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湘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007603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湘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上阙描写的景物有、。2下面关于上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3“七八个”

2、说明了_,“两三点”说明了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4“忽见”的意思是_,从中可以看出诗人_。2.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题目交代_和_,描写的是_(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2解释词语:白满川:_。 子规:_。才了:_。 蚕桑:_。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3. 阅读下面诗歌

3、,按要求回答问题。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_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_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_。_,飞入菜花无处寻。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2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3“急走”的意思是_。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_5.

4、阅读诗歌,完成小题。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六下1)(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_(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6. 古诗阅读。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_。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1补全古诗。2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3这是一首咏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古诗,诗

5、中劝诫人们要及早努力奋斗,莫要到年老时再后悔的诗句是_4回忆你读过的诗歌,与本诗最后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有哪些?请写出一例。_7.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练习。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C.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3劝说人们抓紧青少年时光,认真工作学习,有

6、所作为时,常引用本诗中的句子“_,_”。4先描红练习一下,再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句子,用行书来写一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8. 古诗阅读。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1补全古诗。2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_的特点,其中“_”和“_”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4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资料 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_9. 读古诗,完成各题。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

7、此诗的作者是_,这是一首(填序号)_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和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表现了石灰的_。3此诗使用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的高尚情操。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10. 补全诗句,完成练习。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_。等闲识得东风面,_。1补全诗句。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咏物 哲理)诗,表达

8、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3从“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是去踏青。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折杨柳杨巨源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注释)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_12. 完成下面练习。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

9、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泣涕零如雨涕:眼泪B.相去复几许去:离开C.终日不成章章:文章D.盈盈一水间间:中间3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_4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_13. 诗词曲鉴赏。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庭院的墙壁上的。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书:_茅檐:_无苔:_成畦

10、:_排闼:_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4.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_。_,只有敬亭山。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他在敬亭山上看到了_的景象。3古诗前两句中的“_”和“_”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世界,抒发了诗人_、_的感情。古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和_的相知之情 。4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 )A.孤独B.高兴C.悲伤15. 课内阅读。寒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