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之神王亚伟的演讲公司估值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0958527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金之神王亚伟的演讲公司估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金之神王亚伟的演讲公司估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金之神王亚伟的演讲公司估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金之神王亚伟的演讲公司估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金之神王亚伟的演讲公司估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金之神王亚伟的演讲公司估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金之神王亚伟的演讲公司估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四公司估值(一)买点和卖点巴菲特反复强调“安全边际”,好公司在较高折扣时买入,才有安全边际,才有好的收益。如何给公司估值呢?他提出了一个现金流折现的模型,这个模型理论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要求预测公司未来五至十年的增长速度并计算其未来现金流,然后根据一个合理的折现率,计算出今天公司值多少钱。例如现在公司每股值10 块钱,当跌到5 块钱的时候就买进它;未来当升到20 块钱的时候,就卖掉。可见,这个模型不但是个估值体系,而且还是个操作模型。但是我发现,根据这个模型去估值、去操作,非常困难。首先。因为我们很难

2、预测公司未来五年或十年的增长速度,折现率多少比较合适,也很难判断,因为折现率理论上和利率相关,利率理论上和通胀率相关,要判断通胀率谈何容易。由于要计算的时间很长,增长速度或者折现率稍稍作些调整,计算出来的估值会出现巨大的差异。我有些朋友在07 年8 月份40 块钱买入万科,当时万科已经3000 多亿市值了,他自己也用模型算了一下,觉得也不贵啊。除了现金流折现这种模型,现在还出现了更多的估值模型,其实原理基本是一样的,同样问题很多。根据反射理论,在股价涨跌的过程中,我们的预期会不断发生改变。大家如果多看看一些券商的研究报告,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股价涨了,它的估值模型的参数就变了,目标价就提高了,股

3、价如果超过设定的目标价后,分析师继续调整参数,目标价更高了。如果跌了,处理过程也一样。今天是一个估值,股价大涨或大跌后,即使公司的经营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公司又是另外一个估值。在股市头部和股市底部,相隔几个月,一个公司的所谓估值可以相差几倍,尤其是一些周期类公司,分析师的报告看起来都很有道理。07 年7 月份的时候,看看不同券商的地产研究报告,普遍将万科的目标价调到五六十元,甚至七八十元的,这都是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地产分析师的报告。是不是很可笑?由于各种不同模型的参数设置的随意性很大,以至所谓公司估值,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实际上,不是分析师给这个公司估值,而是当时的股价给公司估值。这很

4、有趣吧?我越研究,就越发现,估值这件事情,很不靠谱。公司无所谓估值,你不能给它一个准确的估值。如果非要说有估值,那干脆说它有好几个估值。研究买点和卖点,哪个价格值得买进,哪个价格可以卖出,比研究公司值多少钱更有意义,操作性更强,也许更符合股市波动性的特点。那是不是我们就根本不要管什么主流估值模型了?不是,这些模型的假设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要了解市场的共识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才能利用它来发财。我之所以说,所有的估值都不靠谱,是因为我了解市场上基本上所有的模型,这些模型都有些什么重大的缺陷。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买点和卖点。(二)市场中的主流估值方法简单分类一下,市场有三种估值方法。1. 成长性

5、估值第一种是成长性估值,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速成长公司估值,另一类是高速成长公司估值。给低速成长公司估值,有个模型叫做所谓的“戴维斯双杀”。你以比较低的市盈率买入一些低速成长的公司,举个例子,比如说以10 倍的市盈率买入一个公司,它每年的成长也不高,10%吧,持续3 年之后,市场认为它的增长比较稳定,因此给它的合理PE 从10 倍提到了13 倍。你的回报是1.1*1.1*1.1*1.3,挣了超过70%的钱。这个模型可靠吗?见仁见智,我很怀疑。对于一些比较稳定的公用事业类公司,由于产能扩张引起低速增长,可能有些道理。了解一下吧。对于比较高速成长的公司,情况会比较复杂,现实中它的波动性会非

6、常强,价格容易大起大落,谈所谓估值基本没有意义,我们要讨论的是以下几个问题:(1)卖点我介绍过,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成长期又可以分为高速成长期、稳健成长期和缓慢成长期,然后进入平台期。我认真研究过,在高速成长期的后期,或者是稳健成长期的中后期,市场会给公司一个很高的估值,PE 会很高。在高速成长期的末期,市场往往会极度不理性地给它一个不可思议的PE。我们看01 年的时候,网络股泡沫就是这样吹起来的,有些网络公司之前可能以每年400500%的速度在增长,市场就认为这种速度可以长期持续,一个没有任何赢利的公司也可以卖出一个天价,这当然是一个好的卖点。高速成长期之后,到了稳健成长期,在它的中后段,

7、市场给他的PE 会稍稍回落,但仍然能维持一个比较高的估值水平,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卖点。一旦进入缓慢成长期,价格往往会大幅下跌,它的PE 水平就会大幅下滑。看看Google,一家伟大的公司,稳健成长过去之后,现在的PE 水平大概只有24 倍。微软也是,微软现在的价格是2000 年最高价的一半不到,PE 只有 11 倍,过了稳健成长期,公司价值可能大缩水,所以判断它现在处于什么成长阶段,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另外,涨不动的时候,也是一个卖点。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我们经常会琢磨,公司经营情况如何,这个公司的目标价是多少。如果有一天,发现它涨不动了,各种好消息都出来了,它还是不涨。那它现在是什么价格,那它

8、就值什么价。不要和市场过不去。这个道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2)买点好公司碰到不好的时候,是最佳的买入机会。或者是由于股市大跌,或者是行业遇上低潮,或者是公司碰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导致价格大跌,那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巴菲特说过熊市是投资者的好朋友。每次碰到股市大跌的时候,都是好的买点,所以我们应该很Hi 才对.,而不应该愁眉苦脸。当年他买运通,那时公司刚发生了色拉油丑闻,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但巴菲特认为这一事件并不影响公司长远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码买进。当年买万科也是,05 年上半年,公司发展得很好,但行业受到宏观调控,市场如惊弓之鸟,一路暴泻,股价跌到你不敢相信为止。这种机会,太难得了。

9、另外,跌不动的时机,就是买入的时机。举个例子,08 年10 月份的时候,金融风暴,跌得非常厉害,港股从32000点一路往下狂跌,当时的PE 是25 倍多,到底能跌到哪呢?是20000 点吗?18000 吗?不是,跌到10600 点,PE 是6.3倍,令人难以置信。腾讯当时从70 多块跌到40 块,还曾经下探到过35 块。跌到40 元的时候,按当年的业绩算,PE 在23倍左右,仍然是香港,甚至全世界最昂贵的股票之一,还能跌吗?为什么就不能跌到20 块钱,10 块钱?如果跌到10 块钱,就是6 倍多的PE,和市场差不多。那个时候,还连接发生了几件事情:出了个“央视门”,央视爆光它的搜索广告里有假药

10、广告,大家口诛笔伐,股价从400 多元暴跌到102 元;腾讯广告部的一个领导出了一点丑闻,据说是一些广告费用不清不楚,那叫“广告门”,投资者很担心;这还不算,马化腾在41 块钱左右,出了大约1186 万股,震惊市场,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对公司不看好了?大家吓坏了。但是,这么多很坏的消息出来后,40块钱左右它就跌不动了,我们还能指望它能跌得更多吗?要不要再等等?实际上,跌不动了,就是一个最好的买点。说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需要冷静分析公司业务,更需要勇气。(3)和宏观面的相关性有些公司的业绩和宏观面是强相关,有些是弱相关,还有些比较中性。对强相关的公司,我们在判断买卖点的时候要有定力,要耐心等

11、待周期的顶部区域或者底部区域。对弱相关的公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公司本身基本面的情况,而不必太关心宏观面。这有很多的教训,比如说一些消费类的公司,其实和宏观经济的走势相关度并不太高,很多人等啊等啊,总想在宏观面最差的时候才动手买入,这会错过很多机会。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框架,判断公司和宏观面是何种相关。(4)对巴菲特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巴菲特买股票后就是“长线持有,一直不卖出”。巴菲特也曾经讲过:“如果不想持有公司10 年,就不要持有10 分钟”,事实真是如此吗?巴菲特从60 年代开始至2008 年,有数据可查的,他一共投资了200 多只公司,持有超过3 年的,只有22 只。可见,护城河的深

12、度是需要经常作评估的。一旦公司的经营有问题,就要走人。或者认为未来增长空间有限,也要出货。巴菲特在07 年赚了五六倍卖出中石油就是一个好的案例。2.重组估值重组估值,不是我的研究对象。但我觉得大家可能有兴趣。我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李XX的展望99 股市:谁是重组大黑马?。他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99 年写了这篇文章。他有严谨的思路,经过认真分析,筛选出20 多只公司,事实情况是,他推荐的这20 多只重组公司基本上都是后来一两年的超级大黑马。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这是非常精彩、非常有深度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学习他的选股思路。后来他自己做私募了,做得很好,收获颇丰。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

13、财富,和他的的深度直接相关。3.相对估值还有相对估值,其实也并不是我研究的重点。刚好有一个朋友做了分析师,有时候向我请教,我就帮忙总结了一下。相信在座很多人,可能经常捕捉热点进行操作,可能也会感兴趣。所谓的相对估值,它的特点是不在乎公司的好坏,而是在乎公司是否在中短期能够上涨。它现在是券商和基金主流的估值方法,讲究的是资产配置、板块轮动、博弈。当然他们也做基本面分析,但不是最重要的,它的核心是敏感性分析,对经营指标、行业政策、经济指标(利率等)、资金喜好等,进行一些敏感性分析。我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开拓一下思路。(1)总结一个行业里几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各种模式之间的优缺点,核心的几个经营

14、指标是什么。对一个具体公司,什么经营数据的变化,可能对他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说连锁店的商业和百货类的商业,最重要的营运指标是不一样的。地产公司,它的地储备和土地成本,对业绩的影响很重大,对股价影响也很敏感。对网游类的公司,ARPU 值、平均同时在线人数这些指标,就很敏感。当这些营运指标出现比较大的变化的时候,就需要你非常认真去关注了,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比较大的波动。(2)行业政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比如行业标准、出口退税、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公司影响是怎么样的,哪些公司会受益,哪些公司不太好,提前要做好功课。(3)宏观经济指标,例如利率上调对公司的影响。简单而言,对负债率高的公司影响就

15、比较大一些,对轻资产低负债的公司影响就会小一些。(4 )资金偏好的敏感性。讲几个例子。一是市值,小市值的公司比较容易受到资金的喜爱。在中国,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比一般A 股公司的高一些,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市值小嘛,我认为这是合理的事情,但也不能过高;二是机构持仓的比重,如果机构持仓某只股票比例已经很高了,那么股价再涨就难了,如果持仓比例比较低,才容易跑出黑马;三是在行情反弹的时候,行业内估值相对比较低的公司,比较容易受到资金青睐;四是有代表性的新公司的IPO,其定价会影响已上市的同类公司,等等。(5)一些公司经营情况很糟糕,股价很低,这种公司往往是敏感度很高的公司。它经营方面稍稍有改善,就可能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同进也存在一些重组、收购和资产注入的可能性,容易成为黑马。(6)高度关注公司的增发和回购。(7)关注管理层激励。公司业绩是很容易受到操控的。我们要认真研究管理层激励的具体条款。它可能会对公司的未来业绩有所指引。还有更多,希望大家不断总结。此外,对于一个分析师,他的中心任务是持续地系统性地寻找黑马和回避风险,我们可以做两个测试和一个评估。第一个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