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通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095458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通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案例分析-通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案例分析-通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案例分析-通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案例分析-通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通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通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 例 分 析-通分(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陈作雷 2011-3-15一、课前复习(教师出示PPT)1. 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9 24和4 7和8(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评析:没有多大的复习必要。可是后面通分时没有过多的非得要求要最小公倍数。】2.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4()/249/() 4/516/()()/30(随即订正,生说出原因)3. 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3/53/6 4/75/7 3/72/5(生对前两个的比较很快,对最后一个产生了比较困难,探究新知)【评析: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有了比较大小的方法,这也为通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

2、知识结构解决问题,同时新问题的出现为本节课的探究揭开了序幕这就产生了通分的基本需求。但是这里出现通分的需求或是探究新知的情境不很理想,学生是在较为枯燥的复习旧知中开始来解决新的问题,这对后续中学生本节课所到底要做什么没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这是情境的问题。】二、探求新知1. 小组合作探究师:怎样来比较3/72/5的大小呢?动脑想一想。(生独立思考)师:把你比较的想法和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把比较大小的不同方法让3生板演。)2. 全班汇报交流生1:2/5250.4;3/7370.429我们根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之后比较,得出3/72/5。生2:

3、3/715/35;2/514/35我们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都化成了同分母的分数之后,比较得出3/72/5。生3:3/76/14;2/56/15我们也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把它们都化成了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也能比较出3/72/5。【学生的比较方法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这一点虽是教师较好的调控着课堂,但是总感觉一帆风顺的背后,并没有真正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这里可以比较一下北师版和青岛版之间在设计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所给予孩子的不同:北师版在设计中不仅让学生动手实践折折纸、画一画;而青岛版则强调建立在较为明显的知识结构。相同之处都展示了不同的比较方法和策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同分子进行

4、比较。青岛版则像上述学生出现的情况用3种方法得以解决。】2. 明晰概念师:以上三个组的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出了3/72/5,而像生2这样的把它们转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我们叫做通分。(出示PPT:“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生齐读)师:你认为通分哪里最重要?生4:前后相等生5:化成同分母【评:通分的概念出示之后,让小组内充分交流一下。其实这时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感受总是比较肤浅,何况这时教师直接给出比较完整而又准确的语言描述。如果教师只是说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通分,之后让学生自己来组织语言再做充分的交流,是否会更有价值呢?】师:通分中

5、,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出示PPT:公分母概念)3.尝试练习师:通分“3/4和5/6”(学生自主完成,指名2生板演)生6:3/418/24;5/620/24生7:3/49/12;5/610/12、师: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他们两位同学做到通分了吗?同一道题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呢?生8:他们都做到了通分,因为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生9: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这时该生表情比较激动和兴奋)师:嗯,你说说自己的方法。生9:3/415/20;5/615/18。这样化成分子相同之后也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呀!(这时众生:这不叫通分!)师:(问生9)什

6、么叫“通分”呀?(指着PPT)你来读一下。(该生又把通分的概念大声的读了一遍)师:虽然这样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但这不叫通分。【评:课上到这里已快接近尾声了,但是生9的回答无疑让自己反思:为什么他有这样的想法?而课堂上教师并没有让这个孩子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没有读懂孩子。反之教师让孩子再读一遍所谓的通分概念又有什么价值呢?另外也让自己反思的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通分”,而通分的需求就是要来比较分数间的大小吗?当然不是,通分也为后续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奠定了基础。所以这里无论是北师版还是青岛版的设计都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为出发点或是作为“通分”产生的需求,感觉这样的需求有些较为单调,单调的到了最后这个孩子还在想着比较分数的大小呢。所以是否应该把学生对通分的迫切需求不要仅仅建立在“比较分数的大小”上。本节课教师上的很是顺利的一个原因大概也在于产生通分的需求不够强烈或单调。】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