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十和谐项目拆迁工作经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990610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十和谐项目拆迁工作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效十和谐项目拆迁工作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效十和谐项目拆迁工作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效十和谐项目拆迁工作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效十和谐项目拆迁工作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十和谐项目拆迁工作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十和谐项目拆迁工作经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效+和谐探析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从2008年7月18日项目获批开展前期工作到征地、拆迁、安置、四通一平, 海南昌江核电项目仅用半年时间,就突破了一个个难关,完成主场区征地面积 2300亩,负挖土方900多立方;征用安置区用地580亩和坟地100亩,新建安置 房地286套,总建设面积5. 5万平方米,搬迁坟墓898座;安置移民311户1447 人,拆除房屋300多间;建设快速通道17。3公里、宽18米,项目前期工作实现 了 “零上访”,取得了 “上级满意、业主满意、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为2009 年10月29日剪彩动工奠定了良好基础,推进速度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中用时最 短的先例,被省称之为“

2、海南速度”,项目和谐征迁安置唱响了高效和谐主旋律.海南昌江核电项目是国家核电建设的重点项目和海南省的“能源一号”工程, 项目总投资300亿元,规划建设4台6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分两期建设。 一期工程2台机组计划于2009年12月浇灌核岛厂房第一罐混凝土,2014年12 月投入商业运营;二期工程2台机组计划2014年开建,2018年投入商业运营。 核电项目选址在昌江县海尾镇唐兴村,项目规划设计用地面积约2885. 72亩,其 中核电厂址2305. 72亩,项目用地还涉及海尾镇三联村委会、五联村委会和五大村委会,需要搬迁整个唐兴村。项目征地面积之大,涉及移民数量之多、 拆迁安置任务之重在昌江史

3、无前例.一、优惠政策解民忧。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是核电项目落地的第一关,事关项 目建设的成败。核电项目征地面积大,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当地老百姓因面临 失地、搬离故土、定居别处等切身利益问题而引发抵触、阻碍等情绪,征迁工作 难度极大,特别是迁坟问题涉及的社情民情更为复杂,使征迁工作难上加难。征 迁任务能否按时完成、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核电工程进度,甚至影响昌江县的 整体形象.为服务好海南昌江核电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本项目征地拆迁 工作,同时维护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长远生计有保障,昌江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海南昌江核电项目征地拆迁补偿 安置方案,对征地拆迁范

4、围及对象、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及办法、移民安置办法、 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和公共墓地建设等都作出了明确的优惠规定.如征收和收回 土地范围内的各类房屋及附属建筑物(包括水井、围墙、地板、简易棚、厕所等), 按实际拆迁的面积和数量根据其重置价格及折旧给予补偿,政府按照“多退少补 政府兜底”的原则办理房款抵交结算后,将余款于10个工作日内付清;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由县就业部门要针对其特点有步骤地 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I,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将失地的 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由政府、集体、个人按 50%、20%、30%的比例共同分担;安置对象的子女在

5、我县范围内公立学校高中 阶段就读学杂费由政府负担,如果初中毕业后无法考取高中,则优先安排在县职 教中心就读,享受“四免一补”政策;安置对象在甘蔗下水田、香蕉下水田、信 用小额贷款及农村沼气建设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上给予优先安排.方案内容处处 以人为本,项项关注民生,从生产生活、子女读书、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千方 百计为被征迁户着想,真心实意让利于民,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为项目用 地征迁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公平征迁称民心.开展征地拆迁时逢我县深入开展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把核电项目当作把核电项目 建设作为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6、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根本途径 来抓,作为当前重大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按照“文明征地、和谐搬迁”的要求, 从保障民生、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出发,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征地拆迁工作 的始终,多措并举,超常运作。一是靠前指挥。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唐剑光为组长,县有关单位领导为成 员的昌江核电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宣传组、征地拆迁组、维稳组、综合 组和安全生产监督组,从县、镇、村三级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服务核电项目工作队伍,进驻唐兴村开展征迁工作,并在唐兴村设立指 挥部,实施挂牌工作,做到在一线倾听群众意见,在一线解决群众困难。县委书 记唐剑光和原县长吉明江,自始至终站在核电项目工

7、作的第一线,每隔两三天就 率领相关部门下到核电项目建设现场,了解情况,体察民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谭琼雄副县长作为核电项目建设总协调,专门驻扎在海尾指挥协调各相关部门做 好核电工作。海尾镇领导班子天天进驻核电工地,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并在 镇政府建立起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民政事务、计生服务、法律咨询、土地管理、 信访管理等十大便民窗口,及时有效地受理群众合理诉求,化解矛盾。经过全县 上下分级负责、上下联动,保证征地拆迁群众的拆迁手续一次性办理完毕,最大 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最大限度地缩短办事时间,实现工作高效率、服务高质量, 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是让利于民。县委、县政府和中核集

8、团从维护和保障群众利益出发,制定 了较高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并及时兑现。征地补偿统一按海尾镇区域的每亩年 产值18倍直接补偿给搬迁群众。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房屋由建设部门会同物 价部门及权威公司共同开展测算,搬迁户全程参与,并估算房价实进行补偿。政府 一次性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支付被拆迁户搬迁补助费,为引导鼓励群众提前搬 迁,凡在拆迁规定期限内搬离,加给临时过渡安置费每人5000元,并一次性足额领取房价的10%奖励金,从而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创下5 天内完成90%农户搬迁的惊人速度。墓地搬迁根据年限和附着物的不同,按2000 元至350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此外,针对各项赔偿款、补偿款、奖励金

9、的发放 落实,建立了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保证了各 项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村民。在落实资金方面,完善张榜公示、民主监督措施, 加强村级财务公开,有效防止农村职务犯罪、化解矛盾纠纷,为保障在核电项目 建设过程中维护农民权利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司法保障。为保障搬迁户的合法权益,在拆迁安置工作过程中,对搬迁 户耐心讲解各项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动员群众自愿搬迁.同时坚持 安之以法,走司法程序,实行签订临时协议书,即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 搬迁户自愿签订协议书后,拆迁主管部门以最后拆迁期限为准提前15天张贴拆 迁公告,但逾期未拆迁的,政府将依法实施拆迁,在依法实施拆

10、迁前,政府将向 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如在搬迁户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政府依法申请人 民法院先予执行。在拆迁过程中,监督工程队施工,确保村民人身财产的安全。 此外,还给予村民充分的搬迁时间,并适当为村民提供石砖挖掘、木材收集和道 路平整等帮助,处处体现了服务核电项目建设的以人为本与和谐建设。房屋拆迁 补偿安置未达成协议的,由拆迁主管部门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搬迁户对裁决不服的,可在裁决书 送达之日起2个月内向复议机关提出复议或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 或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三、和谐安置如民意。拆迁工作顺利推进是件好事,但却给安置工作出了个 棘手的难题。因为

11、项目推进时间紧迫,施工压力较大,塘兴村不得不先拆后建, 村民在安置区未建成之前搬离故土,如何一次性妥善安置好311户1400多名村 民,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为了不让支持项目建设的移民吃亏受累, 项目指挥部千方百计用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灵活推出安置房安置、自行建房安置、 货币补偿安置三种方式,分两步对拆迁户进行安置:第一步,县政府筹资28万元搭建临时安置房,对自主安置的群众则一次性发 放5000元/人的临时安置补助费,并支付1000元/户的临时搬迁补助费。项目 所在地海尾镇想移民群众之所想,急移民群众之所急,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将电拉 到每家每户,聘用专人专车每天定时定量运水,解决临时安置区

12、供水供电等问题。 县电信、有线电视等部门都积极介入拆迁服务行列,随叫随到,无偿服务,尽力保 障移民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临时安置点共安置拆迁群众1447名,暂住时间达 4个多月,直至2009年国庆节期间,安置房全面竣工交付使用后才全部搬离。第二步,政府把塘兴新村安置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统一规划设计, 统一建设施工,配套建设文体娱乐等公共设施.对自行建房的安置户,每户按400 平方米的标准安排宅基地,按安置区统一规划和设计建设.对选择货币补偿安置 方式的,按规定支付房屋及附属建(构)筑物补偿款外,每户补助宅基地补偿费 17500元。通过多种方式满足拆迁农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维

13、护拆迁农 户的切身利益,让核电拆迁工程成为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为保证住房安置的公 平合理,项目指挥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要求, 先签协议优先选房,同日签订且选择安置房有矛盾的,以抽签的方式解决。双体 房户型可由两户村民自由组合抽签,以满足群众选择邻居的愿望。总之,一切安置工作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诉求, 真情服务群众,没有弄虚作假,没有优亲厚友,没有吃、拿、卡、要。拆迁安置 做了村庄从小变大,从地处偏僻到交通便捷;房屋从旧变新,瓦房变楼房;农民在 安置补偿中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他们从心理上、利益上、居住位置变化上欣 然接受安置安排,全部喜迁新居,无一

14、户上访,实现了业主、群众和政府“三满意”。 如今的塘兴新村,楼房规整划一,街道宽敞整洁,美化、绿化、亮化一应俱全,一 座座农家别院形同都市别墅,一张张移民笑脸充满幸福的阳光,实现了从一个贫 穷山村一步迈进“昌江第一村”的华丽转身,塘兴人在核电项目的拆迁重建设中 涅磐重生。核电项目这场恢弘的征地拆迁安置攻坚战,没有因为困难众多而影响工程 施工,没有征地拆迁引发不和谐,走出了一条法、理、情相结合的和谐征迁之路, 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是实现和谐征迁工作的前提条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 心是以人为本。任何工作,只要始终坚持民本主义,时时问计于民,处处为民着 想,就没有群众不支持的工作

15、,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我县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各 级党组织深入贯彻和落实了以人为本理念,尊重群众意愿,站在群众立场和角度 思考问题.在移民搬迁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 统一管理的工作思路,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认真抓好涉及群众利益的每 一个环节,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和要求,切实做到时刻以人为本、问 计于民、让利于民、服务于民。如谭琼副县长在唐兴村召开一次村民拆迁协调会, 从下午3点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3点,直到把问题和村民协调好才离开。据统计, 就搬迁工作,县委、海尾镇先后与搬迁的村民召开各种会议就达110多次。二是宣传发动是实现和谐征迁工作的必要手段.昌江核

16、电项目之所以能在半 年时间内完成征迁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宣传工作到位,逐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使群众由抵触 向支持核电工作的转变。核电项目征迁工作以来,我县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宣 传教育工作,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举办咨询活动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普及核电知 识和国家、省、县制定的相关法规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县委书 记唐剑光、原县长吉明江分两批带领县四套班子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村干部、 村民代表到浙江海盐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参观,塘兴村的干部群众开阔视 野,认识到香港、深圳这样繁荣发达的大都市都允许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证明核 电建设是安全。此外,邀请核电专家叶琦臻院士到我县举办核电知识讲座,提高 全县干部群众对核电的认识,消除干部群众的“核恐惧”.进入征迁期间,组织塘 兴村外出干部全部返乡驻扎座班,协助项目指挥部做好群众的思想发动、政策解 析、矛盾调停等工作,将征迁工作阻力减至最小,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保 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部门联动是实现和谐征迁工作的中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