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03641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封建....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封建....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封建....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封建....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封建....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封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封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地位变迁初探王力东摘 要:封建中国作为很早就拥有完善文官制度和世界上最早建立考试制度的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程里,诞生了无数足以影响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本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初步探究了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地位的变迁及这些变迁背后的时代原因,并希望以此管窥中国封建社会各朝代的文化政策及其影响。关键词: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社会评价;唯物史观封建中国作为很早就拥有完善文官制度和世界上最早建立考试制度的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程里,诞生了无数足以影响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这些卓越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和文官制度,由书斋寒窗走向高堂,走上政坛,在封建王权与底层民意之间

2、游走平衡,成为千年来存在于中国封建统治体系中各个环节的重要因子,为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推动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维系封建社会的存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在封建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整个国家逐渐成为统治者个人的私有财产的大环境中,知识分子的自我表达逐渐转变为为集权政治和“家天下”的代言。知识分子的地位和自由程度大幅下降。但是,两千年来,在知识分子地位整体的下降大趋势中,仍然不乏某些朝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出现短暂的上升。本文将初探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变迁状况及其深层原因。一、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本不应完全归入封建社会,但因为其时知识分子的地位具有

3、十分独特之处,而且对研究后续各朝代的知识分子地位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能剥离开来,所以在这里,笔者将其也列入研究的朝代之一。(一)自由、独立、富于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朝统治实质上土崩瓦解,各地诸侯纷纷据地为王,大兴兼并战争。孟子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即是当时残酷的兼并战争的真实写照。战乱频起,剥削加剧,所有人都弥漫在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未来社会的迷茫和幻想中,知识分子也纷纷站出来表达自己对于现状的不满,依据自己价值标准,提出了各自流派关于终止战乱,重建社会秩序的一套理论。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独立于政治势力之外,完全以自己坚持的价值判断

4、为标准,自由的赞扬或者抨击某些统治者的行为。如孟子在见梁惠王时直言:“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但是被直言相劝的各诸侯对他们却是相当礼遇和尊重,而且他们经常以国是问之。如梁惠王以增民之策问于孟子,孟子批评梁惠王好战,不知体恤民众,梁惠王听从了他的意见(孟子梁惠王上)。又如管仲、李悝、子产、吴起、韩非等知识分子在各自诸侯国受到重用,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而且,知识分子群体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很高,孔子传说有门徒三千,“受业身頚者七十有七人”,时人对于投入孔子等大知识分子门下趋之若鹜即是显证。(二)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高地位

5、的成因1诸侯割据,长期未能形成有力的政权管控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周室式微,各地诸侯蜂起,周朝原有的控制思想的礼乐制度已然崩坏,客观上为百家思想萌发,继而引起统治者注意提供了条件。2各地诸侯为发展自身力量大力笼络人才。各地诸侯在残酷的兼并战争中,热切的希望发展自身力量,渴望入世的知识分子成为他们笼络的重要对象之一,地位自然很高。3思想文化上的混乱为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条件。礼乐崩坏之后,社会上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各地诸侯和社会民众客观上需要知识分子群体提出新的主流思想以规范和引导他们的行为。知识分子群体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被寄予极大希望。二、秦汉时期(一)压抑、恐慌、初尝专制的知识分子公元前22

6、1年,秦破齐,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至此,中国社会的主基调由分散走向大一统。秦统治者出于自身统治需要,对周朝末年以来百花齐放的文化界进行了全面的管控。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第二年,始皇又将本已因犯焚书令而被囚禁的儒生方士四百六十余人坑杀在咸阳,天下骇然。即是所谓“焚书坑儒”。同时,秦朝统治者为了稳定政权,还大量任用法家人士作为高官,在实际上认同了此时已经经过吸收改良的法学思想,对其他思想流派形成了相对意义上的打压。这一系列文化限制措施实施后

7、,秦统治下的全国思想界瞬间归于寂静,各派知识分子施展社会影响的基础和途径被严格限制,知识分子地位急剧下降,大批知识分子被控制、抓捕和杀害。汉承秦制,汉武帝重用当时的大儒董仲舒为国相(董仲舒先后做过江都易王的国相和胶西王的国相),在全国范围内宣扬儒学,以公羊传为代表的主流儒学思想开始成为汉代思想界的主导思想,为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主脉奠定了基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被证实不存在,但是这一时期汉朝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十分明显。)这一时期的儒学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儒生在政治上的地位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上升,但是这种地位上升的前提是包括儒生在内的知识分子群体开始成为封建统治者稳定统治的工具,人身依附关系的

8、色彩逐渐强烈。另外,除儒学外的其他思想流派的发展在实际上受到了很大的抑制,逐渐丧失光芒,走向了衰落。(其中很多流派,如墨家、农家、兵家有相当的实用主义色彩,本应该有很好的前途)。(二)秦汉知识分子地位下降的原因1大一统的历史趋势决定。秦汉两代社会的主旋律是“大一统”,所谓“大一统”是统摄了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统一的概念。在统治者渴望文化一统,并为其所用的背景下,与主流观点相悖的“异端学说”自然受到挤兑排斥。2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对秦政权持敌对攻击态度,导致了两方之间的不信任。六国知识分子因秦的灭国暴行对秦产生很大的敌对情绪,他们竭力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抨击批判秦政权,造成秦统治者对六国知识

9、分子的不信任乃至厌恶和仇恨。3高强度的文化专制政策下,知识分子群体发挥社会影响的渠道遭到破坏。秦汉两代实行高烈度的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从奴隶社会以来知识分子通过发表言论、开办私学和著书立说来发挥社会影响的模式失效,进而导致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事务上的“失语”状态。4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一部分旧学说、旧知识分子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秦汉时期,奴隶制早已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一部分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旧学说和就知识分子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难免被忽视。三、唐宋时期(一)开放、自由、气度不凡的知识分子隋大业元年,中国开始实行科举制,到唐朝这一制度开始完善,到宋朝,科举制又实现了不论贫富不论出身均可参与的进步,

10、而且大幅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使文官地位高过武官;任用知识分子为相,辅佐皇帝成为持续到明初的传统,这一制度为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打开了一扇从课堂走向仕途的门,极大的提高了知识分子在全社会中的地位。这一时期全社会的读书人数量大幅增加,大量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中心。据统计在唐宋两朝的一百多位丞相(或相当于丞相的官员)中,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来自于科举考试,比例之高开历史之先河。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大知识分子。唐宋两朝文学艺术大发展,诗词散文大家层出不穷,只唐一朝的诗人,现今留下姓名的就是两千三百多位,诗作更是留下近五万首,数量之大,题材之丰,史所罕见。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创作呈现出前所

11、未有的开放、自由和高格调。唐代,以诗为代表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气势磅礴,开阖大度。如杜甫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又如宋朝苏轼、岳飞、辛弃疾和文天祥等人的诗作词作均展现出自由开放高格调的盛世气象。(二)唐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的原因1政治局势稳定,建设发展成为主要任务,迫切需要知识分子参与政治。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的主旋律便成为了建设。掌握大量知识的读书人开始有了用武之地。2统治者为了制衡武将,大力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唐宋时期地方权力过

12、重,唐宋统治者深知兵变之害,对掌握各地兵权的武将多有提防,于是“大兴文治,专尚科目。”通过大量重用知识分子,大幅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来稀释武将在国家政治中的参与度,制衡武将。3唐宋时期,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尤其是宋朝,经济实力十分强大而且藏富于民,大量居民早早解决了温饱问题,市民阶层开始崛起,他们开始注重文化享受,使得全国文化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大量文化从业者的生活工作环境也有极大改善。武林旧事中说到:“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民间文化市场规模已经相当之大。大量知识分子和他们的文化作品深入人心,成为市

13、民茶余饭后的谈资。4刻板印书逐渐盛行。印制书籍的难度大大降低,能够出版书籍的作者数量大幅增加,为繁荣文化市场、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提供了可能性。四、元代(一)失语、迷离、漠视时局的知识分子元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风云突变的时代,少数民族掌权,征战频频,时局的混乱对知识分子的冲击尤为强烈,掌握话语权上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地位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首先,大量知识分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壮志难酬甚至生计不保,陷入迷离困顿,靠写风月诗词谋生的状态。另外,元代统治者对唐宋以来建立的儒家文化制度十分不满,于是废止了科举取士。广大知识阶层特别是儒生文士的社会地位从宋代高峰上一落千丈,在社会生活上备受歧视。所谓“九儒十丐”

14、,即儒生与乞丐同列的规定,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卑微。而且,元代统治者不仅在各方面歧视知识分子,而且在对汉人的征服过程大量使用了武力等强制手段迫害汉族知识分子。在元军铁蹄所到处,大量知识分子被元军视同普通民众被逮捕、流放甚至杀害。(二)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下降的原因1元代统治者尚兵黩武,歧视汉族知识分子。有当代学者曾说:“元朝的立国之本是暴力,基本国策是搞民族分化。”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固非无凭无据。如元代统治者曾将当时中国境内的人分为四等,汉人排在蒙古人、色目人之后,居第三位,汉人知识分子的地位则更低。2元代废止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元代统治者废止了已经实行了六七百年的科举取士

15、制度,使得隋代以来知识分子赖以改变命运的渠道中断。3诗文等传统文化形式的自然式微。中国的诗歌散文等传统文学形式在经历了唐朝的极盛之后出现了自然的衰退,正所谓:“盛极而衰,理势必至,虽屈宋李杜挺生,其运未易为力也”。在这种背景,很多进行传统文学创作的知识分子一时无所适从,没能成功引导时代品味。4大量知识分子从事市井庸俗文化活动,拉低了社会对知识分子群体的评价。元代,在畸形文化政策影响下,市井庸俗文化大行其道,大批知识分子放弃严肃文学的创作,转而从事庸俗文化活动,拉低了社会对知识分子群体的评价。五、明清时期(一)戴着手铐脚镣跳舞的知识分子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专制发展到顶峰,形成了一套稳定系统的专制

16、主义制度。在文化方面,它集中体现在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和大力推行程朱理学等方面。为了选拔服从君权的官员,消除威胁中央集权的离心因素,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但规定文体必须是八股文,命题范围必须是四书五经,对四书五经的阐释严格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考中做官的很多仅仅是会背记四书五经,而没有实际能力的人。这种死板僵化的科举制度使得很多真正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在这种考试制度下被埋没了。中国的文字狱古已有之。为了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更是空前绝后的,如顺治帝时期文字狱7次,康熙帝兴文字狱12次,雍正年间17次,乾隆年间130多次。其中的明史案、黄培诗案等文字狱案件在当时全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清朝的文字狱波及范围之广,惩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