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091036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1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一、单选题1.(2021年高考真题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切取组织制备细胞悬浮液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A.步骤的操作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B.步骤中用盐酸溶解细胞间物质使细胞分离C.步骤到的分瓶操作前常用胰蛋白酶处理D.步骤培养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转化【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一剪碎组织一用胰蛋白醐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一制成细胞悬液一转入培 养液中(原代培养)一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一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一 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一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题目详细解读】A、动

2、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无菌操作,故步骤的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A错误;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B错 误:C、传代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再分瓶培养,C正确:I)、步骤为传代培养过程,该过程中部分细胞可能发生细胞转化,核型改变,I)错误。故选C2. (2020 海南高考真题)将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得到的人-鼠杂种细胞进行长期培养,杂种细胞随机丢 失一部分人的染色体后,染色体数目会保持稳定。选取三种杂种细胞,对编码人的芳煌羟化酶(AHH)和磷 酸甘油酸激酶(PGK)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如

3、表(“ + ”表示有,表示无)。杂种细胞人的染色体AHHPGK2号11号17号X甲十+乙+丙一十+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聚乙二醇可诱导人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B.培养杂种细胞时,通常需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C.编码AHH的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D.编码PGK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参考答案】C【题H考点分析】1、动物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一个细胞的过程。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 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以及生物法(灭活病毒等)。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 胞膜的流动性。2、动物细胞培养最好采用幼龄动物的组织或器官,因为幼龄动物生命力旺盛,细胞分

4、裂能力强,易于培养。 剪碎动物组织块后,还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再进行细胞培养(原代培养和 传代培养)。【题目详细解读】A,聚乙二醇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化学试剂,A正确;B、培养杂种细胞时,通常需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D、由表中信息可知,编码AHH的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编码PGK的基因在X染色体匕C错误,D正确。 故选C。3. (2020 北京高考真题)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我国科学家从康复者的浆 细胞中克隆出针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基因相关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并在相应系统中表达,可制备出全人 源单克隆抗体。以下表

5、述错误的是()A.该单抗可直接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B.在该单抗制备过程中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C.该单抗可与新冠病毒相应蛋白特异性结合D.可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抗体基因表达产物【参考答案】A【题目考点分析】基因工程基本操作顺序:目的基因获取(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人工合成),表达载体的 构建(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终止子),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细胞用农杆菌转化法、基因 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动物细胞用显微注射法,微生物细胞用感受态细胞法),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导 入检测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转录检测用分子杂交技术,翻译检测用抗原一一抗体杂交法)。核酸检测是查 找患者

6、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旦 检测为核酸“阳性”,即可证明患者体内有病毒存在;抗体检测的物质是受病毒感染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 抗体,病毒进入人体一段时间后,才会刺激人体产生IgM (免疫球蛋白M)或IgG (免疫球蛋白G),检测抗 体间接证明已感染新冠病毒。【题目详细解读】A,由题目考点分析可知,该单抗不能直接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A错误;B、由题”针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基因相关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并在相应系统中表达,制备出全人源单克 隆抗体”可知,在该单抗制备过程中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B正确;C、针对新冠病毒表面抗原制备出的单抗,可与新冠

7、病毒相应蛋白特异性结合,C正确;D、抗体基因表达产物检测的方法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反应,若呈阳性,则说明已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 1)正确。故选A4. (2020 北京高考真题)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我国生物安全防御 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全社会对生物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以下选项中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 全风险的是()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D.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参考答案】B【题目考点分析】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引,考查考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涉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保护生态环境、生 物技术的安全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的作用、全球性生态环 境问题对生物圈及人类的影响,以及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然后题目考点分析选项进行判 断。【即日详细解读】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会影响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牛.物安全 风险,A不符合题意;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 B符合题意;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圈的稳态也会造成严敏威胁,影响到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C不符

9、合睡意;I)、收集我国公民的遗传信息,可能会造成基因歧视,带来许多不公平的社会问题,遗传信息的滥用还会导 致社会和政治事件的发生,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I)不符合题意。故选B.5. (2020 山东高考真题)经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入囊胚,通过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具 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实验小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鼠可以获得更多的卵子B.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C.胚胎移植前要检查胚胎质量并在囊胚或原肠胚阶段移植D.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1、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

10、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 供体和受体是同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杳、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 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棋或胚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 或放入T96C的液氮中保存。对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2、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题目详细解读】A,促性腺激素可以使雌鼠超数排卵,获得更多的卵子,A正确:B、精子只有

11、获能后才能完成受精,故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B正确:C、胚胎移植通常选择囊胚期之前的阶段,如桑梅胚或囊胚阶段,C错误:D、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小鼠的基因,所以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D 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杳胚胎工程的基本知识,考生需要识记基本操作,D项中需要结合基因工程的目的进行解答。6. (2020 山东高考真题)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 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 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

12、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 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心1小麦细胞忤通小麦腹生质体r人种培养r杂肿筛选, 3就小麦中间做麦草细胞中间做发草昭生用:体一细胞 植株不同剂城的紫外名型射一段A.过程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B.过程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C.过程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从图中看出是去掉植物细胞壁,是用紫外线诱导染色体变异,融合形成杂种细胞。【题目详细解读】A、过程1是获得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能将细胞壁分解,A正确

13、:B、根据题干信息“将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 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将普通小麦与耐盐 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故过程通过紫外线照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 染色体断裂,B正确;C、灭活的病毒诱导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物理法、化学法,C错误;D、实验最终将不抗盐的普通小麦和抗盐的偃麦草整合形成耐盐小麦,说明耐盐小麦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 麦草的染色体片段,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对过程的题目考点分析,考生需要结合题干中的信息作答。7

14、. (2020 天津高考真题)在克隆哺乳动物过程中,通常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是去核的()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参考答案】C【题目考点分析】体细胞核移植过程:【题目详细解读】在克隆哺乳动物过程中,通常选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即次级卵母细胞。故选C。8. (2020 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受体大肠杆菌含有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能,则一定有利于该重组质粒进入受体并保 持结构稳定B.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抗盐植物获得2个稳定遗传转基因品系,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抗盐和抗除草剂不抗 盐。表明一定是抗盐性的改

15、变与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入无关C.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其DNA检测均含目的基因,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 剂。表明一定是前者表达了抗性蛋白而后者只表达抗性基因RNAD.已知不同分子量DNA可分开成不同条带,相同分子量的为一条带。用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完全酶切环 状质粒后,出现3条带。表明该质粒上一定至少有3个被该酶切开的位置【参考答案】D【题目考点分析】基因工程中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包 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 的表达等几个方面。【题目详细解读】A、若受体大肠杆菌含有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酣,则该甑会对进入受体的重组质粒进行切 割,不利丁其保持结构稳定,A错误;B、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抗盐植物,获得了抗除草剂抗盐品系和抗除草剂不抗盐品系,不抗盐品系的产生可能 是转入的抗除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