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0992113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练习及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当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单位时间里(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上升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下降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不变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 C平均利润规律 D竞争规律4、在

2、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 A能够转移自身价值 B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随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D只是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6、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7、在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中( )。 A具体劳动创造出新价值,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B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新的价值 C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

3、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8、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B工人工资的多少 C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D利润率的高低9、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10、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 )。 A剩余劳动的报酬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全部劳动的报酬 D实际劳动的价格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C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D全部物质资料

4、成为商品12、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A资本家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发家致富 B资本家靠节衣缩食发家致富C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 D资本家靠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再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发家致富1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14、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

5、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7、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18、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

6、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动资本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答案:1B 2A 3A 4A 5B 6A 7D 8C 9B 10B 11A 12D 13D 14D 15D 16D 17A 18C 19C 20B二、多选题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 )。

7、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一般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4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有( )。 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利息 D地租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A商品的有用性 B商品的自然属性 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6商品

8、的价值 ( )。 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B是抽象劳动形成的C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8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博爱9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C是为

9、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10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进一步提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指出剩余价值既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 D.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11.剩余价值规律( ) A.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B.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起主导作用 D.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

10、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答案:1AC 2ABD 3AC 4ABCD 5ABCD 6ABD 7ABD 8ABCD 9CD 10ABCD 11ABCD 12BCD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2.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4.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5.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6.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7.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过领域。()8.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9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内容的。()10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都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