于整体知识架构的掌握,使知识变得零碎,对于学生宏观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反作用,语言的表达和思维更趋向于碎片化,受移动设备应用工具的限制,对于一些生物作图等方面的知识较难有效突破,另外,使用移动设备时间的延长也容易使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学生浏览的内容和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难以监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91-94 3杨丽丽,年梅.基于微博客的移动学习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1,(06):7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