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076306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5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高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高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高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高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教案(通用15篇) 高中数学教案1(509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过程与方法】经历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的探索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猜想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以及三角函数值的取值范围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如何研究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学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导证明过程。课后作业:思考如何用三角函数单调性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高中数学教案2(418字)一、教

2、学目标: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二、教学重点:向量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三、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二)例题分析:略四、小结:1、进一步熟练有关向量的运算和证明;能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2、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切实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教案3(796字)教学目标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能熟练运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答有关问题,如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

3、等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定理。教学难点: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复准备:1、写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等公式。2、讨论各公式所求解的三角形类型。二、讲授新课:1、教学三角形的解的讨论:出示例1: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分两组练讨论: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为锐角时)练: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的解的情况。2、教学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活用:出示例2: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654,求角的余弦。分析:已知条件可以如何转化?引入参数k,设三边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角。出示例3:在ABC中,已知

4、a=7,b=10,c=6,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分析:由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可以判别?求角余弦,由符号进行判断出示例4:已知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分析:如何将边角关系中的边化为角?再思考:又如何将角化为边?3、小结:三角形解的情况的讨论;判断三角形类型;边角关系如何互化。高中数学教案4(3699字)1.11 任意角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

5、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引入:1回顾角的定义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二、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角的名称:角的分类: A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注意: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 ”或“ ”可以简化成“ ”;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是零角 =0;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

6、角、负角和零角练:请说出角、各是多少度?2象限角的概念: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例1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各角,并指出它们是第几象限的角 60; 120; 240; 300; 420; 480;答:分别为1、2、3、4、1、2象限角3探究:教材P3面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连同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 = +k360 ,kZ,即任一与角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与整个周角的和 注意: kZ 是任一角;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有无限个,它们相

7、差360的整数倍; 角 + k720与角终边相同,但不能表示与角终边相同的所有角例2在0到360范围内,找出与下列各角终边相等的角,并判断它们是第几象限角120;640;95012答:240,第三象限角;280,第四象限角;12948,第二象限角;例4写出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用0到360的角表示) 解: | = 90+ n180,nZ例5写出终边在y?x上的角的集合S,并把S中适合不等式360720的元素写出来4课堂小结角的定义;角的分类: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法5课后作业:阅读教材P2-P5;

8、教材P5练第1-5题;教材P.9题1.1第1、2、3题 思考题:已知角是第三象限角,则2,解:?角属于第三象限,? k360+180k360+270(kZ)因此,2k360+36022k360+540(kZ) 即(2k +1)3602(2k +1)360+180(kZ)故2是第一、二象限或终边在y轴的非负半轴上的角 又k180+90各是第几象限角?k180+135(kZ) n360+135(nZ) ,当k为偶数时,令k=2n(nZ),则n360+90此时,属于第二象限角n360+315(nZ) ,当k为奇数时,令k=2n+1 (nZ),则n360+270此时,属于第四象限角因此属于第二或第四象

9、限角1.1.2弧度制(一)教学目标(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弧度的意义;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之间的可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熟记特殊角的弧度数(三) 过程与能力目标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之间的换算,能推导弧度制下的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新的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的引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精神;通过对弧度制与角度制下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在弧度制下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弧度的概念弧长公式及扇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教学难点“角度制”与“弧度制”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复角度制:初中所学的角度制是怎样规定

10、角的度量的? 规定把周角的作为1度的角,用度做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二、新课:1引 入:由角度制的定义我们知道,角度是用来度量角的, 角度制的度量是60进制的,运用起来不太方便.在数学和其他许多科学研究中还要经常用到另一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它是如何定义呢?2定 义我们规定,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用弧度来度量角的单位制叫做弧度制在弧度制下, 1弧度记做1rad在实际运算中,常常将rad单位省略3思考:(1)一定大小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是否是确定的?与圆的半径大小有关吗?(2)引导学生完成P6的探究并归纳: 弧度制的性质:半圆所对的圆心角为整圆所对的圆心

11、角为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零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 .4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将角度化为弧度:将弧度化为角度:5常规写法: 用弧度数表示角时,常常把弧度数写成多少 的形式, 不必写成小数 弧度与角度不能混用弧长等于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与半径的积例1把6730化成弧度例2把? rad化成度例3计算:(1)sin4(2)tan1.58课后作业:阅读教材P6 P8;教材P9练第1、2、3、6题;教材P10面7、8题及B2、3题高中数学教案5(3471字)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二面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很普通的一个空间图形。“二面角

12、”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册(下B)中9.7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又要重点研究的一种空间的角,它是为了研究两个平面的垂直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学生进一步研究多面体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还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直线和平面的知识乃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化归思想。能力目标:(1)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比较和操作来强化学生

13、的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自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通过揭示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情感目标: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3、重点、难点:重点:“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难点:“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二、教法分析1、教学方法:在引入课题时,我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法,在新课探究中采用问题启导、活动探究和类比发现法,在形成技能时以训练法、探究研讨法为主。、教学控制与调节的措施:本节课由于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和实物教具,预计学生对二面角及二面角平面角的概念能够理解,根据学生及教学的实际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