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_意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2995518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_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_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_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_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_意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_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_意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_意象论文导读::柳永雨霖铃意象鲜明。浅论我国古代诗词的咏月意蕴。论文关键词:古代诗词,咏月,意蕴,意象历代文人吟诗作词之时,每每融月其中,寓情于月,借月抒情,月亮这一意象常常被作为思想情感的载体,一轮明月意蕴丰富,寄寓了文人骚客的万般情思。月亮经过一代代文人墨客、隐人雅士的修饰润色,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美学意义,历代咏月佳作流传至今,长盛不衰。一、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句话强烈突出了时间与个体生命存在的关系。人生易逝,而“天地”中的日月星辰年年如此,岁岁相似。强烈的对比,自然引发人们的感慨意象,月则作为宇宙永恒

2、的代表之物,被诗人频频使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后人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其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个问句,追溯了月和人类生命源头,后两句诗,不仅有对个体生命短暂、宇宙(江月)永恒的慨叹,同时又翻出新意,指出人类的发展绵延不断,那么“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可以与“年年只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了。诗情哀而不伤,具有吟咏不尽的意味。把酒问月是李白的一首名作,诗中飘逸浪漫的神采唯“谪仙人”方能有之。但虽曰“仙人”,依然有对月伤怀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古月今月实为一个,而望月之

3、人却代代不同,人如流水长逝,月则朗照依然。这几句诗,把明月长在、人生短暂之意描摹得淋漓尽致。二、对爱情主题的抒写爱情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两情的欢愉、愁怨、喜悦、怅惘、幽思,充实了中国文学的长廊论文怎么写。诗经国风中就有相当数量的篇幅表现了婚恋的主题。月在爱情文学当中,大多作为兴或比出现,抒写情人的相思。诗经陈风月出中的月,就是作为比兴之物出现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主人公看到一轮明月挂在天上,面对良辰美景,自己却孤身一人,触景生情,不免勾起对如皎月般迷人的伊人的相思相恋。那种思美人而不得的绵绵思绪意象,正是借助这一轮明月得到了艺术的表现。建安时期曹植的七哀诗当为表现思

4、妇望月怀人的一篇代表作:“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白云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首两句写月,不仅点明时间、地点,也对月光皎洁流动之势简笔描写,堪为佳句。下文则由月及人,极力写思妇望月怀人之苦。其间确乎有“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的味道。以月表现爱情关键词中颇多。如晏殊的蝶恋花,一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尽哀愁和愁思;欧阳修的生查子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喜悦与下阕的失落相衬,更见相思之深;吕本中一首采桑子,以月喻人,通过主人公的矛盾心理,表现了情思的深切。三、对羁旅乡思的倾泻人生即是一段过程,很多人内心都有一种冲动,即实现自己的

5、理想抱负。为此,他们往往投入到艰难的飘泊羁旅之中,想以此方式来实现他们的价值,而熟悉的故乡也就成了他们漂泊时感情的栖息地。望月怀乡,愁思满怀,内心流淌的感情,借助一轮明月,倾泻而出。东汉时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一诗,描写游子望月怀乡,可谓佳作。“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意象,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由明月之皎引起乡思。揽衣而起,独自徘徊,思念之愁难与人说,不觉潸然泪下。真是客行虽乐,不如早归。望月思乡最有名的作品当推李白的静夜思,抬首低眉之间,因月怀乡之情毕现。王建的十五日夜望月也同样表现了这一主题,只是将愁思扩大了。“

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之夜,应是朗月圆满、家人团聚之时,却不知有多少游子在外漂泊,他们与家人的相思之苦,又有谁说得尽?四、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在感到了官场的羁绊和世俗的沉重之后,一些人开始转向自然,追求那种自然、轻松、自由、清静的生活,“侣鱼虾而友麋鹿”、“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萧然忘羁”、其乐何极!陶渊明平民式的隐逸生活倍受历代人们的推崇,诗品中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论文怎么写。其诗也不乏以月抒情之作,归田园居之三可为代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此诗勾勒出一幅荷

7、锄晚归图,明月相伴,草木含情。此种恬淡闲适的生活着实给人以美好的享受。王维晚年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表现了他归隐后的闲情逸致,且诗情浓郁,诗风清丽意象,以月来写其情致的诗作颇多。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写景物,皆远离尘世,青松明月,清泉翠竹,也正是作者高洁品质的写照。再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充分赋予月以自然的意味,又以月的朗照来表达了闲适隐逸之情。五、结语总之我国古代的咏月诗词,其意蕴之深广,不仅只限于以上主题的表达,还常常用于书写边愁、抒发壮志,也用于表现友人相别、求贤纳士等诸多思想内容,读之令人回味不已。参考文献1马晓东从禅意诗中的花月意象看古代文人的虚静守一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刘怀荣,宋巧云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200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