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包装评价导则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009772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化品包装评价导则2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危化品包装评价导则2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危化品包装评价导则2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危化品包装评价导则2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危化品包装评价导则2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化品包装评价导则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化品包装评价导则2(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前 言 本导则是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和关于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定点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为开展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促进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而制定的。本导则的附录A、B、C是规范性的附录。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导则(试行)1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的前提条件、程序、内容和要求。本导则适用于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的评价

2、。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导则,同时,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7号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 关于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定点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GB/T15098-94 危险化学品运输包装类别划分原则GB12463

3、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325-2000包装容器 钢桶GB/T16473-1996黄磷包装GB/T15915-1995固碱钢桶GB/T13252-1991钢提桶GB/T17343-1998包装容器 方桶GB/T15956 内销电石包装钢桶GB/T15170-1994包装容器 工业用薄钢板圆罐GB/T0019-2000包装容器 方罐与扁圆罐GB13042-1998包装容器 气雾罐GB18191包装容器 危险品包装用塑料桶GB/T 13508聚乙烯吹塑桶GB/T 8946塑料编织袋GB/T 8947复合塑料编织袋GB17447-1998气雾剂阀门GB190-19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

4、B6944-1986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8564-2001 汽车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容器(罐体)通用技术条件JB/T4735-1997 钢制焊接常压容器GB9419-1988 轻质燃油油罐汽车通用技术条件GB191-85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3690-1992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3生产条件评价的前提条件31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应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32新设立的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应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定通知书。33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应持有土地使用证。3. 4租用场所、设施的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应持有租赁合同。3. 5生产压力容器

5、的企业,应持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4生产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4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具备的生产条件。42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定点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具备的基本条件。43关于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定点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规定的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基本条件。5生产条件评价程序51前期准备工作511根据被评价单位的委托书,索取本导则第3章所列被评价单位的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定通知书、租赁合同和相关批准文件的复印件。512与被评价单位签定评价合同。513组建评价组,了解被评价单位的情况,收集有关资料。52现场检查

6、和评价521查验被评价单位按本导则“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的要求所提供文件或合同复印件的真实性。522根据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实际,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一般可划分为:a)质量管理; b)资源管理; c)技术文件;d)采购质量管理制度;e) 过程质量管理;f)质量检验。524针对现场情况,应用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安全评价现场检查表(见附录A),对现场设施、装置、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评价。525提出建议补充的生产条件对策和措施。a) 管理方面(制度、组织、人员)的对策和措施;b)场所、设施、装置、工艺与设备方面的对策和措施。53针对不符合生产条件要求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和措施可进行

7、复查,确认整改后已符合要求。54编制生产条件评价报告。6生产条件评价报告的内容和要求61生产条件评价报告的内容611生产条件评价的依据。612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613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单元的划分。614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现场检查表。615分析评价。616建议补充的生产条件对策和措施。617整改情况的复查。618评价结论。评价结论分为下列三种:a) 具备生产条件要求;b) 基本具备生产条件要求;c) 未具备生产条件要求。62生产条件评价报告的要求评价报告应内容全面,条理清楚,数据完整,查出的问题准确,提出的对策措施具体可行,评价结论客观公正。7生产条件评价报告的

8、格式71封面(见附录B)。72生产条件评价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委托书复印件,被评价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或企业名称预先核定通知书复印件,租用场所或设施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企业的租赁合同复印件。73委托单位、评价单位、项目负责人、评价组长、评价组成员、报告编制人、报告审核人(见附录C)。74目录。75正文。附录A(规范性附录)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企业生产条件评价现场检查表 项目检查内容类别事实记录结论一质量管理1.1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是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2)其职、责、权是否明确。B2、是否建立体系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体系文件是否齐全,运行是否有效。B3、

9、是否建立了适合本企业的质量手册;质量文件是否覆盖了企业质量管理的各个过程。A4、是否有必须的形成文件的程序、资源、记录,并加以实施和控制。(1)要求的6个过程是否建立了程序文件;(2)体系文件是否得到实施和控制。(3)有关场合的体系文件是否是有效版本。B5、是否建立了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制度,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实施。是否制定了内审制度,是否定期审查自己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B6、审核后是否编写了审核报告,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通知责任部门。是否实施了内部审核,审核报告、记录和纠正措施是否齐全。B1.2管理职责1、领导层中是否指定一人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其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B2、是否设置了质量管理机构

10、或人员,其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A3、是否把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类人员,并组织实施。B4、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各级人员是否掌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5、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应贯彻实施。最高管理者是否参与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6、质量管理制度、规定是否齐全;各部门、岗位、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是否明确。B7、在质量管理制度中是否有相应的考核办法,是否齐全、合理;是否严格执行。B8、是否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储存物品养护制度(包装物、容器的养护、主要设备保养制度、化验监测设备的保养)。B9、是否做到岗位操作规程齐全(做到每个操作岗位都有操作规程)。B10、建立产品

11、销售台帐,产品流向及使用信息反馈相关资料至少保存一年。B二资源管理2.1生产设施是否具备满足生产需要的工作场所、生产设施,并且是否维护完好,是否运转正常。A2.2设备工艺1、是否具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与工艺装备(见表1);生产设备与工艺装备是否与生产规模相适应。A2、设备与工艺装备的性能和精度是否满足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A3、主要设备是否维护完好、正常运转,是否有超负荷、漏水、漏油现象;是否建立了设备操作规程并张贴上墙。A4、是否建立档案及台账,技术资料是否齐全。账务是否相符。A5、各工序的工装、模具是否齐全完备,并有关键件的部件,备品备件应账物相符。

12、A6、备品备件是否建立台账,且账物相符,并能满足生产需要。A2.3设备检测1、是否按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中规定配置满足生产需要的检测条件和设备、仪器(见表1),其准确性和精确度是否符合检验要求。是否按规定请计量部门对检验设备进行检验。A2、计量仪器是否制定了校准制度和计划,按时校准,并做好记录。A3、对未列入计量规定的检测设备是否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检验规程。A2.4人员要求1、领导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质量管理知识:(1)安全生产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对企业的要求(如企业的安全与质量的责任和义务等);(2)领导在安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是否具有专业技术知识:(1

13、)产品标准、主要性能指标等;(2)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检验要求等。B2、是否设立管理者代表并具有足够的权利实施安全质量保证工作。B3、技术人员是否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并具有基本安全质量管理知识;数量是否能满足生产需要。B4、工人是否能看懂相关技术文件(图纸、配方和工艺文件等)并能熟练地操作设备;数量是否能满足生产需要。B5、是否建立人员培训制度,是否每年都制定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B6、培训后是否做好小结、保存好资料和考核纪录。B7、上岗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B8、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取得相应资质,资质证书是否齐全。B三技术文件3.1技术标准1、是否有产品质量标准、国家

14、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是否严格贯彻执行现行有效标准并(见表2)。A2、制定的产品主要技术标准是否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是否在标准化部门备案B3.2设计文件1、设计文件的绘制、标注、技术指标、编号、图面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规定要求(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是否明确、合理,符合规定要求);设计文件的签署、更改手续是否完备。B2、设计文件是否完整、齐全,是否按目录装订成册。B3、设计文件的统一性。(1)图样和技术文件是否统一,底图、蓝图、实物是否一致;(2)技术、质检、车间等部门使用的同编号技术文件是否一致。B3.3工艺文件1、是否有各种工艺文件的明细表,并与实际工艺文件相符。B2、工艺文件是否正确、完整、统一。(1)工艺图纸、工艺卡片或工艺守则应能正确指导生产,并保证按产品图纸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