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部编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099198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部编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全面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课内外对比阅读。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注释)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晴明:晴朗,明澈。眠正着:正睡得酣甜。柳阴:柳下的阴影。1选一选。(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_)季节。A初春 B初夏 C初秋(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_)。A小雨 B晴朗 C雨后初晴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_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诗中描述的景物有_。(2)“_”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_”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

2、的画面。3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1)草满花堤水满溪。(_)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2)一牛吃过柳阴西。(_)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B那头牛一口气把柳阴西边吃了。4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牧童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_5下列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茶坑道中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B.桑茶坑道中后两句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C.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孙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

3、织,所以就闲着,在树荫下乘凉。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_。童孙未解供耕织,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解释下面的字词。绩麻:_。供:_。3跟随着作者,我们看到了两组镜头,勤劳的乡村男女和儿童,请你选取一组人物,结合诗句,描写你看到的画面。我选的是_(乡村男女 儿童)。画面:_4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养成了_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_。5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填空。(1)“独”和“异”的意思分别是和。(2)“佳节”具体指节。(3)

4、诗的第三、四句中写到的两种节日活动是和 。2“少一人”在诗中指()。A.少了作者的兄弟B.少了作者的父亲或母亲C.少了作者自己D.少了一个知心好友3诗句“_”写出了诗人孤独的情绪;诗句“_”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由“遥知兄弟登高处”可知诗人是思念他的兄弟。()(2)“异乡”的“异客”表现了诗人身在他乡的孤独,本就思念亲人,又逢“佳节”,思念之情则更加强烈。()(3)诗题中的“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的地区。()(4)王维被称为“诗佛”,与孟浩然合称“王孟”。()3. 读诗歌,完成练习。游小鸟天堂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

5、千双。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1“三百年”写出了大榕树的_特点;“浓荫十亩”写出了大榕树_的特点;“鸟千双”写出了大榕树_的特点;“新枝还比旧枝壮”写出了大榕树_的特点。4. 课外阅读。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注释)土膏:指肥沃的土地。一饷,片刻。饷,通“晌”。鞭笋:细长的竹笋。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_”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

6、象。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3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诗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哪些景物?试着找一些出来。_2从哪句诗中知道了“诗人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人”?_3这首诗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幽静”的山林环境,你能说说诗人是怎么描写

7、“静”的吗?_6. 以下为五律,供同学们阅读品味。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睛。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_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 , 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注)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暮云:傍晚时的云。1根据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_2诗人描写的景物有:_、_、_。极目远眺却望不见家乡,是因为_。3诗人极力描写家乡的_,表达了_之情。8. 知识百宝箱。正 宫塞 鸿 秋浔 阳 即 景(元)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1文中表颜色的词有_、_。2用“_”画出曲中的比喻句。3说说“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的意思_4这首元散

9、曲主要写了什么?_5查阅资料,请写出周德清的另一首词。_9. 对比阅读。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注释)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思:意,情绪。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注释)安仁:县名。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1(古诗比较)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1)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了_、_、_这几种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诗中一个“_”字呼应了诗题,表达出诗人_之情。(2)舟过安仁写的是诗人_所见到的情景,诗句“_,_”写出了渔

10、船小童的调皮。读完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_。(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的杨万里,两首诗都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稚气可爱的行为,表达出对_之情。闲居初夏午睡起侧重描写儿童_的情景,舟过安仁侧重描写儿童_的情景。2(古诗积累)除了本单元所学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1)_(2)_10. 经典吟诵。(1)默写古诗。泊船瓜洲作者_,_。_,_。(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意思:。思想感情:。(3)古往今来,梅花一直是高洁的象征,它不慕虚名,傲视严寒。为此王安石在梅花中用“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来描绘它。梅花也寄托着游子的乡愁,“江南几度梅花发,”。同样也成为警醒后人勤奋的良言佳句,“,梅花香自苦寒来”。11. 阅读理解。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gu)鱼肥。青箬(ru)笠,绿蓑(su)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注释:渔歌子:词牌名。西塞山:在浙江湖州。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箬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1结合注释,想象画横线句子描写的景象,写下来。_2作者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词中所描写的景物有_、_、_、_等,人物是_。3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不仅有动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