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的单元主题读写训练教学例谈--以《诫子书》的教学为例“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以减促增”呢?基于情境进行单元整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现行统编语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编排,各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非常明显,单元主题统领下的不同部分相辅相成教师以一个完整的单元为任务触发点,在创设的情境内设计单元内的各项学习活动,把课堂教学、阅读延伸、实践活动与写作训练等有机地整合起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教学过程有层次、深入性地展开,可以更好地实现单元教学目标一、明确单元核心知识主题统编语文教材各单元的人文主题,体现了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关注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已经开始对人生意义和人格品质进行思考统编语文教材七上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恰好能给予学生一次精神的洗礼,带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该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分属于四种文体:《纪念白求恩》是纪念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是绘本小说,《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记叙文,《诫子书》是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学习议论类文章,如《纪念白求恩》和《诫子书》,要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对现代文、文言文各自的特点有初步感知,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有所了解,并达到三个目标:一是能分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并把握其作用;二是能区分并初步掌握记叙文中记叙与议论及议论文中记叙与议论的不同;三是能把握并准确表述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习记叙类文章,如《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要注意默读训练,并在学习第三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勾画关键词句,快速形成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特别是进行默读训练时,更是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勾画出的关键词句,学会以文章的写作顺序为抓手厘清行文思路首先,要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具体内容如下:(1)在学习第三单元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2)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3)理解人物的精神,体验作者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学会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为保证“主题单元”读写训练合理有效地开展,要设计符合学生读写水平的单元学习环节具体可参考下面所示学习环节:最后,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单元学习资源辅助教学具体可参考如下内容:(1)单元学习内容前测学案掌握学情)(2)视频资料:《纪念白求恩》(历史资料短片);《植树的牧羊人》(动画片,节选“三次相遇”)3)阅读资料:《诫外甥书》《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在单元读写训练任务第一阶段——阅读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转换叙述视角或场景复述故事,以便更好地读懂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单元读写训练任务第二阶段——写作中,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有理有据地分享感受、认识或评价,并以“见字悟情,书写家风”为写作活动的主题,完成一封家书的创作。
二、单元主题学习任务实施建构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的建构,是在单元学习任务驱动下,在基于情境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活动中获得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或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主题单元就是一个读写训练课程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取的信息内容,是单元整体学习的语言输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单元整体学习的语言输出读写训练不仅在一节课中彼此关联,更是整个单元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基于情境的大单元读写训练,有助于聚焦教学重点、单元主题,基于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充分全面的考虑,创设情境链,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三、三类情境下的单元写作训练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情感的体悟和思维的提升本单元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以《诫子书》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中,感受“家书”“家风”的魅力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会体悟到家庭教育对自己的影响,进而在深度与广度上提升对“家风”的认识,还可为八年级学习《傅雷家书》打好认知基础为此,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此为情境,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写作主题——“见字悟情,弘扬家风”真实而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形成、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学科认知、个人体验和社会生活。
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与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立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等1.学科认知情境:“家书的故事”——感知和理解主题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往往是多元的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更是深广的学科认知情境的创设,要关注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感受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简单了解文言文的形式即可因此,教学时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掌握文章大意,师生共同朗读、讨论、交流完成教学即可至于“家书的故事”,则可以设置“初读”“细读”“深读”三个环节,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同时,完成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塑造2.个人体验情境:“家书与家风”——获取信息和分析主题具体而言,就是思考家书中的文化与传承——家书在现代通讯工具出现以前,扮演着家人、亲朋之间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重要角色,维系着人间亲情和家国情怀。
家庭是传承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第一个实践场所父母平时是如何教育你的?此时,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父母形象?你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是否也体现出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感受与分享表达,可以在分享父母亲的家庭教育观念中,进一步认识到家风与家书的意义:于文字间凝聚精神,于传承中弘扬家风3.社会生活情境:“家书意万重”——自主探究和升华主题具体方法是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讲述“写信人”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则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诸葛亮在政治、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外,还关注他在技术(木牛流马、连发弩、孔明灯)、书法(草书《远涉帖》)、绘画、音乐(音乐理论专著《琴经》)、文学(《出师表》《诫子书》)等方面的造诣;另一组介绍“收信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人;诸葛亮之子,三国蜀汉大臣,工书画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将邓艾率军入川,诸葛瞻率兵抵抗,其先头部队被魏军打败,只好退军驻守绵竹邓艾遣使送信给他,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诸葛瞻看了信件后大怒,斩了邓艾派去的使者,率兵迎战,战败,死于沙场,终年37岁诸葛瞻死得十分壮烈,实践了儒家“文死谏,武死战”的格言,成为后世让人仰慕的忠烈人物。
劝诫愈深,爱子愈切劝诫的内容因人而异,但深情的表达总让人动容诸葛瞻用其一生给父亲写了一封回信:诸葛一门,三世忠贞学生在本单元《纪念白求恩》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通过阅读白求恩写给聂荣臻的一封信,初步了解了书信的特点,并且在《植树的牧羊人》课后写作任务中,关注了身边榜样的事迹及品质请学生结合平时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和劝诫,给他们写一封信,表达对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想法,意在通过情境创设,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家书所传承的文化与精神,并迁移运用进行表达,通过写信思考人生,深化认知 基于情境的单元主题读写训练,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主题活动探究之旅,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要促使师生在共同创设的故事、生活等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基于情境的单元整体教学,不仅能缩短教学课时,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基于情境实施读写教学,有利于教师统整教学内容,聚焦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和情境链,在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有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单元整体视域下的读写训练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创设真实、流畅的情境则为学生在渐进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保障。
基于情境设计单元主题读写训练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应有教育理念,也是“双减”政策下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