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数第四单元备课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991524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数第四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二数第四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二数第四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二数第四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人教版二数第四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数第四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数第四单元备课(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备课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3、情感目标: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单元教学措施: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单元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切实教好学好。2.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标准对解决问题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课时分配:10课时课题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总10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4

3、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3、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具和学具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第一组 第二组78 33643 5557261 444413452 22222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问: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2、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发性谈话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教师边演示边提问:(1)教师是怎样摆的?(教师先摆2朵,再摆2

5、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2)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加法算:222=6(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

6、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3等于6。3、由学生摆正方形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教师启发提问:(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要求:(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

7、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归纳小结:(1)、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2)、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3)、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 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基本练习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3332;55553;4444 44; 22222 252、游戏(1

8、)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77766663 1511111 9 9 9 9 9 95 73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请小朋友谈谈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最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怎么放的?胃动力及止吐药规格:56师打开盒子验证。3、小柴胡冲剂 10克 6袋 餐巾纸610 水彩笔 102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找。板书设计课题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总10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

9、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 47页。教学目的: 1、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图片,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3、 感受生活中有许多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 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帮助学生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关系。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出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写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1、你能举个例子吗? 2、小黑板出示练习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教学例2出示3组气球,每组

10、气球有5个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3个5)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列式:5+5+5=15(个) 53=15(个)问:你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表示呢?你们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字吗?板书: 5 3 = 15因数 乘号 因数 积2、教学例3出示例3的图问:你看了到了什么?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板书: 4+4+4+4+4+4+4+4=36(个) 49=36(个)问:你喜欢那种写法呢?为什么?小结: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共同总结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三

11、、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投影出示练习题。1、P47,做一做2、练习九,第5、6、7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谈一谈通过本节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 课题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总10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练习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4850练习九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文字题的初步接触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1、请写出下面的算式:3个5 4个4 2个7 3和5 4和4 2和7 2、把下面的算式变成乘法算式3+3+3 4+4+4+4+4+4+4 5+5+5+5+4

12、6+6+6+6+3 3、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呢?什么样的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表示呢? 你能举例说明。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文字题3个8相加,和是多少?3和8相加,和是多少?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问:第一题和第二题有什么不同呢?2、看图提问题小朋友们在跳绳,每4个同学一组,3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呢?让学列式计算板书:4+4+4=12(人) 43=12(人)问: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呢?3、小邮递员 32 64 533个2相加 3+3 3+3+3 46 2+2+25乘3 23 4+6 6+6+6+6因数是4和6 46 35 4+4+4+4+4+4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1、看七星瓢虫写算式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即能用加法计算又能用乘法计算的题目,把它计录下来。课题二 5的乘法口诀总10课时 第四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