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0370979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诗词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杜甫,他被人们尊称为“_”。2结合古诗解释下列的词语。(1)泊:_(2)千秋:_3这首诗哪两句写了近景?哪些是描写颜色的词?写下来。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2. 课内阅读。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A.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B.和气的意思。C.感觉很舒服。(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 )A.青螺B.白银

2、盘C.白银(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A.平静、开阔、翠绿B.开阔寥远、平静、翠绿C.开阔寥远、翠绿、平静(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两相和”的“和”字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诗中的“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C.诗人只用了一个视角,即遥望,就将洞庭山水的美景图描摹得很是生动、美丽了。3. 课内阅读。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

3、橙黄橘绿时。(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的。诗的前两句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揭示赠诗的_。( )A.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B.刘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C.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和_。( )A.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B.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C.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3)作者眼中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虽已青春流

4、逝,但也是人生成熟、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A.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B.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业C.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景象,显露了_,给人以昂扬之感。( )A.悲秋;丰硕;勃勃生机B.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C.赞秋;凄凉;悲秋4. 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选出这些词语在诗中的正确解释。(1)“奇”的意思是_A、奇怪。B、奇妙。(2)“西子”指的是_A、美女西施。B、西湖。(3)“空蒙”的意思是_A、云雾迷茫的样子。B

5、、空的,没有东西。(4)“潋滟”的意思是_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林中松树刚洗过澡一身_,松针上一串串雨珠_。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1)将下面的叠词填入语段的横线上。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松针上一串串雨珠。(2)句把小蘑菇比作,旬把比作蘑菇。(3)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句中“斗笠”的含义。句中的“斗笠”指,句中的“斗笠”指。A遮阳光和雨的帽子B指戴着斗笠的孩子们C指小蘑菇的伞面像一顶斗笠6. 课内阅读。望洞庭湖光秋月_,_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

6、螺。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指( )A.月光 洞庭湖B.洞庭湖 君山C.洞庭湖 青海螺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_。_,夜深篱落一灯明。(1)默写古诗。萧萧梧叶送寒声,。,夜深篱落一灯明。(2)“萧萧”是指;“促织”是指。(3)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8. 先把下面错乱的诗句重新排列,再选择填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天寒白屋贫( )日暮苍山远( )风雪夜归人( )柴门闻犬1诗的作者是唐(李白刘长卿杨万里)。(用“”画去错误答案)2把错乱

7、的诗句重新排列,将序号填在“( )”里。3“白屋”的意思是()。A.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B.白色的屋4第( )、()写诗人所见,第()句是诗人所闻,第()句是诗人所想。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所见_,_振林樾。_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_(用诗中原句子回答)。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 )的牧童。A.聪明、有心计 B.天真、可爱 C.淘气、爱捣乱10. 课内阅读我最棒。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望洞庭是_代诗人_所作。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

8、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2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的?()A.早晨B.中午C.夜晚3在正确的解释后面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1)“和”的意思是相安、和谐。()(2)“和”的意思跟“同”相同。()(3)“镜”指的是一面铜镜。()(4)“镜”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4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诗,你能再默写出两句连续的反映秋天景色的古诗吗?_1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练习。采莲曲王昌龄_,芙蓉向脸两边开。_,闻歌始觉有人来。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描写的是()。A.水仙花B.荷花C.菊花3根据古诗内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描写送别友人B.描写姑娘采莲C.描写水乡美景、鱼

9、儿嬉戏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汉乐府江南(_)王昌龄采莲曲(_)4这首诗中采莲少女有什么特点?_5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少女形象,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_12. 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鹿柴_,但闻_。返景_,复照_。1这首诗的作者是_,课题中的“柴”字读作_,另一个读音是_。2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但闻()A但是听见B只听见(2)返景()A返照的夕阳B返回景点3下列对古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了傍晚空寂优美的山林景色。B这首诗以动衬静,间接表现了林中喧闹。13. 课内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写出这首诗中的

10、两组反义词。()()()()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诗人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A.自己没有好好看。B.自己身在庐山之中。C.庐山太大了。4这首诗中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思相同的诗句是_,_。14. 阅读,回答问题。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这首诗用作色彩描写的词语是哪四个?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5. 阅读古诗,回答下面问题。题 画清 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1)写句意。桃花映水鲜。(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A.牧童,要到哪里去。B.牧童去哪儿了。(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您怎样的感受?(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16. 延伸阅读。题画清袁枚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1写句意。桃花映水鲜。_2选择正确的理解:牧童何处去?( )A.牧童要到哪里去?B.牧童去哪儿了?3回答:你觉得“牛背一鸥眠”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你怎样的感受?_4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_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