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amp#183;长沙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080263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amp#183;长沙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沁园春&amp#183;长沙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沁园春&amp#183;长沙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沁园春&amp#183;长沙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沁园春&amp#183;长沙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amp#183;长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amp#183;长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镇西:我教沁园春 长沙 昨天我利用一堂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介绍了一组古人咏秋的诗词,作为学习沁园春 长沙的铺垫。今天早读课我走进教室,要求学生们把昨天我给推荐的古人咏秋诗选读读背背,再自己读读沁园春 长沙。早读课结束紧接着便是我的语文课。我先请同学上台发表一分钟讲演,这是我从今天开始给每堂语文课规定的一个“节目”,以后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上台发表演讲。作为第一个发表演说的文跃海刚开始有些紧张,他先读了一段我第一天写给大家信中的话,然后说了他对我们这个班的感受。接下来,他越来越自然从容,他讲到一件小事:“那天早晨,我们小组第一次做卫生,因为那天上午我们还要去音乐厅听报告,我生怕时间来不及,这是同

2、寝室的三位男同学便对我说:不要紧,我们帮你!这让我很感动,感到生活在我们班真是无比的温暖。”他在讲这件小事时,陆陆续续有老师进来听我的课。陈珂老师一进来,便准备坐在一个空椅子上,她习惯性地用手擦擦椅子,这时离陈老师最近的一个男生马上拿出一张餐巾纸递给陈老师。刚好这时,文跃海的演讲结束了。我评论道:“尽管文跃海刚开始有些紧张,但一谈到班上的同学,他谈吐便很自然了。他说的那件小事让我也很感动,是呀,生活在我们班,真是处处有温暖,因为我们都在实践着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这种实践,往往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比如,在同学为做卫生着急的时候,你真诚地说一声别着急,有我呢!又比如,刚才,就在文跃海讲演

3、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我便把刚才那个男生递纸给陈老师的细节讲述了一下,然后走到这个男生身边:“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呀?”“魏铭江。”他有点不好意思。我对大家说:“陈老师刚才就因为魏铭江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感到了我们班的真诚!陈老师可能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不要紧,因为她会觉得,高一三班的学生真可爱!因为她一踏进三班教室,便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温馨!”我开始进入今天的教学。我说:“今天算是我正式给你们讲的第一篇课文。我给大家强调一下,以后同学们上李老师的语文课,必须具备两个意识,一是纠错的意识。纠谁的错?李老师的错!李老师几乎每堂课都可能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你们一定不要给李老师面子,要在第一时间当面指

4、出,以免李老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比如,昨天李老师就犯了一个错误,课后女儿对我说,我在读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时候,就是我把戚(q)字读成了qi!同学们昨天发现没有?”好几个同学说:“发现了。”我反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当场给李老师指出来呢?”他们不说话了。我说:“可能你们不敢,可能你们给李老师面子,因为毕竟后面有许多老师在听课。不,你们错了!你们应该当场指出,这也是为你们自己好!”停了一会儿,我又说:“昨天李老师在讲采桑子重阳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讲得不准确,这你们可能难以觉察,但我今天要纠正一下。就是昨天我说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心情很好,因为红军打了胜仗,而且他在被排

5、斥在领导岗位以后,刚刚恢复了领导权。其实不是,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还没有恢复领导权,那时年底的时候了。也就是说毛泽东个人当时还处于失意的时候,但他能够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而为红军的胜利而欣喜不已,而诗兴大发!”“同学们上我的语文课,还要有第二种意识,就是研讨的意识。谁研讨呢?同学之间,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都可以研讨。各自发表各自的发现、感受,谈自己不同的观点,展开交流和碰撞。我希望以后我们的语文课,同时也是学术研讨会。”我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刚才早读课,同学们都读了这首词。现在我听听同学们读一遍。我们对这篇课文已经预习过了,我想同学们该不会读错什么字了吧?”这次我要学生读的目的,主要是看他们

6、对词的熟悉程度,是否把每个字音读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学生的朗读声在教室里回荡。学生朗读完了以后,我评价道:“嗯,总体上说,同学们读得还不错,比较有气势,没有出现读错字的情况。但显得平淡了一些,而且稍微有些快。下面,我们请一些同学但读起来朗读,看他们是怎样处理的。谁愿意第一个起来朗读呀?”钟雪飞把手举了起来。我点点头:“好,请钟雪飞同学们朗读!”“独立寒秋”钟雪飞读得很轻柔,有点如诉如泣的味道,声音也不大,但他很认真也很投入。因此,同学们给了他以掌声。我却没有鼓掌。我说:“同学们都鼓掌,我没有鼓掌。为什么呢?这样,我们在请一个同学起来读,比较一下吧!”唐强同学马上把手举了起来。

7、“好,请唐强读,大家认真听听,比较一下,看唐强是否读得比钟雪飞强!”我说。在我看来,唐强读得显得比钟雪飞强,他抑扬顿挫处理得好一些,速度适中。同学们也给了他以掌声。我正要评论,这时候,张长春举手要求读,我点点头,示意他读。他站了起来:“独立寒秋”他读得非常投入,而且很有气势,只是在读“百舸争流”的时候,突然把声音降低了,耳语一般:“百舸争流”。但后面边一气呵成,直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同学们的掌声又响起了我请钟雪飞对两位同学的朗读进行评论。钟雪飞站了起来:“我觉得张长春读得像念经一样”同学们听了立刻笑了起来。我问张长春:“你同意钟雪飞的评价吗?你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当然不同意!”张

8、长春很干脆地说,“我觉得毛泽东的诗必须读的抑扬顿挫,才能体现出其中的韵味。”我又问钟雪飞对唐强朗读的评价,他的评价也不高。我说:“哦,他们都不如你读得好?”全班大笑,钟雪飞有点不好意思了。我说:“我觉得你读得很认真,但是没有读出毛泽东的那种大气。你想不想再给大家读一遍?”钟雪飞来不及表态,同学们已经开始鼓掌了。于是,他稍微调整了一下情绪,开始了第二次朗诵:“独立寒秋”这次显然大有进步,我评论道:“牛顿说过,如果我在科学上有什么发现的话,那时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同样,此刻我可以说,如果说钟雪飞的朗读有很大进步的话,那么是因为他站在张长春和唐强的肩上。”全班大笑。“刚才都是男同学朗读,有没有女同

9、学们能够读一读?”我的话音刚落,何思静同学举手了。“好,就请何思静同学!”我用手对坐在后排的何思静同学挥了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何思静音色很美,读的舒缓而从容。当最后一句读完,全班同学给她以最热烈的掌声。“听了何思静的朗读,我再一次感到,女性在语言表达上天生就优于男性。”我这话的时候,我发现男生们有点不好意思,女生的脸上却明显表现出了自豪甚至得意。我继续评论道:“我个人认为何思静是读进去了的,她虽然声音不算特别大声,也谈不上特别有气势,但她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我觉得他是读懂了这首词的。”我又说:“我叫同学们读,其实是在考察同学们是否理解了这首词。因为,你们的朗读就体现着你们对词的理

10、解程度。这首词,在我看来,感情基调是深沉而豪迈,因此读的时候节奏要舒缓从容,表现出一种雄浑的气势。比如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我开始给学生一边谈我的理解,一边朗读,“第一句不能读快了,读快了给人感觉是匆忙急迫,而不是从容镇定。你们想想,青年毛泽东独立于江边,思绪渺然,感情的潮水随江水而北上。因此,这里读的时候,要体现出一种深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继续讲继续读,“万应该读得高亢一些,以表现山之多,层字也应该重读,表现出层层叠叠的味道。下面几句漫江也该读得响亮一些,以表现出无边无际的江面,百舸争流更应该读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你们想想,千帆竞发,这是何等的壮观!因此,刚才张

11、长春读百舸争流突然读得很轻很小声,给人的感觉就一只船,而且是偷偷摸摸的。”学生们大笑。“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读到这里,我评论道:“唯有如此从容而气势豪迈的朗读,才能表现出毛泽东眼前那种生机勃勃的无边秋色!在这里,接下来,毛泽东已站在空中俯瞰地球的眼光向世界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你们读到这里,也应该把自己当作毛泽东,向世界发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下阕回忆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可以稍微读快一些,以体现出一种青春蓬勃的生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应该读得这样激越而奔放。”我突然产了联想:“你们回忆一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总的

12、风格是凄婉,但在表现二人同窗共读那一段生活时,旋律却显得欢快活泼”我忍不住哼了起来,学生们都开怀地笑了。“当然,我哼得不好听,但意思可能同学们都明白了。因此,读这几句我觉得节奏可以稍微快一些,一直到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一句应该斩钉截铁而英勇无畏,速度可以稍微放慢,尽量读的雄健一些:粪、土、当、年万户侯!最后一句更要读得激昂而豪迈: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室里一片肃静,随着我的朗读和解说,学生们都在尽力体会揣摩词的内涵。“好,同学们再齐读一遍沁园春 长沙起!”我开了个头。“独立寒秋”无论是音量和气势还有节奏,都明显比刚才的齐读好,同学们从容而精神饱满地朗读着,从这气势磅礴的朗读中,我感到,

13、同学们的心中正激荡着青年毛泽东的万丈豪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学生们朗读的戛然而止,但余韵却还在教室里回荡。我忍不住叫到:“好!好!你们开始走进青年毛泽东的心灵了!”我顺势把话题一转,教学进程推入下一个阶段:“那么,你们从毛泽东的心灵中感悟到什么呢?换句话说,你们读了这首词,有什么总体感受呢?大家也可以谈自己的发现对某一句后某一字的读到理解,当然,也可以就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就是我说的研讨。这样,坐在一起的几个同学可以先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和发现。”学生们开始三三两两地讨论交流起来第一个站起来发言的是女同学王楠楠:“我读毛泽东的这一首词,每读一次都感到一种气势,这种气势

14、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词中的气势,其实体现了毛泽东那种豁达的胸襟。我读上阕的写景,那种景象就会立刻印在脑海里,读下阕,我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我们现在朝气蓬勃。我特别喜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让我体会到毛泽东的眼光总是看得很远,与众不同。”“嗯,这是你自己的感悟。是的,毛泽东看世界,总有一种宇宙的视野毛泽东晚年曾在一首词中把地球视为小小寰球;还有,他曾写下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李文思问了一个问题:“李老师,恰同学少年的恰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别只靠我回答,同学们也可回答。又没有同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好几个同学说:“恰好,正当。”“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说,“但是,这里

15、的同学少年好像重复了,又是同学又是少年,难道同学就不是少年吗?”有学生在下面说:“少年在这里是年少的意思!”我问:“同学少年在这里是并列结构还是主谓结构?”学生们说:“主谓结构!”我笑起来:“这就对了!”我请学生继续谈他们的感悟和发现。汪洋同学说:“读这首词,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体会到毛泽东是一个很有抱负、充满崇高理想、满怀壮志、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的确如此!青年毛泽东正是一个立志改造中国的人。”我补充道,“1986年,我第一次去长沙,寻访新民学会旧址,这是当年毛泽东和他们的伙伴们组织的一个革命团体,创办了著名的湘江评论;我还到了长沙第一师范,这是毛泽东的母校,从一些文物中了解到,毛泽东很早的时候,就和别人不一样,不一样什么地方?那就是他有志向!这种志向,使他在学习中生活中产生了一般人不具有的毅力和意志。他认为现在时局危机,求知的需要迫切,必须刻苦攻读。在日常生活中,他认为关心和谈论的应该是大事,即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正因为如此,他要求自己并鼓励同学为挽救今日中国之危亡,共为建设未来而储才蓄能;要做确有真才实学的救国奇杰,不要做金玉其外,不学无术,专为自己而生活的小人。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