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隋代诗歌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0039485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隋代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节隋代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节隋代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节隋代诗歌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节隋代诗歌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隋代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隋代诗歌(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一节 隋代诗歌隋代,文学上基本上是承继了南北朝的浮艳文风。作家由南人和北人两部分组成,南人主要作家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虞自直等,北人主要作家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南北文人各自带着地域文化中所形成的不同风格而入隋,并逐渐形成合流。而在和流的过程中逐渐向南朝注重辞采、讲究形式的方向发展。隋代诗歌在边塞诗的写作和诗歌的形式、格律上较有成就。有一些诗歌开唐诗的先声。成就较高的作家是卢思道、杨素和薛道衡。卢思道(约530-582)重要生活在北朝,其诗曾得到过庾信的赞赏。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全诗抒写了征夫思妇互相思念的痛苦,并对追求功名,不恤士卒的将军进行了委婉的讽刺

2、。语言流畅清丽,多用对偶句,具有早期七行歌行的特色。杨素(544-603)是隋朝开国大臣,其诗亦颇有成就。他的出塞诗写边塞荒凉的景色:“荒色空千里,孤城绝四邻。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诗中还表现了他率兵出征突厥战争生活的艰辛与劳苦。他的另一组诗赠薛播州十四首,回忆身世,怀慕知己。隋书本传称之为“词气宏拔,风韵秀上。”薛道衡(539-609),字玄卿,河东淄阳(今山西荣河县)人,曾官至播州刺史,后因忤逆炀帝而被害,他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昔昔盐是其代表作。是诗虽然写的是思夫征妇的传统主题,又杂有齐梁轻靡的词句,但“暗窗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之句,运用细腻的环境描写,刻画出思

3、妇孤独寂寞的心境。他另一首小诗日思归:“入春才三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更是细腻委婉,颇有含蓄不尽的诗味。总的来说,隋诗是从南北朝向唐诗过度的最初阶段。第二节 从上官仪到沈全期和宋之问唐朝开国初期,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当政文臣多为深受齐梁诗风影响的前朝遗老,唐太宗也好为浮艳的宫体诗。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起初大多数诗人尚有刚劲质朴之作,然入帏宫廷后应酬唱和之作渐多,诗风也趋于浮艳华靡,显现了贵族化、宫廷化的倾向。魏征能够于宫廷诗风之外独树一帜。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旧唐书本传称其诗“以绮错婉媚为

4、本”,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他的诗歌被人们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创作实践,对律诗形式格律的完善有一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有“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成就较高,在律诗的形式探索上下过不少工夫。还有同时而稍后的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前期在武后的宫廷中,后期被贬斥到荒远之地。沈、宋对诗歌的主要贡献是在律诗上,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从前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创作实践中,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

5、任务,使以后做诗的人有明确的格律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确为“词章改革之大机”。(诗薮) 第三节 王绩与初唐四杰初唐时期一些生活经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作家,在诗歌的创作上,显示着不同的创作特点。这类诗人以王绩和“初唐四杰”为代表。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今山西稷山县)。他生活在隋、唐之际,或仕或隐。主要是抒写隐者的自我排解和娱情山水田园的淡泊心境。他的诗歌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意境,给宫廷诗风风靡一时的初唐诗坛上吹来了一股新鲜风气。他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其代表作野望,已具备了唐诗的格调,是典型的五律。“初

6、唐四杰”的创作活动在高宗、武后时期,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首先,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虽然不能说扫荡干净,而且其本身的创作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影响,但确是以自觉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的局面,创造出了新的气象。其次,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他们的诗歌内

7、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和怀才不遇的,也有赠别怀归、闺怨相思、咏史咏物等。他们创作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即使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再次,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成熟的五言律诗,在他们的创作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已初步定型。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作品,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继卢、骆之后,刘希夷和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张若虚(

8、660720),扬州人,曾任州兵曹。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今仅存诗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孤篇横绝全唐”的佳作,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刘希夷(651679),擅长七言歌行,题材多为从军和闺情,他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也是千古传颂的名作。第四节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坚决反对齐梁诗风,高举文学改革大旗的诗人是陈子昂。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幼具豪侠性格,有远大政治抱负,是一个关心国计民生、敢于直言进谏的正直士大夫。与这种敢于针砭时弊的政治态度相适应,陈子昂对当时宫廷诗风极为不满。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明确提出了诗歌革新的主张。他

9、一方面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另一方面他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采。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反映了时代对于诗歌创作的要求,代表了唐诗发展的正确方向。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是其革新主张的实践。他的代表作品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等,在内容上,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验,有着充实的思想内容。在艺术上,一反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的纤弱浮艳的诗风,

10、继承了诗经、“汉魏风骨”、“正始之音”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语言古朴简练,风格刚健雄浑,是有意识地扬弃和矫正齐、梁以来诗风,确实具有建安、正始的遗风。在表现手法上,善用比兴寄托,实践了他的“兴寄”主张。陈子昂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彻底地摒弃了诗坛上的浮艳积,为唐诗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础。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

11、非为隐而隐,而是形成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陶渊明、二谢等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第一节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

12、襄阳人,前半生主要是在家闭门读书,曾一度隐居鹿鸣山。四十岁始到长安,求仕失望。在江淮吴越各地漫游了几年,重回故乡。其一生经历简单,未入仕途。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清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

13、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等,所以明胡震亨说他“冲淡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吟谱)。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情致

14、韵味。如春晓用语极为平淡自然,而明媚的春光中,又透露着伤春的意绪。又如宿建德江在移舟日暮、野旷江清的景色里抹上了“客愁”的孤寂心绪。造语平淡而诗味醇厚,不假雕饰而境界不俗。 第二节 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太原)其父徙宫蒲州,遂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

15、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和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宁静淡泊而又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人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