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有理数教案3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0727107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有理数教案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生有理数教案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生有理数教案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生有理数教案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生有理数教案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有理数教案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有理数教案3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有理数教案3=1 111*有理数教案一(一)知识教学点1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 .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二)能力训练点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2 .渗透转化思想.(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四)美育渗透点把记成,显示了乘方符号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2 .学生学法:探索的性质一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 .重点:运算.2 .难点:运算的符号法则.3 .疑点:乘方和鬲的区别.与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

2、师引导类比,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概念,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 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性质,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多种形式完 成.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小学我们己经学过:记作,读作的平方(或的二次方);记 作,读作的立方(或的三次方);那么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生:可以记作,读作的四次方.师:呢?生:可以记作,读作的五次方.师:(为正整数)呢?生:可以记作,读作的次方.师:很好!把个相乘,记作,既简单又明确.【教法说明】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 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不断 进行推广的,是由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得到的,是由计算正方体

3、和体 积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类推得到的.师:在小学对底数,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以后我们学习了 有理数,那么还可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生:还可取负数和零.例如:0X0X0记,(-2) X (-2) X (- 2)X(-2)记作.非常好!对于中的,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 是说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板书).【教法说明】对于的范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动脑参 与,并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逐步说明可以取正数,可 以取零,可以取负数,最后总结出可以取任意有理数.(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 .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幕,相

4、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 做指数.一般地,在中,取任意有理数,取正整数.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幕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 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幕.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1)在中,底数是,指数是,读作 或读作;(2)在中,-2是, 4是,读作 或读作;(3)在中,底数是,指数是,读作(4)5,底数是,指数是.【教法说明】此组练习是巩固乘方的有关概念,及时反馈学生掌 握情况.(2)、(3)小题的区别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基;而表示 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幕的相反数.为后面的计算做铺垫.通过第(4) 小题指出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指数1 通常省略不写.师

5、: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业说,我们已经学过几种运算?分别 是什么?其运算结果叫什么?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前后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然后举手回 答.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五种运算,它们是:运算:力口、减、乘、除、乘方;运算结果:和、差、积、商、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鼓励.【教法说明】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主动参与,通过学 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 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师: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如 何进行乘方运算?请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相互讨论,并在练习本上举例.【教法说明】通过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

6、与,得出可以利用有理 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2 .练习:(出示投影2)计算:L(l)2, (2), (3), (4).2. (1),.(2)-2,.3. (1)0, (2), (3), (4).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三个学生板演,教师巡回 指导,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对错,并予以鼓励.师: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比较这三组题中,每组题中底数、指 数和幕之间有什么联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边巡视边做适当提示.然后让学生讨论, 老师加入某一小组.生: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幕是负数,负数的偶 次幕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幕都是零.师:请同学们继

7、续观察与,与中,底数、指数和累之间有何联系?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相讨论.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基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幕相等.师: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一个数的偶次鬲是什么数?生:任何一个数的偶次累是非负数.师:你能把上述结论用数学符号表示吗?生:(1)当时,(为正整数);当(3)当时,(为正整数);(4)(为正整数);(为正整数);(为正整数,为有理数).【教法说明】教师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 探索,获取知识.教师要始终给学生创造发挥的机会,注重学生参与. 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 力和口

8、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的深刻.有理数教案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乐清市虹桥镇一中赵爱媚作者简介:赵爱媚,女,中教一级。多篇论文在市级获奖一、背景知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的第5节,有 理数大小比较的提出是从学生生活熟悉的情境入手,借助于气温的 高低及数轴,得出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课本安排了做一做等 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体 验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探索过程。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说出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2、能熟练运用法则结合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特别是应用绝 对值概念比较两

9、个负数的大小,能利用数轴对多个有理数进行有序 排列。3、能正确运用符号写出表示推理过程中简单的 因果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一)交流对话,探究新知1、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某一天我们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刚才的图片中你 获得了哪些信息?(从常见的气温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能 有些学生会说从中知道广州的最低气温10比上海的最低气温0 高,有些学生会说哈尔滨的最低气温零下20比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10低等;不会说的,老师适当点拔,从而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 知不觉地完成了以下填空。

10、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 上海;北京 上海;北京 哈尔滨;武汉哈尔滨;武汉 广州。2、画一画:(1)把上述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2) 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发现原点左边的数都是 负数,原点右边的数都是正数;同时也发现5在0右边,5比0 大;10在5右边,10比5大,初步感受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两个数, 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教师趁机追问,原点左边的数也有这样 的规律吗?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一步验证了原点左边的 数也有这样的规律。从

11、而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探究中不 知不觉获得了知识。)由小组讨论后,教师归纳得出结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二)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练一练(师生共同完成例1后,学生完成随堂练习1)例1:在数轴上表示数5, 0, -4, -1,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将它 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0, b0, a b ,则你能比较a、b、-a、-b这四个数的 大小吗?(本题属提高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新颖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 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6、议一议,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由师生共

12、同完成本节课的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大小比 较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法则,两两比较,另一种是利用数轴, 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必须把要比较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然后 按照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用)连 接,这种方法在比较多个有理数大小时非常简便。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 数乘方的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渗透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 联系实际,加强理解,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 理数乘方运算。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从小学所学过的一个数的平方与立方出发, 介绍了乘方的概念,然后,结合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讲述了乘方的 运算方法。跟这部分内容有关联的是后面“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