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099023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小车-论文设计-定稿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太阳能汽车的应用实验摘要: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已广泛地应用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集中供暖、太阳能建设与太阳能汽车等方面。其中太阳能汽车虽然还有许多性能不完善,但是今后新能源汽车开展方向之一。在本实验中,将建立由太阳能发电、蓄能与负载系统,即太阳能小车。通过实验测量,了解太阳能电池板的根本性能,掌握不同电性能太阳能电池之间的组合方法和规律;掌握太阳能小车充、放电的效率、时间和其运动特性。以作为今后进一步改良的根底。关键词:太阳能电池板Solar panels 蓄电池battery电动机Motor太阳能汽车Solar cars一、 引言太阳能Solar Energy,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

2、源。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开展。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政策也大力推广太阳能应用。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正因为其环保的特点,太阳能汽车被诸多国家所提倡,太阳能汽车产业的开展也日益蓬勃。因此,我认为太阳能汽车将是取代传统动力汽车的形式之一。但是现在的太阳能汽车技术还不完善,距实际应用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呢?所以我将做一个太阳能汽车的模型,并加以实验和研究。二、研

3、究目的与构思设计并建立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汽车电动机构成的太阳能应用系统,即组装成太阳能小车一辆。通过测量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时电压和电流的特性,初步掌握太阳能发电和应用的一些规律和知识。通过测量小车的运动特性,简单评价当今太阳能汽车的现状。三、 研究方法和分析1、 研究对象元器件选型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目前,广泛应用的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也是这次实验的主要元器件。在初期设计时,想组装成12V太阳能小车。这将首先选型12V的太阳能电池板。但由于市场当时无货。只好将两块电压参数不一样的太阳能电池板进展串联使用。具体各元器件与参数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两

4、块6V 2W,10V 2W;每块电池板的外形尺寸:213mm*92mm*3.3mm;蓄电池一个11.1V 1350mAh;直流电动机12V 250rpm;由乐高搭成的小车一辆。如图3-1、图3-2和图3-3所示。图3-1太阳能小车元器件实物图图3-2 太阳能小车实物图图3-3 太阳能小车电路图直流电机两个本钱估算如果忽略不计乐高小车与导线的本钱,太阳能小车的主要本钱为: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电动机。其各自采购本钱占总本钱(280元)的29、39和32。可看出蓄电池最贵。2、 实验工具,等级0.1级如图3-4所示;数码相机一个;30W电烙铁一个;鳄鱼夹与导线假如干。图3-4 标准电阻箱3、 太阳

5、能电池板电性能实验单块电池板电性能实验测量电路图见图3-5所示,调节电阻箱电阻阻值,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数值,测量结果见表1所示。由此可分别得出6V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U开路=6.61V,短路电流I短路370mA ; 10V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U开路=10.68V,短路电流I短路240mA。6V、10V单块电池板的伏安特性曲线分别见图3-6和图3-7。图3-5 单块电池板电性能实验测量电路图图3-6 6V电池板伏安特性曲线图3-7 10V电池板伏安特性曲线两块电性能不同的电池板串联实验中需将两块电性能不同的电池板串联,以获得所需电压值。测量电路图如图3-8所示。调节电阻箱电阻阻值,读出电流表

6、和电压表数值,测量结果见表1所示。由此可得出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U开路=17.3V,短路电流I短路250mA。6V、10V电池板串联时伏安特性曲线见图3-9所示。图3-8两块电池板串联电性能测量电路图图3-9 6V 10V电池板串联伏安特性曲线两块电性能不同的电池板并联虽然本实验中不需要并联电池组件,但通过测量不同电性能电池板并联后的电性能,可以掌握不同电性能太阳能电池板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和规律。测量电路图如图3-10所示。调节电阻箱电阻阻值,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数值,测量结果见表1所示。由此可得出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U开路=10.25V、短路电流I短路560mA。并联电池板的伏安特性曲线见

7、图3-11所示。图3-10两块电池板并联电性能测量电路图图3-11 6V 10V电池板并联伏安特性曲线表1 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能实验数据电阻值6V 单块10V 单块6V 10V 串联6V 10V 并联电阻/电压/V电流/mA电压/V电流/mA电压/V电流/mA电压/V电流/mA开路010.70010.30100010.250012.416.410.120071001495011517524017120260240245310103202402504805350240250550178360092401250025602370324002501356059370422405725077560在实验

8、可以发现,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与阳光照射角度有直接关系。当电池板与阳光垂直时,开口电压与短路电流达到最大值,也即发电量最大。另外,在做实验时发现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长期照射下,其外表温度升高,会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在实验中,可通过表1中的数据得出:当不同电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板串联后,电压将叠加。但电流将被限制到略高于在串联组中电流最小的电池板所产生的电流值。在实验中,可通过表1中的数据得出:当不同电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并联后,电流将叠加。但电压略小于原两太阳能电池的电压最大值。4、 充电实验将6V和10V太阳能电池板串联接到已放电的蓄电池上。如图3-12所示。在阳光下开始充电,用万用表分别测量

9、蓄电池充电时的电压和电流值,并记录对应的充电时间。充电实验进展了屡次,测量数据见表2 所示。充电电压曲线见图3-13,充电电流曲线见图3-14。图3-12 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测量图E蓄电池,电压表,电流表表2. 充电测量数据时间/min电压/V电流/AT(1)T(2)U1(晴U2晴U3 (多云)U4(晴)U5晴I3(多云)I4(晴)I5晴U51U5(2)I51I5203305360(6h)1039015420(7h)30450601h480(8h)90510120(2h)540(9h)150570180(3h)210240(4h)270300(5h)U15、I15第几次实验 T(1)时间从030

10、0min T(2)时间从330570min。U5(1)对应T(1)的电压U5(2)对应T(2)的电压I5(1)对应T(1)的电流I5(2)对应T(2)的电流图3-13 充电电压曲线图图3-14 充电电流曲线图通过分析表2数据可知:太阳能小车的充电效率受天气状况影响非常大。如:当天气多云时,充电电压最高仅9.8V,充电电流也小,实际上蓄电池没有充满。当天气晴朗时,小车的充电电压最高值达到12.82V,充电电流约为0.20A。5、放电实验将已充满电的蓄电池与12V的直流电动机连接,测量小车空转即小车不与地面接触时的放电电压和电流值。同时记录放电时间。测量接线图如图3-15所示,测量数据见表3。放电

11、电压曲线见图3-16,放电电流曲线见图3-17。图3-15 太阳能蓄电池放电测量图E蓄电池,直流电机两个图3-16 放电电压曲线图图3-17 放电电流曲线图表3. 放电测量数据时间min电压V电流AT(1)T(2)U1U2U5I2I5U5(1)U5(2)I51I520420(7h)1545030480(8h)60(1h)51090540(9h)120(2h)570150600(10h)180(3h)630210660(11h)240(4h)690270720(12h)300(5h)750330780(13h)345810360(6h)840(14h)0390 0U15、I15第几次实验 T(1

12、)时间从0390min T(2)时间从420840min。U5(1)对应T(1)的电压U5(2)对应T(2)的电压I5(1)对应T(1)的电流I5(2)对应T(2)的电流通过分析表3的数据可知,太阳能小车在空转放电时,放电放A左右,放电时间最长达14h。由此可计算出蓄电池的实际容量C实际Ah:将表3中放电电流I5的数据按时间段T来划分。如:放电开始的0.5h内,电流初始时约0.17A,慢慢将至0.12A。设定T1=0.5h,I1=0.145A;如此C1=I1T1=0.0725Ah。同理可得:I2=0.11A,T2=3h C2=I2T2I3=0.1A,T3=7hC3=I3T3I4=0.09A,T4C4=I4T4蓄电池放电的实际容量:C实际= =I1T1+I2T2+I3T3+I4T4蓄电池的额定容量C额定=1350mAh=1.35Ah,实验结果:C实际C额定。这可能是由于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