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0848963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个性倾向性与管理处在社会环境中的人,其行为既要受到生活环境、经验、个人生理素质与个性心 理特征的影响,更要受到其价值观与态度的影响。同时,每个人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与改变,还受到他人及整个社会环境的作用。因此,研究价值观与态度的构成、作用及 其变化的规律性,有助于管理人员了解每个职工的价值观与态度,有的放矢地提高管理 的绩效。第一节 态度与价值观的概述一、态度1、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评价与行为的心理倾向。这里所指的评价是指 人对态度对象认识的肯定或否定的看法。行为倾向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 种心理准备状态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喜恶情感和要采取的行为。所以

2、,不同的态度 便具有不同的认识和情感,而且还会影响其行为表现。2态度的构成作为一种心理倾向的态度,其组成有三个部分,即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认知成分,也叫认识成分,它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理解、评论、赞成和反对。例 如,“我认为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这句话,便表明了主体对心理学的理解 与评价及赞赏观点。情感成分是主体对态度对象所表现的好恶情感的体验。如“我热爱劳动”、“我讨 厌虚伪”这两句话,便分别反映了主体对劳动和虚伪的不同的爱憎情感。行为成分指的是主体行为的思想倾向,它不是行为本身。它在态度中具有指导作 用和动力作用,指导着人对事物的行为方向并制约人的行为反应,决定人们采取哪些行 为。

3、如“我要向公司提一项合理化建议”。上面的三种态度成分应是协调一致的,肯定的评价,定会产生友善的情感反应, 并带来亲近性的行为倾向。并且一经协调形成之后,这种态度将持续一段的时间,而不 会轻易改变。在行为反应模式上也表现出规则性,从而使个体适应社会。3态度的作用态度的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我们主要探讨其对工作行为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 现在下面几点:(1)态度影响对事物的评价和体验。由于我们的偏见可能对同一事物的本质作出不 同的解释,提出不同的假设,那些与我们的态度相冲突的事实,也会被合理化地加以取 舍而使之适应我们的态度。这种合理化的过程保护了我们的态度不被改变。比如:一 个管理者认为企业给员工

4、提供了工作机会,他们就应感谢企业,并为企业支付给他们的 工资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个管理者认为企业的工作需要有人去完成,把大家组织起来 工作正是领导者的职能。这两种不同态度的管理者面对员工的不满和抱怨言行,就会作 出不同的评价与解释,并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措施。前者更容易把职工的意见看成是不支 持自己的工作;后者则认为自己的工作没做好,而努力沟通自己与职工的认识。(2) 态度影响对矛盾与冲突的调解。许多人持有相互矛盾的观点.特别是某一群体 内的人更容易对群体外部人员产生误解和偏见,这就妨碍了人们的交流与合作。但如果 我们善于处理事实与维护自尊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处于不同地位,受环境因素的局限, 会使人

5、的态度和观点带有片面性,我们就有可能对别人的观点持更宽容一些的态度,就 能使自己做到既合理地作出反应,又不会受到别人的指责。像那些善于体贴他人,设 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管理者,面对职工迟到、缺勤的行为,就先考虑到有可能是交通拥 挤或是家中有什么事情,是否能为他解决一些个人困难。(3) 态度对外界事实的组织与选择作用。外界所存在的事实是大量的,我们总是以 一定的方式为基础对事实作出分类和组织。通常,我们是以一定的态度为参照框架。 当我们对一个事物持肯定态度时,就会更多地选择那些正与态度符合一致的已知事实, 而对不利的证据常常忽略,并不断以这些事实作为对已有态度的印证。相反,对我们不 友善或不赞成的

6、人或事,则会更多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二、价值观1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 (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 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的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 东西。比如,人们对金钱、友谊、权力、自尊心、工作成就和对国家的贡献等的总评价 和总看法就不尽相同,有的人把金钱看得最重要,有的人则把对人民的贡献看得最有价 值,也有的人把自尊看得最有价值等等。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 次、轻重的排列秩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 基础。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马克思主义有关劳动所创造的那种客观价值与我们这里 所讨论

7、的主观心目中的价值观混为一谈。一个人的世界观决定了他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 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 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英雄人物 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价值观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又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在特定 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 总有一个评价和看法。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 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

8、随之而改变。2价值观的分类既然价值观是由世界观所决定,所以不同阶级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价值观是不同 的。而西方管理心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们在价值观问题上的阶级局限性正是在于他很 少甚至根本不从人的经济地位和阶级立场去研究,他们总是从人的共性、普遍性角度去 研究价值观。这种研究就难免有其片面性,但我们仍可以借鉴其研究内容与方法。如组 织行为学家格雷夫斯在对企业组织内的各种人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把错综复杂的多种 多样的价值观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归纳概括为七个等级。第一级,反应型。这类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人是作为人类而存在,他们 只是对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作出反应,而不考虑其他条件,类似于婴儿或

9、脑神经受损伤 的人。这类人在企业中很少见。第二级,宗法式忠诚型。 这是从父母或上级那里学到的价值观,其忠诚带有封建 的色彩。这类人喜欢按部就班地看问题、做工作,依赖成性,服从习惯与权势,喜欢有 一个友好而专制的监督和家庭似的和睦集体。第三级,自我中心型。这类人性格粗犷,富有闯劲,为了取得自己所希望的报酬愿 做任何工作,愿意尊敬严格要求的上级领导。第四级,顺从型。这类人具有传统的忠诚努力和尽职的性格,勤勤恳恳,谨小慎 微,喜欢任务明确的工作,重视安全和公平的监督方式。第五级,权术型。 这类人重视现实,好活动,有目标。喜欢成就和进展,喜欢玩 弄权术的诡诈手法的工作,乐于奉承“有奔头”的上级。常通过

10、摆弄别人,篡改事实, 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第六级,社交中心型。 这类人重视工作集体人际关系的和谐,喜欢友好的监督和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把善于与人相处和被人喜爱看重于自己的发展。第七级,存在主义型。 这类人喜欢自由和创造性的工作和灵活的职务,重视挑战 性的工作和学习成长的机会,认为金钱和晋升是次要的。能高度容忍别人提出的模糊不 清的意见和不同观点,对于制度的僵化和决策存在的问题,如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等不 良现象,敢于直言不讳。管理学家迈尔斯等在1974年对美国企业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般企业成员 的价值观分布于第二层到第七层之间,而管理人员过去大多属于第四、五层。但现在属 于第六、七层的人正逐

11、步增多。另一位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把人的价值观分为六类:(1)理性的价值观,它 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2)美的价值观,它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3)政治性的价值 观,它以权力地位为中心;(4)社会性的价值观,它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5)经济性的 价值观,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 (6)宗教性的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阿尔波L 根据史布兰格的价值观分类,对美国社会价值观的现状做了一个调查。 他认为,没有哪一种类型的价值观是绝对的,一个人并不是只具有一种价值观,实际 上,人们的价值观是六种类型价值观的混合。他还发现,不同职业的人对这六种价值观 的重视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主次序列,反映了不同的价

12、值体系。我们认为,不同的人虽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且总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但 对于组织而言,不同的组织要求有不同的价值观,要引导组织成员树立组织所提倡的 价值观,例如文化组织(学校、科研单位)应提倡理性的价值观,艺术单位应提倡审美性 的价值观,经济组织(企业)应提倡经济性的价值观,政治组织(政府、党派)应提倡政治 性或社会性的价值观。3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进而还影响企业的经济 效益和管理的效果。在同一个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出 不同的行为。(2)在同一个组织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 视地

13、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3)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 观相反,那么他们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 认为这个规章制度是合理的人就会认真 贯彻执行、认为这个规章制度是错误的人就会拒不执行。而这种截然相反的行为,将对 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在选择组织的 目标时,就必须考虑到与组织有关的各种人员和群体的价值观。同时,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去了解职工的价值观,还应该去探讨组织应建立什么样的 价值观,作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的价值观,组织如何去培养职工应该具有的与组织发展 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以此引导职工的行为。第二节 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一、态度与

14、价值观的形成条件一个人的态度与价值观都是在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有许多因素影响它们的发展以及最后的形成。在这众多因素中,组织行为学家、心理学 家认为像个人的欲望满足程度、知识的获得与积累、个人在团体中的关系、个性特征等 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1.个人欲望的满足程度对态度与价值现形成的影响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凡能满足个人欲望,有助于自己达到目标的对象,必然 使人们产生喜欢和友善的态度;相反,对那些妨碍自己目标实现,使个人产生挫折感的 对象,必然让人们产生出一种厌恶的态度。良好态度的产生总是与欲望的满足相联结, 热情而周到的服务通常给人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进而对整个组织也会

15、产生较高的评价, 认为他们管理有方,员工训练有素。而工作中的挫折感和不公正感觉,会直接影响我们对工作甚至组织的看法,从而产 生离职或调动的念头。特别是态度中的情感与行为成分,与欲望满足的关系更密切。2新知识的接收和积累对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我们对某一事物所了解的知识的多少,决定我们对这一事物的态度。比如,对 社会上产生的股票热和购买各种证券的热潮,就存在一个态度与观念的转变过程。在人 们不了解其性质的时候,要么是采取观望态度,要么是盲目购买。只有人们真正认识到 它的性质,主要是更多的知识积累和宣传教育,人们才会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和认识,并 具备客观的态度,以及形成对这一事物正确的价值观念,是赞

16、同、支持,还是反对它。 然而,从外界接收新知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在态 度形成中也起一定作用。3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对态度与价值现形成的影响社会环境和教育可以说是态度和价值现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周围的任何事情 或任何人都可能促进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每一个体都是具体的社会成员,家庭、生活 环境、学校、志同道合的小圈子,这些代表文化、专业范围和广泛社会联系的环境中所 具有的基本信念是产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源泉。此外,组织的管理方式、政府的政策、 社会上的广告宣传以及社会舆论等,这些因素都是我们态度和价值观产生的社会性条 件4个性特征对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人的差异总是存在的。同样的事物,每个人对它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人 的个性特征不同:一些过分偏执和偏激的人,容易表现出对任何事或人都不太友善;而 极少偏见,对其他人较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