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077126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观设计学专题四 廊道1. 廊道(Corridor)指的是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元素。它是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要素2. 廊道的基本原理包括廊道的连续性、数目、构成、宽度与景观过程的关系等.(1) 连续性原理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被分割而得四分五裂,景观的功能流受阻,所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 的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 间的线性结构称为廊道。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普遍承认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 来是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廊道必须是连续的。但廊道本身又有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景观结构,它也可以引导天敌进入本来是安

2、全的庇护 所,给某些残遗物种带来灭顶之灾廊道本身的构成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高速公路和高压 线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是重要的运输通道但对生物来说则是危险的障碍。在美国,公路是 野生动物最大的杀手。廊道的数目原理假设廊道是有益于物种空间运动和维持的,则两条廊道比一条要好,多一条廊道就减少 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3) 廊道构成原理联系保护区斑块的廊道本身应由乡土植物成份所组成,并与作为保护对象的残遗斑块相 近。(4) 廊道宽度原理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廊道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宽度,不但起不到维护保 护对象的作用,反而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条件。对廊道的宽度,目前尚没有一个量的标准, 对一

3、般动物的运动而言,12公里宽是比较合适的,但对大型动物则需十到几十公里宽。3. 廊道的宽度与结构廊道的宽度与构成是规划和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宽度和构成的设定应该从其功能入手,如生 物保护防洪防止农业营养物质流失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游憩等.不同气候带对廊道的宽度和构 成的要求也会不同。4. 廊道的五大功能:栖息地(habitat)、通道(conduit)、过滤(filter)、源(source)、汇(sink)5.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 能的廊道类型。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6

4、. 生态廊道包括三种基本类型:线状生态廊道(linear corridor)、带状生态廊道(strip corridor)和河流廊道(stream corridor)7. 生态廊道在设计中会涉及到一些关键性问题,如数目、本底、宽度、连接度、构成、关键点(区)等。(1) 数目 生态廊道是从各种生态流及过程的考虑出发的,通常认为增加廊道数目可以减少 生态流被截留和分割的概率68。数目的多少没有明确规定,往往根据现有景观结构及规划 的景观功能来确定。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生态廊道的数目通常被认为越多越好.(2 )本底生态廊道是与周围土地发生联系的,因此考虑景观中生态廊道所处的本底(contex

5、t)也极其重要。对本底的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弄清动物利用廊道的方式; 第二,调查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或是判断出从相邻地区流向生态廊道的污染物的类型与强度;第三,判别由生态廊道联接的大型生态斑块,这些斑块的位置将会影响到生态廊道的位置、内部特征及长度,进而影响到迁移物种的类型。(3) 宽度宽度对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太窄的廊道会对敏感物种不利,同时 降低廊道过滤污染物等功能。此外,廊道宽度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生边缘效应(edge effect) 的地区,进而影响廊道中物种的分布和迁移。边缘针对于不同的生态过程有不同的响应宽度, 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边缘效应虽然不能被消除,

6、但是却可以通过增加廊道的宽度来减小。(4)连接度 连接度(connectivity)是指生态廊道上各点的联接程度,它对于物种迁移及河流 保护都十分重要。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功能连接度(functional connectivity)会根据不同物种的需 要发生变化。道路通常是影响生态廊道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廊道上退化或受到破坏的片 段也是降低连接度的因素。规划与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连接度。(5)构成构成是指生态廊道的各组成要素及其配置。廊道的功能的发挥与其构成要素有着 重要关系.构成可以分为物种、生境两个层次。生态廊道不仅应该由乡土物种组成,而且通常 应该具有层次丰富的群落

7、结构。除此之外,廊道边界范围内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类 型,并与其相邻的生物栖息相连.(6)关键点(区) 关键点(key point )包括廊道中过去受到人类干扰以及将来的人类活动 可能会对自然系统产生重大破坏的地点.当点的面积在所研究尺度上变得足够大时,就成了关 键区(Key area)。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点(区)也是生态廊道构成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些点(区)在廊道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此外,生态廊道设计中还涉及其他一些结构特征问题,如尺度、环境梯度、干扰线路、 曲度、长度等,在此不作进一步讨论。8. 生态廊道的宽度研究8.1生物廊道生态廊道主要有生物栖息地、生物迁移通道、防风固沙、隔离(

8、如控制城市扩张的绿带)等 功能.不同的功能对应的廊道宽度不同,例如,防风林的宽度通常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而绿 带(green belt)性质的生态廊道却可达数百米甚至几十公里。在生态廊道的诸多功能中,生物 多样性保护通常是首要考虑的功能.因此,本部分重点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出发,对生态廊道 的宽度进行探讨。8。1。1生物廊道宽度的影响因素当设计师问到多宽的廊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适时,保护生物学家的回答往往是越宽越好。 然而,也有学者反对这一说法.他们认为,过宽的廊道会不可避免的促使生物在两侧间的运动, 从而减慢了生物到达目的地的运动速度。但一般来讲,廊道越宽越好.随着宽度的增加,环境 的异质

9、性增加,进而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具体的讲,廊道很窄时,边缘种和内部种都很少。随着宽度的增加,边缘种和内部种均 增加,其中边缘种是在宽度略增加时即迅速增加,而内部种则当宽度增加到相当宽度时才会迅 速增加。此外,边缘种在增加到一定数量后会逐渐趋于稳定,而内部种会随着廊道宽度的增加 一直增加。宽度对物种数量的影响效应是不一致的。当宽度较小时,廊道宽度对物种数量影 响较小,甚至可以说没有影响。达到一定宽度阈值后,宽度效应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相关 研究表明这个阈值为712m。对许多物种来说,边缘效应是影响廊道质量和宽度最主要的因素.然而,随着植被类型和目标 物种的改变,边缘效应的影响范围变化很大,从几

10、米到几百米不等,这就为确定廊道的宽度带 来了困难。狭窄的廊道如篱笆可能完全被边缘生境(edge habitat)占据,因此对敏感物种来说 将会有更高的死亡率。然而,Robbins和Ambuel等人指出,狭窄的廊道可能会过滤掉进入森 林的机会边缘物种(opportunistic edge species),从而保护内部物种。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 科学研究的证明,在具体的规划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考虑。边缘效应主要通过小气候效应(如边缘光照、风、干燥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边缘植被组成 和机会边缘种进入生境深度的变化。表1中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边缘效应对应着不 同的廊道宽度,但总的来看,廊道还是越

11、宽越好。生物廊道中植被的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与年龄结构)对廊道中物种数量也有较大的 影响,例如乔、灌、草复合结构的廊道比仅由乔木构成的廊道含有更多的鸟类物种。此外,阔 叶树廊道中鸟的种类一般比针叶树廊道的多。在某些情况下,沿着廊道种植一条紧密的缓冲 带(比如针叶树)可能会改善小气候效应,同时也可以减少机会边缘种的定居 8。1.2生物廊道的建议宽度生物迁移廊道的宽度随着物种、廊道结构、连接度、廊道所处基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 鸟类而言,十米或数十米的宽度即可满足迁徙要求。对于较大型的哺乳动物而言,其正常迁徙 所需要的廊道宽度则需要几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根据Meffe等对北美地区的矮蠓、白尾鹿、

12、 短尾猫、美洲狮、黑熊和狼的行为研究表明,它们所需要的迁徙廊道宽度从0。6km到22km 不等。有时即使对于同一物种,由于季节和环境的不同,所需要的廊道宽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Harris和Scheck建议,当考虑所有物种的运动时,或者当对于目标物种的生物学属性知之甚 少时,又或者希望供动物迁移的廊道运行数十年之久时,那么合适的廊道宽度应该用公里来 衡量。对于生物保护而言,一个确定廊道宽度的途径就是从河流系统中心线向河岸一侧或两侧延 伸,使得整个地形梯度(对应着相应的环境梯度)和相应的植被都能够包括在内,这样的一 个范围即为廊道的宽度.Forman建议:河流廊道应该包括河漫滩、两边的堤岸和至少一

13、边一定 面积的高地,而且这部分高地应该比边缘效应所影响的宽度要宽7 .当由于开发等原因不能建 立足够宽或者具有足够内部多样性的廊道时,也可以建立一个由多个较窄的廊道组成的网络 系统。这个网络能提供多条迁移路径,从而减少突发性事件对单一廊道的破坏。8.1。3确定生物廊道宽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确定生物保护廊道宽度时必须注意几个关键问题:(1)应使生态廊道足够的宽以减少边缘效应 的影响,同时应该使内部生境尽可能的宽;(2)根据可能使用生态廊道的最敏感物种的需求来 设置廊道宽度;(3)尽量将最高质量的生境包括在生态廊道的边界内;(4)对于较窄且缺少内部 生境的廊道来说,应该促进和维持植被的复杂性以增加覆

14、盖度及廊道的质量(5)除非廊道足够 的宽(比如超过1km),否则廊道应该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节点性的生境斑块出现;(6)廊道 应该联系和覆盖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类型,也即生境的多样性。8.2河流廊道8.2。1河流廊道的主要功能河流廊道作为一类重要的生态廊道,具有多种生态功能。满足生物保护功能的河流廊道宽度可以 参考上文关于生物廊道的讨论.本部分主要讨论河流廊道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完整性的功能,它们 是决定缓冲带宽度的基本功能。其他还有一些功能如为河流生物提供食物、降低河面温度等对 缓冲带宽度要求较低,在此不作讨论。磷和氮是构成河流水体污染的主要元素。有机态和矿质态的磷主要通过地表径流进行运输, 而且

15、通常依附于沉积物颗粒一起运动。有机态的氮的运动方式与磷的运动方式类似,而无机态 的氮(主要是硝酸盐)通常是可溶的,主要通过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土壤进行运输。这一部分氮 的运动方式受汇水区的水文地质学特征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岸缓冲带能够通过吸附、滞 留、分解等方式有效的过滤地表营养元素流入河流对水体造成污染。Lena B. M等人从景观结构 与功能流的角度分析了河岸植被缓冲带对于改善水质的重要意义。他们的研究表明,10m宽的 草地缓冲带可以减少95%的依附于沉积物一起运动的磷元素。而且,滨河林地以及湿地能够通 过土壤微生物过程(如反硝化作用)去除约100%的氮元素。河岸缓冲带过滤污染物的能力主

16、要由植被结构、土壤状况、地形等因素决定一般说来,底 层土壤疏松、有大量凋落物及草本地被、微地形复杂的缓冲带具有更强的污染物过滤功能。河岸缓冲带同样具有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Lowrance等人在对马里兰一个海岸平原流域 的研究中发现,从周围耕地侵蚀的大多数沉积物最后都被滞留在森林缓冲带中,但很大一部分 向林内沉积的范围都达到了 80m。只有少量的沉积物滞留在了河流的附近。因此,在这个案例中, 80m应该是最小的缓冲区距离。在对北卡罗莱纳海岸平原的一个相似的案例中,Copper等人31 发现,50%以上的沉积物滞留在森林内100m范围内,另外有25%的沉积物沉积在河道边的河 漫滩湿地内。以上两个研究表明,在相似的河流系统中,至少80至100m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宽度对于减 少5070%的沉积物是有效的。如果想要更多的减少沉积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