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综合”之理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0728998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科综合”之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学科综合”之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学科综合”之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学科综合”之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学科综合”之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科综合”之理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学科综合”之理念 论文关键词学科综合音乐文学数学 论文摘要音乐与文学,与科学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性,对于我们今天学习每一门知识,如何多侧面,全方位地学深、学透,都起到一个良好的启迪作用,这也就是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根本所在, “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对音乐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以高度重视。”这一段文字,是在全国性第八次课改中,以基本教育理念作为口号,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该策略提出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贯彻、实施情况究竟如何呢?应该说是喜忧参半。社会上,尤其是有些学校并未得到足够的重

2、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特别是连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学怎样与它领域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缺乏足够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这种“综合性”仍然体现的非常的不到位。如何真正理解、落实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者,首先就应该认真学习,统一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做到博学,同时在具体音乐教育中,不再墨守成规,而因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我们说,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心灵来领悟,用耳朵去捕捉。但尽管如此,它却又是一门多功能的学科,它不仅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却还与其艺术领域之外的其他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里的其他学科,如文学

3、、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等。如此之说,我们先来看看音乐是如何与文学联姻的。 有一句话大多数人都知道,那就是“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这也确实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具体让每个人来分析,却多少又有些无从下手之感。因此,我们就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艺术,包罗万象。它是集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刻、戏剧等等为一个综合体。但音乐却是艺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枝,它具有艺术之所有特征,即人文性、创造性、经典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应当说,音乐是艺术门类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学科,它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高雅与俚俗,均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古典乐曲的博大深邃,民族音乐的

4、悠远多姿,通俗歌曲的鲜活、真率,戏曲音乐的绚烂瑰丽。所有的这些,都为喜欢它的人们所迷恋与赞赏。 那它与文学,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初看,它们之间的这种联姻似乎不太可能,但细想来,音乐与文学之亲缘关系确已是渊源已久;古代诗、歌、舞是一个统一体,尽管文字的出现,促成了诗与乐的分化,但其语言具有音乐性,它在朗读、吟诵等形式上,给人以音乐感。再者,古代从因乐音不同而分出“风”、“雅”、“颂”的诗经,到由音乐机构演化为诗体代称的“乐府”;从配乐歌唱的“曲子词”(词),到“元散曲”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因而这种结缘也就顺理成章的了。 追溯到数千年前中国的古琴文化。中国的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

5、成部分。数千年来,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尧、舜到有史可查的帝黄将相、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他们或以显赫的权位,或以精美的言词观照古琴音乐,从而使古琴音乐闪烁着耀眼的光环。然而,古琴音乐又融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科学、文学、艺术等等,构成了古琴文化,进而使中国古代文化熠熠生辉。 由此看来,古琴音乐与文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它具体表现在,(1)琴歌和诗词演变的关系;(2)琴曲的文学内涵;(3)琴诗这三个领域。 首先我们来谈谈琴歌。琴歌,是古琴音乐最初的表现形式,亦称之为“弦歌”,其中诗为主体,按曲咏之。那么琴曲呢,它的文学内涵,在古琴音乐中无论是琴歌还是琴曲都有标题,而大的琴曲还有分段标题,这些

6、标题不仅文字考究,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如潇湘水云(南宋郭望楚曲,曲谱最初见于神奇秘谱),共有十段,每段均有一个小标题,再后来,又经历代琴家发展,变为十八段,加一个尾声。根据琴书中对琴曲的题解来看,琴曲(琴歌)的文学内涵可大致分成:叙述故事;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三类。再比如说,广陵散(魏晋时期)是琴家们最为推崇的琴曲,它以战国时聂政为替父报仇,用匕首刺死韩王的故事为题材,全曲以“井里”(聂政的故乡)、“取韩”、“冲冠”、“投剑”、“长虹”等分段标题展现了聂政刺韩王的壮怀激烈场面,赞颂了一个普通百姓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该曲一直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当然,此类叙述故事的琴曲还很多

7、,如胡笳十八拍、昭君怨、楚歌等。 最后我们来谈琴诗。琴诗,是研究古琴音乐的珍贵资料。在琴诗中,人们一方面可以领略诗作年代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从中得到有关琴名、琴人、琴曲曲目、琴曲内容、品评弹琴的记载。散见在各代诗集中的琴诗无以计数,可见琴与诗在文人手中已结下不解之缘。 除了古琴文化以外,实际上,古诗词也同样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前者比较注重情感的渲染,而后者恰恰也是情感的艺术。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其内容是讲解古诗琵琶行,该诗中有一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琵琶这种乐器,他们就不能理解这段古诗。因此

8、老师在讲解这段古诗时,就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演奏一段琵琶乐曲,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再进行讲解,学生经过欣赏、想象之后再学习,效果明显好多了。 无论是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或当代文学,它们与音乐之间都有着鱼、水的关系。曾经有一篇介绍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的报道,该报道在介绍这位老师如何借助音乐,上好一节题为大自然警号长鸣的语文课,该篇文章的主题是大声疾呼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这个老师在课的开始,就是借助琵琶曲十面埋伏,在这一惊涛骇浪、杀声四起、危机四伏的古曲中,开始了痛心的陈词:1996年6月,一位深受环境污染所害的青年在致电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的信中(199

9、6年11月中国青年环保专号)极为沉痛地说到:“我的家乡有条河,在老人们的故事中,它曾是碧波荡漾、鱼跃蛙鸣,可是从我出生那时起,所看到的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令人窒息的公众排污沟,就是这条曾经养育了两岸世世代代人民的母亲河,20年的时间,20年哪,我们就已经将其置入死地,不知将来我们的后人,可还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可还能高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歌谣?”无独有偶,许许多多有识之士也在大声疾呼:请保护我们的家园!如果我们肆意地虐待自然,那么它必将十倍百倍地报复在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身上,大自然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鸣响了警号:请听大自然警号长鸣,此时,在琵琶曲峥峥、铿锵有力的催战声中,他写下了课题乐曲未尽,整个

10、课堂已是群情激昂。 从上述众多例子中不难看出,文学和艺术,特别是文学和音乐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非同一般的关系,我觉得用水乳交融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音乐,可以说它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它是人们对现实真情体验的一种表现。文学,也是如此。它同样具有音乐性、抒情性,以及强烈的节奏感,因为语言本身的语词线性组合特征,及文学的时间性,它们同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的实质契合,在其形式上,非常容易给人以音乐感,而且长期以来,文学作品,都需要通过朗读或吟诵来表达,并在此表达过程中,使人们了解文中含义,唤起表象,引起共鸣。文学与音乐的联姻,使人们在审美能力上,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文学与艺术,特

11、别是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这种综合,已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我们如若将音乐与数学,这两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来加以综合,来谈它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很匪夷所思。因为一个属于艺术学科,另一个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而且一个是以浪漫的形象思维为主导,另一个则是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为主题,二者是连思维方式都不一样的两门学科。再从人的大脑分工来说,众所周知,人脑是由左半球(左脑)和右半球(右脑)构成,两者有不同的分工。左脑分管科学,右脑分管艺术,也就是说,左脑的功能主要是说话和语言、思考和分析、计算等方面的能力,而右脑则具体负责非语言、绘画和识别图形、音乐天赋等方面的功能。由此看来,数学它是属于左脑管辖的范

12、畴(自然科学),而音乐则属于右脑的功能之一,那它们之间能有联系吗?又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呢?由此,我想起了一位著名数学家的至理名言,他说:音乐是感情的灵魂,数学是音乐的细胞布拉温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丁凯蒂娜认为,音乐与数学之间存在着某种惟妙惟肖的、一脉相承的特殊默契。下面我们来一起列举几例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一、音乐与数学尽管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比如说数学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等等来进行数学的运算。而音乐的简谱也是用阿拉伯数字1、2、2、4、5、6、7等用“DO、REI、MI、FA、SOL、LA、SI”来表达音高与音调的。虽然都是用1234

13、567等书写,但数学的数字可以是无穷大的,没有局限性。而音乐只用1234567七个字,通过这七个不同音高的音,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成千上万的音乐作品。 二、音乐理论中音程、和弦的度数,也-是用数学的计算方法得来的。如15叫“纯五度”,首先要计算它的度数,即音度。那么15共有五个音,那就是五度,然后,再计算它的音数,15共有三个全音,一个半音,那就叫“纯五度”。再比如:和弦“135。13是大三度,35为小三度,那么这个和弦就叫“大三和弦”。 三、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某个学校举办数学节,该校的老师借助音乐,帮助学生记忆数学圆周率,其记忆方法妙不可言,令学生们终生难忘。其方法是:(圆周率)是

14、个奇妙的数,无限不循环,祖冲之用分数355/113来近似它,精密度比较高,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3.141592),称为“密率”。但这个分数很难记忆,该校的老师却让学生们用音阶来表示,即把最小的三个奇数135各重复唱一遍:113355,再一分为二,把113355前三个数作分母,后三个数作分子,成了355/113,用计算机一算,就出来了。同学们说,这种借助音乐的记法妙不可言,令人终生难忘。 四、公元4世纪前,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作出过这样的推论美妙的音乐之所以能动人心弦,也是因为它符合数学的规律,是数学和谐的反映。事实上这位古代数学家兼哲人还做了音乐与数学之间存在着数量关系的测定和实验。他是发现音乐和声的基本原理的第一人。据说一次,他碰巧走过一个铁匠铺,除了一片混杂的声响外,他听到了锤子敲打着铁块,发出多彩的和声在其间回响。他注意到,大多数锤子可以同时敲打而产生和谐的声响,而当加入某一把锤子一起敲打时,总是产生令人不快的噪声。他对锤子进行分析,认识到那些彼此间音调和谐的锤子有一种简单的数学关系它们的质量彼此之间成简单比,或者说成简分数。就是说那些重量等于某一把锤子的1/2,1/3或1/4的锤子都能产生和谐的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