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吨年绿色大米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0768565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3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万吨年绿色大米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万吨年绿色大米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万吨年绿色大米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万吨年绿色大米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万吨年绿色大米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万吨年绿色大米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万吨年绿色大米加工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单位:吉林市农业有限公司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状况:公司成立于2005年。2005年公司资产总计658.9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48.89万元,利润23.37万元;2007年公司资产总计1297.50万元,固定资产141.01万元,净利润246.03万元。银行信用等级A级。1.1.2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名称:吉林市丰满区2万吨绿色大米加工改建项目建设性质:改建建设地点: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建设规模:利用原有1200m2厂房,改造原有大米生产线。建设内容:改建项目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工艺设备等。1.1.3项目建设方案技术来源及先进

2、性:由吉林市农科院、项目单位、佐竹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提供,国内先进的绿色稻谷加工技术。进度安排:1年。市场营销方案:采用建立品牌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发展顾客关系,提高顾客“忠诚度”模式。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国内大中城市超市。组织管理方案:公司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实行经理领导下的逐级分工责任制,严格执行HACCP-EC-0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和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标准。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1.1.4.1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516.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33.16万元,建设期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5.52万元,流动资金77.67万元。1.1.4.2资金来源项目申

3、请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5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8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2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16.35万元。1.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1200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编制的有关要求;1.2.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办投资200215号;1.2.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2.4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 号号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总投资万元516.352固定资产投资万元433.16有偿资

4、金占用费万元5.523流动资金万元77.67达产年份4产品销售收入万元7550.46各年平均值5利润总额万元201.56各年平均值6总投资收益率%39.477财政有偿偿还期年28盈亏平衡点%47.19达产年值9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年3.7610所得税前净现值万元976.96ic=10%11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45.58增量1.3综合评价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本项目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吉林市的水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年可为公司增收201.56万元,农民增收851.2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因此

5、项目可行。本项目选项正确,原材料供应充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工艺技术水平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从财务评价结果看,各项指标均较好。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建议承建单位抓紧落实建设资金,使项目得以尽快实施。-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丰满区二道乡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大乡。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第三次飞跃和可持续发展,以全省“水稻高效示范方式”和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水稻种植为主,对农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至2005年,全乡共发展绿色水稻2000公顷,形成了“四高”水稻产品,即科技含量高,质

6、量档次高,市场价位高,利润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建设力度。农业综合开发基本达到了“五化”标准,即农田林网化、栽培科学化、品种良种化,排灌泵站标准化,主要道路黑色化。由于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全乡绿色水稻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生产,统一存储、统一加工、统一经营。水稻初级产品的深加工不够,绿色水稻的贮藏、加工、包装技术既不能满足国内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也不能在国际市场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农民在水稻产品的销售上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基于此,吉林市农业有限公司提出建设年产2万吨绿色优质稻米加工改建项目。吉林市农业有限公司主要以绿色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为主,实施品牌战略,采

7、取紧密型的公司加农户的运行机制,公司2006年就发展订单紧密型合作生产户3000户。鉴于公司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较大,根据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和要求,吉林市农业有限公司与丰满区、二道乡两级政府共同提出,以吉林市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对优质绿色食品水稻进行产业化开发。本项目提出后,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丰满区政府和二道乡政府组织农业方面的专家对种植基地进行了规划,2006年划出了3000公顷A级,100公顷AA级水田面积作为公司的原料基地。使绿色水稻原料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与此同时,进行了资源调查、市场调查,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谈判,并完成了有关技术设备的询价、报价。2.2项目的

8、必要性及目的意义2.2.1项目的必要性2.2.1.1本项目的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及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吉林省又是农业大省。因此,入世以后吉林省的农业经济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解决“三农”问题是我省面临的重要课题。农业及其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正以其不容忽视的位置和发展速度受到人们的关注。积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实现产业链的互补对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2.2.1.2本项目实施可满足市场需求,造福百姓2006年公司产品产销率达到10

9、0%。据调查,2006年8个主要直销大城市缺口在40%左右,致使该企业产品供不应求。预计2008年本项目达产后,仍将是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2.2.1.3本项目是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我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农业部等八部委在2000年联合发布的“印发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强调,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建设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它的兴衰不仅影响公司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公司为了保证原料的来源及产品质

10、量,负责从种苗提供、技术服务、产品保护价回收、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可直接带动5600户种植水稻,年可为公司增收201.56万元,农民增收851.20万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起到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同时该绿色大米加工项目的建设,还可带动当地包装、养殖、运输等行业共同发展。项目的建设,有利于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省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由小生产、低层次经营到大产业、高效益的整体跨越。2.2.2目的意义本项目是将当地绿色稻谷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发展思路,以科技为依托,以绿色水稻种苗繁育、种植基地为后盾,使水稻作物在生产过程的不断开发,拓宽、提高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11、同时,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产品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使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国家、地方财政收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入世”进程的加快,研究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据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把我省建设成为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的跨世纪目标;同时依据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要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方针。21世纪以绿色、高科技为主调,农村将

12、以绿色农业为主,并以此培植成新的产业。专家断言,绿色食品是21世纪的主导产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而非绿色食品入市将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新的形势下,把握住市场经济脉搏,洞察国际经济发展态势,依据区内的水、土、气资源和A级水稻产区的优势,建设绿色水稻基地、配套仓储、加工、销售。搞绿色大米和有机大米的产业化生产,带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品牌战略,完全符合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对发展效益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吉林市是吉林省第

13、二大城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松辽平原东部,松花江流域地区,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西距长春120公里,北至哈尔滨250公里。全市总幅员2.71万平方公里,市区1513平方公里,总人口422.8万。3.1.2自然资源状况吉林市自然资源丰富,特产丰饶。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力资源蕴藏较大,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达3679立方米。吉林市属中温带湿润温和气候, 季节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 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气温4.85,年平均降水

14、量 690mm,地震基本裂度 度。3.1.3社会经济状况经过50多年的发展,吉林市已经成为以化工、电力等行业为主,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53亿元(乡及乡以上);吉林市还是全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总产量达到261万吨;市场流通日益繁荣,全市共有各类专业市场230个,商业网点近10万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7亿元。吉林市所辖农村地区现有耕地66.6万公顷,农村人口239万人,农业劳动力872790人。产业结构是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34.72%,44.96%,20.32%。国内生产总值为6429930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918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

15、58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3.1.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项目厂址选择在吉林市丰满区前二道乡,建在省级特色农业经济区里内。改建项目占地24680平方米,地势平坦,公用工程条件较好,距吉林市区10公里,且有山脉相隔,项目区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项目的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基地位于吉林市近郊,环境污染小,便于原料的运输。吉林市年产稻谷近100万吨,项目单位改建后每年需增加耗用绿色水稻3.08万吨,公路运输最佳半径是120公里以内,合理半径在150公里以内。因此项目所处的位置可以辐射到江北区以及周边地区,可以满足项目所需原料的运输需要。厂区离吉林火车站相对较近,距离货场30公里,便于成品的发运(企业的成品销售现以铁路运输为主)。同时公路运输也四通八达,长图、沈吉、吉哈线3条国省干道和38条县乡公路交织纵横全境,公路运输距离长春120公里。建设项目不会对项目区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可以保护环境,符合国家环保要求。项目选址符合城市工业规划,周围无敏感点。3.1.5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吉林市下辖四区、五县(35个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