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097999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15.10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第卷 阅读甲 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

2、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针对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

3、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

4、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

5、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位子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

6、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节选自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的废除,在当时一定时间范

7、围内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后果。B科举制度的废除,虽然说有些遗憾,但总体说来是利大于弊的。C科举制度的废除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因为它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D科举制度的废除,打破了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社会生态环境与权力结构。2对科举制度的废除造成中国农村文化断裂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使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保持着在农村的精英地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科举废除后,他们无法再充任该角色。B科举废除后,在城市的学堂及财富、名利、权力吸引农村知识分子源源不断涌入,使农村文化生态持续退化和空洞化。C科举制度废除后,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如无赖恶霸们控

8、制了农村的基层政权。D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不能给农村带来经济利益和文化提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取消,使清末民国时期农村知识青年不经城市学堂而垂直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戛然而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完全破灭。B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是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同时他们享有向农民收税的特权。C“土豪”一词今天常被用来戏称那些喜欢炫富缺乏文化素养的有钱人,而过去所称的“土豪”是有很高文化素养的乡村能人。D在科举时代,被授予官职的举人、秀才代表官府,而候任的举人、秀才是农村地方利

9、益的代言人。两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筈,兖国公彦宗次子,幼时以荫隶阁门,不就,去从学。萧妃摄政,赐筈进士第,授尚书左司员外郎,寄班阁门。天辅七年,太祖取燕,筈从其父兄出降,迁尚书左司郎中。八年,授殿中少监。太祖崩,宋、夏遣使吊慰,凡馆见礼仪皆筈详定。迁卫尉少卿,授西上阁门使,仍从事元帅府。元帅府以便宜从事,凡约束废置及四方号令多从筈之画焉。天会四年,授左谏议大夫。秋,复南征,权中书省枢密院事。丁父忧,明年起复,直枢密院事加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左宣徽使,熙宗幸燕,法驾仪仗筈讨论者为多。皇统二年,充江南封

10、册使,假中书侍郎。既至临安,而宋人榜其居曰“行宫”,筈曰:“未受命,而名行宫,非也。”请去榜而后行礼。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皆叹曰:“大国有人焉。”七年,帅府议于馆陶筑三城,有警即令北军入居之。筈曰:“今天下一家,孰为南北?设或有变,军人入城,独能安耶?当严武备以察奸,无示彼此之间也。”其后,竟从筈议。陕西边帅请完沿边城郭以备南寇,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遂罢之。九年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吴国公。天德二年,拜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郑王。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诏曰:“不为暗于临事,不为谄于事君。未

11、许告归,姑从解职。”筈因惭惧而死,年五十八。(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六)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萧妃摄政 摄政:夺取政权B八年,授殿中少监。 八年:又过了八年C凡约束废置及四方号令多从筈之画焉 约束:限制管理D丁父忧,明年起复 起复: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5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B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C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D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筈因为是高官

12、之后,所以在年幼时就凭着恩荫取得在礼仪司阁门当值的资格。B刘筈先在辽朝任职,后来跟随着父兄向金朝投降。金朝君主对他始终尊重信任。C金熙宗驾临燕地巡察的时候,刘筈担任左宣徽使,对皇上出巡时的车驾仪仗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D元帅府一开始商议在馆陶建三座城池,有警报就让北军入城,刘筈据理力争,认为不应当这么做。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5分)(2)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5分)(二)古诗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步出城东门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

13、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8开首两句与全诗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请作简析(5分)9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2) 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人之所以愈益圣明是因为他们“”,而普通人则相反,是因为他们“”。(3) “,”道出了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14、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钱偷了是小事刘耀兰他们结婚七年了,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居。搬进新居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牛皮癣广告上的电话,用座机给安装防盗门的师傅打了一个电话。那位师傅办事效率真高,不一会儿就将防盗门安装好了。那天早上上班时间到了,她和他刚跨出门,电话就响了,她停在门口。他跑进去拿起电话喂了一声,说,怎么没有声音?女人说,打错了吧。女人看了他一眼,发现他的眼神怪怪的。第二天是法定假日,他们起来得比较晚,吃过早餐又把家里收拾一番。今天是她母亲的生日,他们

15、要去祝寿。正准备出门时,电话又响了,他拿了起来,一连喂了三声,对方还是没人应声。他说,怕不是又打错了吧?她白了他一眼,说,我怎么知道。晚上他们刚回到家,电话又响了起来。他正准备去接,手刚摸到电话又缩了回来,说,你来接。她望了望他,手有些发抖地拿起电话,喂喂喂,是谁?你说话呀?她放下了电话,说,可能是电话坏了。他想了想,朝她笑着点点头。无巧不成书。这一天,女人先下了班,正准备做饭,阳台边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她走过去接了,这次却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原来是她们经理向她了解一下他不在家时公司的情况。恰恰在这时,他下班回来,透过玻璃窗看到她笑意盈盈拿着电话的这一幕。他站在外面一动不动,等她放下电话,他才上楼开门。进门来,他笑着说,你今天的衣服穿得好看,半老徐娘还有些风韵。她却岔开了话题,钱你去存起来,放家里不安全。他说,现在安装了防盗门怕啥?我又不会拿去嫖赌。她横了他一眼。他说,电话坏了是不是该拿去修一下?她说,奇怪,刚才通了,我还接了一个电话。是吗?谁打给你的?她怕他多心,说,同事。他冷笑一声,这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