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填空 教育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0990591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填空 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程填空 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程填空 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程填空 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程填空 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填空 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填空 教育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1、对于生成性课程来说,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既是课程 的与,同时又是课程的 与 。2、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期间;唐朝,宋朝。3、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的一文中。4、美国学者在 1918 年出版的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他提出的为后来盛行的课程目标模式提供了方法论依据。5、课程规定了学科的和、和。6、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7、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8、活动课程又称,它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的、。代表人物是。9、综合课程可以分为、。10、综合课程的形式包括、。11、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

2、间的关系是和。12、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成份即“三基”、。13、显性课程的主要特征,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14、从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属性来看,课程可分为和。15、从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来看,课程可分为和。16、从对学生要求的角度来看,课程可分为和。17、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看,课程可分为 、18、从课程表现形式和影响方式来看,课程可分为和19、从课程任务来看,课程可分为、。20、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_21、隐性课程一词是由在 1968年出版的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22、制约课程的因素 、;此外,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23、要素主义是 20 世纪30 年代在美国出现

3、的与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教育、教育,代表人物是。24、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和 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在编制学科课程时,采用方式编制课程;在课程实施上。结 构课程论倡导,重视培养学习者的直觉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25、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课程的核心。26、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 ,又称;特点是 、;代表人物是。27、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也称,代表人物是和。课程应以广泛的为中心。28、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和,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和。具有、等特点。29、是整个课程编制中最为关键的准则。30、行为性目标取向具有、功能,基本特点是、和;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

4、有的理论和的。31、生成性目标的提出萌芽于杜威的命题。32、目标是生成性目标的进一步发展。33、从大到小: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34、制定课程目标的直接依据来自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是的需要。35、三维课程目标是、。36、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37、中小学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38、年,把“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年把“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39、课程计划由、和构成。其中,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40、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的特点。41、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 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编写

5、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 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42、 完整的课程标准由、 、 、 、 五部分组成。43、 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44、是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45、教材可以是也可以是。和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46、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47、 课程分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又称;纵向结构又称,主要有和两种形式。48、 在义务教育

6、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占。49、 新的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 、 。高中要求学生三年内的总学分达到学分,其中必修学分达到个。50、2001 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 、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51、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限属 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为基础,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52、 校本课程一般比较侧重、 、 课程。课程的开发主体是,通常以的形式出现。校本课程开发追求所有的课程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这个目标就是,通俗地说是。53、 课程设计分为、 、 。54、 宏观课程设计包括、 、 、 。

7、55、 中观的课程设计以和其他形式的为载体表现出来。56、 影响微观的课程设计的因素有、 、 。57、 目标模式是以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于 1929 年出版了一书,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58、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 、 、 。59、英国课程论专家提出了“过程模式”;其中, 是整个过程的核心人物。60、作为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基本单位和核心,它对课程实施党的影响主要包括和两方面。61、 课程评价包括对的评价和对的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提倡性评价。62、 “课程评价之父”是。63、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 提出的。 CSE 评价模式是由提出的。64、C

8、IPP 评价模式是由美国教育评价家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65、按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和。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分,分为和。课程资源还分和。66、学科中心课程论又称,以、和为代表,代表理论是要素主义(巴格莱)、永恒主义(赫钦斯)、范例方式课程论(瓦根 舍因)、发展主义课程论(赞科夫)、结构主义课程论(布鲁纳)。67、存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68、人本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课程1、传递者 吸收者建构者 开发者2、唐宋 孔颖达 朱熹3、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4、博比特 课程 “活动分析法”5、顺序 课时安排 学年编制 学周安排6、学科课程7、学科课程8、经验课程 经

9、验 动机 兴趣 杜威9、学科本位课程 儿童本位课程 社会本位课程10、广域课程 相关课程 核心课程 融合课程11、共性发展 个性发展12、读 写 算13、计划性14、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15、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16、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17、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18、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19、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20、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21、杰克逊 班级生活22、社会 知识 儿童 课程理论23、进步主义 传统主义 保守主义 巴格莱24、活动课程 布鲁纳 螺旋上升 发现学习法25、赫钦斯 永恒学科26、儿童中心课程理论 活动课程理论 实用性、综合性、实

10、践性 杜威27、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布拉梅尔德和弗莱雷 社会问题28、具体价值 任务指标 具体目标 意图 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可操作性29、课程目标30、导向、激励、控制、评价 目标精确、具体和可操作;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31、“教育即生长”32、表现性33、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3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 学习者35、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6、课程37、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38、1992 200139、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课程 设置40、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41、课程标准42、前言、课

11、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43、课程标准 基本素质要求44、教材 学科内容45、印刷品 音像制品 教科书和讲义46、课程结构47、课程范围 课程序列 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式课程48、6%8%49、学习领域、模块、科目 144 11650、国家 地方 学校51、中央 国家课程52、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乡土类 教师 选修课 教育哲学思想 办学目标53、宏观课程设计、中观课程设计、微观课程设计54、课程的价值、课程的根本目的、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的基本结构55、教科书 教材56、学生的已有基础及学习状态、教师的自身条件、可以运用的课程资源57、目标 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58、目标、内容、方法、评价59、斯腾豪斯 教师60、学校 校长 教师61、课程本身 学生学业 发展性评价62、泰勒63、斯克里文 斯太克64、斯塔弗尔比姆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65、校外课程资源和校内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66、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 斯宾塞 赫尔巴特 布鲁纳67、奈勒 布贝尔68、罗杰斯 马斯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