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0987180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吴泾小学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 ” 班级 :四人数:学科: 语文教时:一课时教师: 日期: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理解“流浪汉”、“游荡”、“管教”等词语的意思。2静心默读课文,分清课文内容主次。知道在分清课文主次的时候,判断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儿童科普文章的表达严谨与生动。二、制定依据(一)教材简析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一篇科普短文。课文层次清晰、语言浅显,使用了一些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打比方、列数据和作比较等。课文第1节介绍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说明

2、灰尘无处不在。第2节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及灰尘是从哪里来的。第3、4节介绍了灰尘的用处和坏处。第5、6节介绍了管教灰尘的方法。(二)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儿童科普文,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常见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教师在教学时,将最能表达语言特点的语段提取出来,用换句、删句比较,加标点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特色。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学习科普文章语言表达的严谨与生动。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分清课文内容主次。本课在教学时,从落实单元目标入手,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判断课文内容的主次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

3、会不一样。太阳一课采用的是根据篇幅判断主次的方法,本课采用的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判断主次的方法。在学习课文分主次的时候,既可以用第一种判断依据,也可以用第二种判断依据。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题、审题二、初读课文三、精读课文四、熟读课文五、课堂总结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 课题中的“流浪汉”为什么加了引号?3、作者为什么将灰尘比作“流浪汉”,读读第一节,找找答案。理解“游荡”。4、齐读课题。1、这篇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小声读第二节,要求:字字音准、句句通顺。师随机板书归纳2、引读36小节,随机归纳板书。(一)学习第二小节1、灰尘很小,到底有多小?出示第1句话,删句

4、后比较更喜欢哪句。出示第2句话,改句后哪句更恰当。2、灰尘从哪来呢?引读。为这段话加标点,核对书本。理解标点的精准。(二)学习第五节1、灰尘虽有用处但坏处更多。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得不管教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啰! 体会“不得不”的用法。体会“管教”与“管教管教” 的不同之处。1、课文哪些内容详细?哪些内容简略?2、用处详写,坏处略写的原因3、用篇幅长短的判断方法,划分课文的主次。4、通过做选择题,学习通过揣测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划分课文主次的方法。1、这节课,我们品味了第2、5节的语言,还学习了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去判断课文主次的方法。跟写预设:东碰西撞、到处游荡 读题抽读配合读段交流体会灰尘的

5、小女生读男生读配合读句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交流交流回答本课课题可以进行解读,因为“流浪汉”一词是指人,但是课文中是指灰尘,所以解题时引导学生思考流浪汉的特征,为课题的理解做准备。学生在理清文章条理时,练习运用前面单元中学到的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概括。此处句号的教学,希望从细处入手,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描写之细致。前后文的细微不同,在此处最能显现作者思维的缜密。从落实单元目标入手,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判断课文内容的主次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板书设计:32.空气中的“流浪汉” 篇幅 目的很小、来历 主(详) 次用处使下雨 主(详) 主坏处迷人眼、呛人鼻 次(略) 主 使发炎、使嘶哑 失功用管教方法用吸尘器 次(略) 主 植树造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