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076661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第 21 课曹刿论战复习试题2011 年精选题1. 给加横线字注音1. 又何间焉 ( ) 2. 肉食者鄙 ( ) 3. 牺牲玉帛 ( )4. 下视其辙 ( ) 5. 登轼而望 ( ) 6. 望其旗靡 ( )2. 在括号中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1. 齐师伐我 ( ) 2. 又何间焉 ( ) 3. 肉食者鄙 ( )4. 牺牲玉帛 ( ) 5. 小信未孚 ( ) 6. 小大之狱 ( )7. 可以一战 ( ) 8. 齐师败绩 ( )3. 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1. 伐 ( ) 2.将 ( ) 3.请 ( )4. 谋 ( ) 5. 惠 ( ) 6. 必 ( )4. 下面解

2、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 “小惠未犏”的“偏”同“遍”。B. “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C. “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D. “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5. 下面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B. 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C.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17精品文档D.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一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6. 比较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3、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乙 嗟夫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1.甲 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 乙 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2. 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

4、相同的一项是( ) 。A.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C.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 实行仁政,取信于民3. 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A. 何以战 ? B. 虽不能察,必以情。C. 可以一战。D. 微斯人,吾谁与归?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 / 17精品文档4.甲 文中最能表现曹刿 “取信于民” 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 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5.乙 文中文末画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 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B. 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C. 学习“古仁

5、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D. 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6.乙 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 甲 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7.甲 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 “人” 指的是; 乙 文中 “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公 ( 鲁庄公 ) 与之 ( 指曹刿 ) 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

6、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用兵之法:高陵( 山头 ) 勿向 ( 仰攻 ) ,背丘 ( 高地 ) 勿逆 ( 迎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 / 17精品文档击 ) ,佯北 ( 假装失败 ) 勿从 ( 追逐 ) ,锐卒勿攻,饵兵 ( 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 ) 勿食,归师勿遏 ( 阻击 ) ,围师 ( 包围敌方部队 )必缺 ( 让条出路 ) ,穷寇 ( 走投无路的敌军 ) 勿迫 ( 逼迫 ) 。此用兵之法也。( 孙子今译 )1. 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1)公与之乘 ( ) (2)公将驰之 ( ) (

7、3)既克 ( ) (4)望其旗靡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 ( 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4. “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 “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5. 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 ,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结合“长勺之战” ,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

8、 / 17精品文档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刺客列传 ( 节选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桓公左右莫敢动, 而问曰:“子将何欲 ?” 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封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注败北:战败。遂邑:今山

9、东宁阳县。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坏:倒塌。 北面: 面朝北。 就:趋向,回到。倍:通”背“,违背。快:快意。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1) 以勇力事鲁庄公。 ( )(2)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 / 17精品文档(2) 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3. 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横线?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 . 公曰:“嘻 ! 晏

10、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 “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予曰: “昔吾先君桓佘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 圣人千虑, 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11、-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 / 17精品文档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子方食方:正B. 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C. 进取于君进:前进D. 以振百姓振:同“赈” ,救济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分食食之食之不以其道B.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C. 寡人不知孰谓汝多知乎D. 忠臣不为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3. 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B. 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C. 以

12、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D. 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2016 全新精品资料 -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 / 17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分食食之言之公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精品文档。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一豆之食婴闻之以君之赐寡人之过也A. B. C. D. 5.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2) 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子产论政宽猛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年。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符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符之盗,尽杀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