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检测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091806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井检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沉井检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沉井检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沉井检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沉井检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井检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井检测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井施工监测方案1.1 概 况 本工程管道沿线顶管工作井与倒虹井及泵站下部泵房结构均采用沉井 施工,为确保工程安全,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本工程特点建立施工 监测组织机构,制定专项施工监测方案 ,并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实施 监测, 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对采集的监测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信息化 管理,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监测。 1.2监控量测目的和要求 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地层稳定、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个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保证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监测的目的在于: 监视围岩应力和变形情况,保证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和地下管 线的安全。 了解施工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保证

2、施工安全。 掌握地层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监控量测的要求: 各项监测作业应持续到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后13月。 现场监测资料须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当位移 时间曲线 趋于平缓时,应选择与实测数据适合的函数方程进行回归分析,预 测可能 出现的最大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值。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要加强监控监测,及时向项目部总工程师提出建议,或适当加强支护或停止开挖 沉井内监测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和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最终位移值均 应小于允许相对位移值,当位移速度无明显变化且两值已接近时,或者井壁 混凝土表面已出现明显的裂缝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及设 计参数。1.3监控量测的组织机构 施工监测

3、作为本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对本工程 的所有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工程项目部建立了以项目经理及项目总工为首的 监测组织机构,对工程施工中相关的所有监测点实行动态管理、全过程实施 监测,确保施工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施工监测管理体系如下图:根据本工程现场监测内容的需要,拟投入本工程的监测设备见下表:监测元件和仪器设备一览表序号监测设备名称精度数量1水准仪0. 01mm22全站仪角度2”线位移0.1mm13钢弦应变计1卩104钢筋应力计1卩205位移计0. 01mm106千分表/百分表0.001/0. 01mm27钢弦测试模块1卩38应变测试模块1卩69沉降测点1mm2010水位测点0

4、1m1011台式电脑、1 F P . 、Ir X215地面沉P降监测(1)对施工范围之外的地面沉降监测,主要是路面的沉降监测。沿路面纵轴线的方向布设观测点,每 20m 布设一横测线,该线上设3 个点作 观测之用。用水准仪对各点进行定期观测,与初始数据进行对 比分析,若测 得沉降值超出允许值,立即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 结合施工范围地面建筑物情况,对标段附近的咼层及商住建筑物布 置观测点,进行建筑物沉降和倾斜观测,必要时还要对有关建筑物进行裂缝 注点观测。在建筑物两转角和中部位置置点,观测建筑沉降、倾斜情况,共 设置6个沉降观测点和8个倾斜观测点,具体见建筑沉降、倾斜观测点埋设 示意图:监测使用N

5、i002型精密水准仪进行 监500盖板测,监测频率在围护施工期间每5天-次,在11 A主体施工期间每2天一次。Qua AH50 18钢筋地面沉降点示意图1.6管线位移监测对采用临时悬吊的现有管线进行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沿管线的轴向在管壁上和桁架上设观测点。每2天一次,直至管线恢复止。当管线位移 超出允许值时立即进行加固处理。1.7沉井变形监测 工程场地变形监测 水平位移测量本工程中,基坑工程场地变形监测采用视准法,在工程场地内建立视准 线,观测有关点的水平位移。 垂直位移测量井坑开挖的垂直位移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法或监理认可的其它方法。垂直 位移沉降点布设在变形明显的部位,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

6、测方法符合招标 文件中二等沉降观测点的有关要求。 侧向变形监测井壁侧向位移采用测斜仪监测。在基坑边沿每10m布设一点,直接测量井 壁的变形。 将测斜管直接安置在沉井井壁上,随钢筋浇注 在混凝土中。安装 时,及时检查测斜管内的一对导槽,其指向是否欲测量的方向一致,并及时修 正。在浇注混凝土前,未确认测斜管导槽畅通时,不得放入真实的测头,量测测 斜管导槽方位、管口坐标及高程,及时做好保护装置。 地下水位监测监测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在施工中的变化情况,可直观快速地得到土体中孔 隙水压力的状态和消散规律,作为井坑支护结构稳定性控制的依据。水压力的 测定采用水压力计,在压力计安装前,须对其进行稳定性检验、密

7、封性试验及压 力标定。为了监测不同层面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采用一个钻孔中不同层位分别埋设探头,各探头之间封堵,探头间距不小于1m,埋设中要保证封孔质量,避免水压力贯通。1.8 井坑回弹监测井坑回弹监测点的布设按照 ( GB50026 93)变形测量所规定的 标准。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按照圆形沉井布点的有关要求布设,即 测点按井坑的纵横向 布设。回弹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法,高程误差不超过1mm。观测点采用预埋深层测量标来测量。井坑回弹观测共进行三次: 第一次:在坑底开挖之前; 第二次:在坑底开挖好后; 第三次:在浇注基础底板混凝土之前。1.9 主受力钢筋 应力监测 支护结构主受力钢筋应力监测点布

8、设在有代表性位置 的沉井井 壁的主受力钢筋上,监测沉井在下沉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布设监测点时, 计算最大弯矩所在的位置和反弯点位置, 土层分 界面、结 构内支撑所在位置。钢筋应力监测选用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根据测点的应力计算值, 选择钢筋计 的里程, 并在安装前对钢筋计进行拉、 压两种受力状态的 标定。安装时将钢筋 应力计焊接在被测主筋上, 尽可能使钢筋应力计 处于不受力的状态,更不能让 其处于受弯状态。井壁浇注混凝土后, 检查应力计电路电阻值和绝缘情况, 作好引 出线和 测试匣的保护措施。下沉之前观测23次应力传感器的稳定测量值,作为应力变化的初始值;下沉至3.5m5.0m时,测读23次。下沉至

9、设计深度时,每周测读12次,一直测到工程施工完毕,每次应力 实测值与初始值之差,即为应力变化。1.10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土体分屋沉降监测采用美国Sinco分层沉降仪进行,选用电磁式传感 器,分层沉降仪在埋设中,要根据地层的变化情况,在各土层分界面处,安装电 磁传感器。在井坑外缘,施工红线以内,每50m布设一个测点,共布设8点。土体分层沉降观测从沉井下沉至设计深度的1/5左右开始,直至沉井结 构施工完成。1.11 监测数据的处理对所有监测的原始数据采用计算机处理,根据监测类别、监测标准及监 测要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用不同的报告形式上报。对所有现场量测数据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图表,当位移时间曲线

10、 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并 将监测结果成果上报。根据监测结果:在控制值以内,每周上报一次;若超出控制值,每天上报一次。监测数据成果报告包括以下内容:观测点布置图; 观测方法、观测周期、精度要求; 观测成果汇总表、位移时程曲线; 对监测成果所反映的问题提出结论性意见。1.12监测出现问题的应急措施对各项目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若有某一监测项目超出允许值时, 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的进行处理,防止 继续扩散,并尽可能进行修复监测控制标准表序号监测项目控制标准备注1地下管线沉降30mm2地表沉降(般地段)40mm挖制标准值是根据基坑(主要干

11、道)30mm专业书籍或施工经验要 求的,如设计另有规定, 按设计要求进行。3围护桩结构水平位移20mm4土体水平位移30mm1.13信息反馈 监测数据的管理基准在信息化施工管理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 析,判断其稳定性、安全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根据 以往经验,仍推荐采用三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基准。监测管理基准表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U U/3b可正常施工nU/3 U U2/3b加强支护或米取特殊措施表中U 0实测累计位移值U 允许累计位移值nU 的取值,也就是监测控制标准 n根据上述监测管理基准,可根据监测结果所处的管理阶段来选择 监测频 率:一般在皿级管理阶

12、段监测频率可适当放大一些; 在 H 级管 理阶段则应注意 加密监测次数;在I级管理阶段则应密切关注,加强 监测,监测频率可达到1 2 次/天或更多。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的状态,在取得 足够的数 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 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 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 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 状况,评价施工方法,确定工程措施。反馈程序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 计算机管 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结果,上报监测日报表,并按期向施工 监理、设计单位提交 监测日报,对当日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附上相 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 图。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测得的所有观测数据,均实行信息化管理, 由富有经 验的专职人员根据不同观测要求, 绘制不同的变形一时间关 系曲线,并填写相 应的表格,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项目总工程 师及监理工程师汇报,项目经 理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步骤及 米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实行信息化施 工。监测反馈程序如下图所示:分析研究地质勘察资料施工是否元成监测反馈程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