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095716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1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分析但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瞬间机器和作业环境对操作 者的 要求超过了操作者的负荷能力一客观上产生了不安全行为,下面就发生不安全行为产生 的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自身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 ,以便从中找出预防人 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有效对策措施。1.1机器防护缺陷因素设计不良的机器是带有事故隐患的机械设备。机器在设计、制造时未充分考虑 安全 防护装置的重要性。例如,设计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操作习惯定型的显示器与 控制器,安装位置不当的显示器和控制器,对于机器的危险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等设 计、制造缺陷都极有可能引发人的不安全

2、行为。如聚乙烯包装线吸袋器部位 未设计封闭 防护围栏,在发生编制袋滑落时,就可能引发操作人员下意识的不安全 行为,进而引发 人身伤害事故。1.2环境不良因素不良的作业环境会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压力,会导致操作者产生不良的 生理、心理状态,从而降低人的行为的可靠性,诱发各类人为差错。如石化企业涉 及的 不良生产作业环境包括高温、振动、噪声、寒冷、不良的照明 有毒物质、粉 尘、作业 空间狭窄、通风不良、作业地面脏乱、潮湿、地面滑溜等等。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很明 显,在高温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处于体表循环状态,而内脏与中枢神经则相对缺血, 这时人的大脑反应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心境不佳,易于发生人

3、为差错;作业场所采 光照明条件不良时,作业人员不能准确迅速地接受外界信息;噪声干扰会使作业人员的 注意力分散,感到心烦意乱,特别是报警信号 行车信号,在噪声干扰下不易被注意; 强烈的振动会引起作业人员视觉模糊,影响手的稳定性,使操作者观察仪表时增加误 读率,操作机器时控制力降低,甚至失控;狭小、拥挤的作业空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各种工具 器具杂乱无章的堆放,作业地面脏乱、有油污或积水 等不良作业环境,不仅使作业人员感到紧张、压抑、烦噪不安,而且使作业人员在 处 理和躲避危险时失去应有的空间和安全通道,从而增加了事故的严重程度。以上都是触 发不安全行为产生的环境不良因素。1.3人自身的生理

4、 心理因素人失误的因素很多,但是可能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不安全的操作动作主要包括习惯性动作、无意动作和操作难度(高难)动作。习惯性动作是人的一种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自动化(本能性)的行为模式,在紧急状态 下,人的习惯性行为会顽强地表现出来,彻底冲跨经训练而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因 此,当操作者的习惯性动作与工作时要求的动作相左时,在紧急情况下,极易造成事 故。减少由此而引起的事故的办法是使工作时要求的动作与操作者的习惯性行为模式相协调一致。无意动作是在作业中当操作者大脑意识水平暂时性下降或动作路线不佳动作用力不当,身体平衡失调时,都可能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进而导致事故发生。防

5、 止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的对策是将机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成具有连锁装置或利用监视器、 动作警报器进行误操作监视,以阻止人为差错发展为事故。高难动作问题,操作越复 杂,难度越大,需要操作者反应的时间过长,反应动作过多,这样,造成差错而导致事 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于操作难度大的机器,必须利用各种编码方式,给操 作者 非常明确的提示。类似所阐述的方式都是克服不安全操作动作产生的冗余条件。人在工作 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幸时,会产生愤怒、忧愁、焦虑 悲哀等不良情绪。在这些情绪状态下,人的意识混乱、注意范围狭窄 精神难以集中、自控能力下降、最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引导上岗作业人员克服不良情绪,排除不良

6、情绪 的影响,避免引发不安全行为。从作业的安全性考虑,机器如设计得当,就能使大多数人减少失误。但对某些特定 的人,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出的事故比一般人都要多。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类易出事故 的人是因为他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的失误率高。对于这类人应根据其性格特点安排在相 对较安全的工序上作业。人的性格的另一个方面是所谓的外向型与内向型。对于外向型 性格者适合担任集体性工作任务,而对于内向型性格者宜于单独作业。因此领导者应根据员工个人适应性格检查结果,按作业者不同的性格特点安排作业类 型,以提高作业的安全可靠性。疲劳通常是指作业者在持续作业一段时间后,其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引起作业 能力下降的一种状态。

7、疲劳一般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类。生理疲劳主要 表现为肌肉疲劳,是由高强度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所引起。一般表现为承担作业的 部位的肌肉酸痛、操作速度变慢 动作的协调性 灵活性 准确性降低,工作效能下降,人为差错增多,进而易导致事故发生。心理疲劳多发生在过于紧张或过于单调的 脑力劳动和脑力、体力参半的技术性劳动中,主要表现为思维迟缓 注意力分散 工 作混乱、效率下降、人为差错增多,易导致事故发生。疲劳者长时间得不到完全解除 就会发生疲劳积累效应,则可造成过度疲劳,将导致一系列心理 生理功能的变化,致 使各种差错和事故增多。大量事故案例表明,疲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防止疲 劳的措施是多

8、方面的,如改善作业内容 作业强度 作业性质 作业方式 作业时间 作业环境条件 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以及人机界面设计方面的改善等等。但在大多数情 况下,最经济有效最方便易行的措施则是科学的安排作业和休息。这样可大大降低由生理和心理疲劳引发的不安全行为在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时,常常考虑到年龄的因素。在年龄对事故发生率的影响中包 含了经验与训练程度方面的因素。据统计资料表明,工作中经验越多训练程度越 高、发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越小。从年龄、工作经验与发生事故的关系分析,一般来说,年青工人经验不足,技术培训和练习不够,极易发生差错而导致事故发生。这是由 于年轻人作业时,精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不强,判断应变能力不足等。随着年龄、专 业工龄和操作经验的增长 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安全行为事故率相对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