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参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0859551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格式参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研究以遂溪县港门镇吴家村为例赖冯生 李质辉 孔玲珊 刘又榕 邓家敏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对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构造和环境组成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发展调整,是生态文明对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本文通过对港门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等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村一、调研背景生态文明建设在2007年就被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写入中共十七大报告中。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

2、明建设又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被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之中。资源是经济化的自然物,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资源总是有限的,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必然使得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愈加突出。中国所面对的正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日趋稀缺的资源供给之间越来越突出的矛盾。自然生态系统长久以来一直处在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除非大规模的灾变,否则这种演化都是平衡和缓慢的。但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化之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汲取和改造能力的迅速加强,使得自然生态系统的变迁速度陡然加快,超出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能力,所展现出来的便是生态系统的退化。在我国,生态系统退化有多方面的表现。国

3、土资源总体稀缺。目前我国国土利用总体情况是: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小,当前我国未利用土地面积2.6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27.53%,但基本为荒漠化土地、盐碱地等难利用土地,开发潜力很低;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目前我国耕地面积1.22亿公顷,人均0.09公顷,并且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还在不断减少之中,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森林面积2.36亿公顷,占国土面积24.8%,但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草原面积2.6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27.57%,但存在持续性的大范围退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存在不同的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4、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

5、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了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我们调研组成员来到了广东省遂溪县港门镇吴家村,近年来,遂溪县港门镇吴家村大力创建果林飘香的生态文明村,对我们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本调研组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了解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二、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一)生态文明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

6、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

7、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认为,新农村的新,新在农村的发展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随着工业化

8、、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社会能够实现和谐。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概括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上就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等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来实现。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政策(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

9、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

10、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

11、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为了记录湛江市十二届人大代表麦康保,上这样写道:

12、走进遂溪县港门镇吴家村时,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绚丽画卷展现在面前:村前村后绿树成荫,田园瓜果飘香,绿意盎然,气势宏伟的四层高的村委办公楼耸立在村边,一片片绿浪翻滚的甘蔗林,一片片披红挂绿的荔枝园,一幢幢两至三层的小洋楼银窗蓝玻,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绿树掩映间。通往各村民小组的水泥路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环抱全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农民生态公园已具趋形,三五成群的小朋友在村办的幼儿园前嬉戏追逐,一切显得那么详和、舒适、优美。2007年吴家村社会生产总值2800万元,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近50万元。吴家村先后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示范村”、“湛江市无毒示范村”、“湛江市文化特色村”。近

13、年来,遂溪县港门镇吴家村大力创建果林飘香的生态文明村。该村从整治脏、乱、差环境入手,以改水、改厕、改路为切入点,抓好“四通”、“五改”,搞好村场的规划、改造、建设和管理,共投资320万元搞硬件建设,其中投资90多万元,建沥青路6公里,安装路灯60盏;投资46万元建高级公厕4间;投资4万元建排水沟500米;投资25万元开发残林和旧村场1900亩种果树,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投资30万元露天剧院;投资58万元建教师宿舍楼。每年投入1万多元举行各种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娱生活;并拿出资金对五保户、贫困户、贫困学生进行生活补贴。五、当地村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度农民群众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

14、体, 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现阶段, 我国农村多数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落后, 卫生健康观念较差, 生活习惯落后, 民主政治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这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六、调查问卷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表1 性别选项小计比例A、男68 68%B、女32 3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表2 年龄选项小计比例A、18岁以下22 22%B、18到30岁32 32%C、30到50岁33 33%D、50岁以上13 1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大部分村民对生态文明这个字都十分陌生,但从我们

15、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吴家村已经在创建生态文明村,虽然村民不是很了解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但对于村里的改变,他们都希望可以建设新农村,总的来说,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在资金、技术、信息、销售渠道、农业保险等方面全方位得到改善;在生活宽裕方面,社会保障、高等教育学费是农民最担心的问题;在乡风文明方面,希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在村容整洁方面,公共卫生设施供给主体缺失,街路住宅缺乏规划是最严重的问题,提供公共卫生设施服务、规划街路住宅是当务之急;在管理民主方面,加强民主管理监督力度,渴望有致富带头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迫切要求是要建水泥路、饮安全水、上卫生厕、种高效田。为了进一步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以及了解新中国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吴家村,共向当地村民发放了1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在被调查对象中,如表1,男性有68人,占总数的68%,女性有32人,占总数的32%。年龄的比例囊括了所有的年龄阶段,具体情况如表2,18岁以下的占22%,18到30岁的占32%,30到50岁的占33%,50岁以上的占13%,中年和青年的人数比例较多,有利于我们调查的目的。表3 文化程度选项小计比例A、小学或小学以下12 12%B、初中35 35%C、高中或中大专41 41%D、大学本科以上12 12%本题有效填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