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集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086055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集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考题集锦2004 年四川省遂宁市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2 分,共 10分)(一)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二)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三), , , ;委而去之,是 地利不如人和也。(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A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B

2、 、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C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D 、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B 、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C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3 、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

3、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4 、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B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C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5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 、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 、“法治”的思想。1C 2 B 3B 4 C 5 D2005 年芜湖市(一)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0、 解释下列加上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 分)(1)委而去之 委:( 2)亲戚畔之 畔:2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 “ / ”)标示正确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

5、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23、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句 子回答)(2 分)答:24、文章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分)答:23、天20、(1)放弃。(2)通“叛”,背叛。21、C。2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4、举例恰当,表述要清楚。2006 年四川省攀枝花市 阅读孟子二章 ,完成 8-10 小题( 6 分,每小题 2 分)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

6、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 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

7、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择其善者而从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 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 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第H卷(非选择性试题 100分)友情提示:1、字如人面,答第n卷 5至10页时,请你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工整、清晰地 写在试卷上。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三、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9分,每小题 3 分)1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1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13、入则无

9、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二、 选择题, 3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分。 8 A 9 D 10 C 三、总分 9分,每小题 3分, 关键词语译漏译错一处扣 1 分。 11 、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 君,帮助他的人很少。 (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 有人帮助他。 ) 1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 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1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 亡。2007 年天津市

10、(人教四年制)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三.(本大题共 5小题,共 15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1822题。(15分)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孟子曰:“桀、纣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 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 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注释: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与:同“为”,替的意思。尔也:而已。圹(ku

11、mg):原野。18.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 分)(1)寡助之至()( 2)亲戚畔之()(3)所恶勿施尔也()( 4)兽之走圹()19. 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 加以翻译。( 3 分)句子:翻译:20.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 2 分)21. 乙文中说到的 “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 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2 分)22.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 。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 理解。(4 分)答:三. (15 分) 18.(4

12、分)(1)至:极点 (2)畔:同“叛” ,背叛。 (3)所恶:所厌恶的东 西(事情)。(4)走:跑。(每词 1分) 19.(3 分)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句子 1 分,翻译 2 分) 20.(2 分)民之归仁也,犹水 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第二句和第三句,每句 1 分,只写第一句不给分) 21.(2 分)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答“失道者寡助”给1 分) 22.(4 分)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 ,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 ;乙文所说的“道” ,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每层意 思 2 分,意思对即可)2007 年浙江丽水(二)(

13、11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1)饿其体肤。译文:(2)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

14、衰败灭亡的原因是“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用原文回答) (3 分)16、(4 分)(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4)指在国外(各 1 分)17、(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每句 2 分)18、(3 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2008 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湖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 19 越。(8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 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 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公孙丑下)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3 分)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2 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译文:19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 3 分)答:(二) ( 8分)17. (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