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音之乐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0065635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音之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音之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音之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音之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音之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音之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音之乐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八音之乐 教学内容:1. 介绍八音乐器的分类法与中国民间乐器。2、 音乐故事:楚汉相争。3、 音乐欣赏:二胡赛马、琵琶曲十面埋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二胡独奏名曲二泉映月、空山鸟语、光明行。4、 听一听、辩一辩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了解八音及其代表乐器与相应的乐曲。2、通过几个民族乐器乐曲的欣赏,帮助学生正确听辨几种常见民族乐器的音色,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学生学习音乐的深度和广度。3、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4、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

2、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5、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面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良好态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欣赏 “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解决重难点的方法、策略:1 通过视听练习使学生认识民族乐队及乐器,能够听辨乐器音色。2 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的音色,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风格,了解认识不同音乐体裁及特点。材料分析:1、赛马二胡名曲赛马是黄海怀先生于1959年根据内蒙民歌红旗

3、歌改编而成,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这首乐曲表现了在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赛马盛会上,那紧张激 烈的场面。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该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气宇轩昂的赛手,还是奔腾嘶鸣的骏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现的惟妙惟肖。音乐在群马的嘶鸣声中展开,旋律粗犷奔放。由远到近清脆而富有弹性

4、的跳弓,强弱分明的颤音,描绘了蒙古族牧民欢庆赛马盛况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运用,拨弦、颤音技巧的运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同时把二胡演奏提高到一种新的高难度水平,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2、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初楚汉之战(汉刘邦和楚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全曲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汉军大战前的准备(1.列营,2.吹打,3.点将,4.排阵,

5、5.走队);第二部分描绘了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6、埋伏。7、鸡鸣山小战。8、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描写楚军战败、项羽乌江自刎的情景(9、项羽败阵。10、乌江自刎。11、众军奏凯。12、诸将争功。13、得胜回营)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动画片,在欣赏的同时思考:它的背景音乐运用的是民族音乐还是西洋音乐?生:民族音乐师: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答)师:民乐在听觉上没有西洋音乐恢弘大气,但它有非常独特的民族韵味。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民族音乐,去感受它所蕴涵的音乐魅力。二、认识八音与民族乐器1、认识八音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多,造型独

6、特,音色优美的各种乐器,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为八音,这八大类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多媒体出示琵琶、埙、笙、竹笛、编钟等五件乐器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分类)金青铜类的乐器(编钟等)石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有青石和玉石(磬等)丝各种弦乐器(琵琶、胡琴等)竹竹制吹奏乐器(竹笛、萧等)匏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笙等)土陶制乐器(埙、陶笛等)革主要是各种鼓(悬鼓和建鼓等)木木头制作的乐器,已经很少见(柷、敔等)2、了解民族乐器及其音色师: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民族乐器?说说看(生答)师:

7、看来同学们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还真不少。但是你能说出图片中这些乐器的名称吗?(展示、分发图片,生抢答)师:通过刚才的展示,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准确的说出乐器名称,不过我们除了要了解乐器的形状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听辨、鉴赏不同乐器音色之美。师:出示音乐片段进行抢答,看看哪组同学回答的既准确又快速。(欣赏片段,生抢答)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抢答上,而没有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欣赏乐器的音色之美,为此我特意准备了两首乐曲供大家欣赏,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民族音乐,了解乐器在乐曲演奏中所塑造的各种音乐艺术形象。3、欣赏乐曲乐曲1师:首先请欣赏一个旋律片段,仔细思考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来自哪首器乐

8、作品?(播放赛马主题旋律)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乐器演奏的乐器作品?(生:二胡、赛马)师:赛马是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黄海怀于1964年创作的。这首曲子表现了在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赛马盛会上,那紧张激烈的场面。全曲共分为3个部分,刚才播放的音乐就是它的主题旋律,位于乐曲第二部分。(出示主题旋律曲谱)师:请大家用“LA”这个音,跟随旋律视唱曲谱。(生活动)师:没有唱熟的同学,可以在欣赏过程中再来仔细体会它的主题旋律。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第二部分音乐中出现了几次主题旋律?每段主旋律节奏有何变化?(欣赏赛马片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师:结合大家的分析,让我们再完整欣赏赛马这首曲子。(播放赛马)师

9、:这部作品以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无论是气宇轩昂的赛手,还是奔腾嘶鸣的骏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现的惟妙惟肖。乐曲2 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段旋律。师: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这样四句诗来形容一件乐器的音色之美: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师:他所描写的是什么乐器的音色?生:琵琶师:请欣赏著名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它是根据公元前202年的垓下决战这一历史事实编写的。描述的是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战争,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开始争霸天下,他们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是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一直是难分高下,后来由于项羽优柔寡断,错失了斩杀刘邦的良机,最终

10、被刘邦的十万大军包围,在乌江边展开了激战,最终项王败阵、拔剑自刎。师:全曲共分 3大部分,(多媒体出示)第一部分描述了汉军大战前的准备(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第二部分描绘了两军殊死决战的激烈情景(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描写楚军战败,项羽乌江自刎的情景(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1) 这段音乐展现的是乐曲中的第几部分?为什么?音乐中琵琶富于变化的演奏技巧,为你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第二部分,紧张、激烈)(2)这首曲子属于琵琶曲分类中的文曲还是武曲?(生:武曲

11、)师总结:在这段音乐中,琵琶的演奏使我们犹如置身于千军万马,呼号震天,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场面中,对立鲜明地烘托出了那个凄婉之夜,刀剑与热血的悲凉。三、民乐知识拓展(1) 欣赏二胡独奏曲光明行 听一小段音乐设计提问:你知道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吗?(二胡)、 列举并简单介绍二胡独奏名曲二泉映月、空山鸟语等、介绍作者刘天华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介绍此曲创作的背景:光明行是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中独具特色的一首,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铿锵有力,气势豪迈,节奏富有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此曲以证其误”。(引发学生对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倾听音乐光

12、明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敏捷欢快、生气勃勃、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2)欣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 出示苏州园林等的图片,倾听音乐姑苏行随音乐朗诵抒情的古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明月夜,相思在渔歌。设计提问:请同学们用自己创编的诗句来表现可以吗?学生活动:边听音乐领略音乐描述的一副秀丽美景,边自主创编表现音乐的良词佳句、学生表现配上姑苏行的音乐,朗诵描写姑苏美景的古诗(感受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力诗情画意四听一听、辨一辩 中国民族乐器在现代流行音乐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下面请大家听几首比较熟悉的流行歌曲,并说出其中伴奏乐器名称。五、小结 通过一些优秀的民族器乐作品,我们认识了解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民间乐器,民族乐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继续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音乐,让它在世界艺术的宝库中独具奇葩,大放光彩。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也在努力,作为农村的我们也应该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