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过程动起来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097935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习过程动起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学习过程动起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学习过程动起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让学习过程动起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让学习过程动起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习过程动起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习过程动起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习过程动起来潘村小学 李菊梅我和所有老师一样,面对着现在众多的教育理念、方法、模式等等,时常感觉到无力招架、眼花缭乱。不知道从何入手,甚至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教书,很迷茫。但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肯定是必需的,那么,学习“他山之石”的确是一条较快的捷径,边学边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和反思,对于自身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参与意识的培养凸显其人才在社会立足的重要性,因此,对学生培养的教育模式也应朝着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培养他们参与各项活动的能力。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应用这种观念,即由传统的注入式转为参与式。那么,用这样的方式上课,我们要

2、怎样达成我们的教学预设目标呢,我认为要重视教学各环节的动,才能最大程度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必然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科书中的很多设计,充分体现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1课前的“动”。课前的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学习卡或者预习生成单

3、(课前检测单)的任务等等。语文的提前学习很关键,如查找资料,长城一课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的内容,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收集了资料吧课堂上也不一定用的上,还费时间。这种想法有偏差的。课标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我们知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他们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就是一

4、个语文的实践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参与了,自然就得到学习和提高,这是一个隐性的提高,短时可能看不见,但长期积累下来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教师在每单元的活动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特别像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类文章,由于时代的隔离,学生很难人境,更难体会言外之意。因此,除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演染气氛,又需要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历史有一定认识,进行一定的思考。课前的动,主要是学生的主动。2课中的“动”。导入中的“动”。导入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景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

5、自觉、轻松、愉快的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语文课,注重以情感感人,可以用情意盎然的导语配合音乐导入新课,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入手,如语文的新型玻璃一课,可以用课文中的故事导入,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另外,鸟的天堂一课,教师在书写课题时,寓写字指导于板书之中,使学生确立一种提笔练字的意识,体现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训练,也是“手和脑动的结合”。我认为,导入的动,是师生走入文本的动,把握好这个动的关键在于教师精巧的设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6、、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向导,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顾问,是教学的组织者,不是知识的批发商。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老课文,有很多名师像于永正、窦桂梅都上过,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所以,要把这样的课文上出味道是一个难题,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这一训练重点,既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又是高

7、年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的主旨所在。但是,由于时代的久远、历史的变迁,课文介绍的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早已消失,毁灭惨景也无法再现,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功夫、课堂上掌控全局,有条不紊的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剖析。我把本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活动一:走进圆明园,感受辉煌。教师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234三段,引导学生通过感悟“美”,欣赏“美”,来谈美、体会美,从而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历史,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品味写圆明园美的句子组内交流全班分享,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重点词句仿写重点句式等形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8、。活动二:深入研读,感受毁灭。这个部分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来感受圆明园被毁灭的的痛,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情感的表达。课后思考题有这么一个环节:“读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教科书中很多细小的地方,都体现了引导学生思考的设计思路,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空间,并且通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思维碰撞会创生更多的想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奠定基础。在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我们不断深入领会编写意图,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9、,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活动三:感悟写法,什华情感。这个活动是选自本课课后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其实,像这样的练习设计在本册教科书中还有很多。教材编排的意图不仅仅是一道思考题那么简单,因为这是我们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的一种写作能力与方法对文章谋篇布局的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3课后的动。我们都知道,课后是对课堂的拓展延伸,主要表现在课后作业多样化上。教师要正确理解,并静心思考作业的设计,课后作业设计应围绕课本中的话题同步进行,每项任务渗透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训练,但不设计框架,尽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任务,让思维的动延伸到课外。如语文四年级上册学完童话故事专题后,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看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等。今天苏老师上的新型玻璃在课后布置了这样一个内容“你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这样就把课堂知识很好的延伸到了课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