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25岳阳楼记鲁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0853258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25岳阳楼记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25岳阳楼记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25岳阳楼记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25岳阳楼记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25岳阳楼记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25岳阳楼记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25岳阳楼记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 25岳阳楼记 ( 鲁教版)(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谪守(zh e)郡县(j m) 诗赋(f u)衔接(xi岔)B. 吞没(t en)朝晖(hu 1)骚人(s e) 霍雨(y in)C. 檣倾(qi dng) 冥冥(mmg) 潜行(qi an)波澜(I印)D. 汀兰(t mg) 皓月(h co)偕忘(xi e)神怡(y i)( 2 )请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 )对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观夫巴陵胜状 (好景色) 朝晖夕阴 (日光)B.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任太守) 百废具兴 (兴办)C. 南极潇湘(尽) 薄暮冥冥 (跟“厚”相对)D.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B.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C. 属予作文以记之D.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 朝晖夕阴,气象万

3、千C.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D.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7)下面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C.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 )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可以高兴或悲伤。B. 不认为环境好就可以高兴,不认为个人失去就可以悲伤。C.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D. 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高兴,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伤。(9 )翻译下列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

4、诗赋于其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微斯人,吾谁与归?(10)填空。 本文选自 。作者,字, (朝代) 本文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政治抱负。 课文中含有的成语如下: 参考答案(1) D(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 C ( 4) C ( 5) D (6) B(7) A ( 8) C

5、(9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优,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10)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政通人和气象万千百废具兴浩浩汤汤心旷神怡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习题:第五单元 27满井游记(鲁教版)I练基础|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冻风时作()土膏微润()(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5)冷光之乍出于匣也()(6)汗出浃背()(7)如倩女之LJ

6、面()(8)恶能无纪答案:兴起 (2)肥沃(3)在这时 (4)始,初 (5)镜匣(6)湿透(7)洗脸(8)安,哪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文:(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译文:(3)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译文:答案:(1)高大的柳树长在堤岸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望无垠,就好像是从笼中冲出去的天鹅。(2)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像擦洗过一样。 喝用泉水煮的茶的,举起酒杯唱歌的,穿着盛装而骑驴的女子。3.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B.花朝节/后C.柳条/将舒未舒D.每

7、/冒风/驰行【解析】 选A。A项朗读停顿应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4. 填空。满井游记是一篇 (体裁),全文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使文章起伏多姿,还采用了 等描写手法,使语言生动鲜活。答案:游记小品游满井 先抑后扬 白描5. 第2段抓住春天的哪些景色突显“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答:答案:春水、春山、春柳、春苗、游人、鸟、鱼。6满井游记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能举出两例反映这一季节景物的诗句吗?答: 答案:早春。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课内阅读。(2013 广东中考)阅读满井游记全文,回答问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

8、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 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C. 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D. 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解析】选B。两个“辄”都是“就”的意思。A.能够/获得,收获;C.这时/时常,常常;D.表约数,表估计/答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答案:(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3)第1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首段写燕地早春之特征,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和渴望出游的心情。这是欲扬先

9、抑的表现手法,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为后文出游产生喜悦的心情做铺垫。答案: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 然的景象。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 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B. 作者写初春景象, 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 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 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C.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D. 这篇游记,采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

10、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 寄情山水的志趣。【解析】选C。“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不当。与原文“游人虽未盛”不符。I练能力(2013 临沂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13题。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 百仞。山八九折,折 处辄为潭,深者缒石 五丈,不得其所止。雪 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rA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 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

11、名过。题目的意 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佛迹院:寺庙名。汤池:温泉。 悬水:瀑布。折:弯转。缒(zhu 1)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倒行:顺来路往回去。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度:越过。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食馀甘煮菜() 顾影颓然()答案:吃回头看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译文:答案:(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3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在梳理文意的

12、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如作者对山水的描写, 蕴含着对山水的热爱之情,而“顾影颓然,不复甚寐”又表达了其身世之悲。答案: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附【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 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 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高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 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 声音如雷鸣般轰响, 令人既喜又惊。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 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