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地区措勤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统考试卷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2989470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里地区措勤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统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阿里地区措勤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统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阿里地区措勤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统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阿里地区措勤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统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阿里地区措勤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统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里地区措勤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统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里地区措勤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统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里地区措勤县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统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24 分)。 (共5题;共24分)1. (10分) (2017八上西华期中) 名句填空。(1) 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苏轼浣溪沙)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兼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_,_。 (4) 游山西村一诗中,既描写出路途中山间水畔的优美景色,又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哲理的一联是_,_。 (5) 小石潭记中,“_,_”描写了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突出小石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2. (4分) (2017九上丹阳月考) 阅

2、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划线汉字注音。家乡的“千层底”上面绣着各种图案,百鸟朝凤,飞禽_走兽,京剧脸p_等等,那些图案x x_如生,呼之欲出,仿佛在向我们诉_说着一个又一个久远的故事。(摘自李良旭故乡是长满庄稼的“千层底”)3. (3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从商店里_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_他一顿!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_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

3、去,那它早就毁了。A . 伸 教育 娇贵B . 冒 批评 高贵C . 探 教训 名贵D . 钻 惩罚 宝贵4. (3分) (2016韶关模拟)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独自拾荒,供儿子读书。(删除“独自”)B . 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把“他的晚年”改为“晚年的他”)C .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D .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5. (

4、4分) (2019衢州模拟) 有人认为,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比沙僧更适合当朋友。请你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150字左右。 二、 阅读(46 分) (共4题;共46分)6. (10.0分) (2017八上灌南期末) 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小题。【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5、【乙】晋王述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所受赠遗千数百条。王导戒之,答曰:“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予尝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矣。(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 A . 治水必躬亲B . 泥于掌故C . 昔海忠介治河D .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2)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不可执一,泥于掌故_ 非咨询不穷其致_亦已陋矣_ 所受赠遗千数百条_(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故可贵

6、也。(4) 甲乙两文中作者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5) 乙文中作者在文章最后对“史臣”的做法做出了评价。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7. (9分) (2016九上浦城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公在梁以智勇闻。及梁末年,

7、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 , 不少屈懈 , 志虽不就,卒死以忠。(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注】自必:自己坚信;自以为必然。屈懈:退缩懈怠。(1) 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庶竭驽钝_ 至于斟酌损益_始赠太师_ 底及梁末年_(2) 下面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五月渡泸 温故而知新B . 还于旧都 葬于郑州之管城C . 皆怒而有怠心D . 事势已去(3) 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公在梁以智勇闻。(4) 诸葛亮和王彦章皆有“忠贞死节”之情,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 8. (10.0分

8、) (2017八上武昌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

9、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

10、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

11、格多种多样(如唐代诗歌),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1) 下列关于原文第2,3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中的“有容,德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诉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B .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C . 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

12、,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D .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B . 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C . 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

13、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D .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步在全国各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B . 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功立业。C . 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

14、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D . 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9. (17.0分) (2016八上萧山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遍地战壕季明那时候,老兵还是个十七岁的新兵。到了部队,就开始挖战壕,这活儿遭罪。老兵手上满是血泡,泡起,磨破,再起,最后成了老茧。对此,老兵很有意见,当兵练好枪就行,他是来杀日本鬼子的,不是来卖苦力挖“水渠”的。于是,老兵就开始消极怠工。战壕挖好后,连长要检查。连长是东北人,黑大个儿,双手别在身后,握着一把小工兵铲,一上一下地晃悠。老兵见到连长来了,赶紧抬头、挺胸、立正,笔直地站立在自己挖的战壕旁。连长看见老兵敷衍了事挖出的战壕,火苗腾地蹿上来,脸就更黑了,抡起小工兵铲,在老兵头上“咣咣”地敲。“你个王八犊子,找死啊!”连长骂。老兵戴着钢盔,工兵铲拍在上面,脑袋不痛,但那“咣咣”声,却震得两耳嗡嗡响。老兵不服,大声说:“长官,俺是来杀鬼子的,不是来挖水渠的!”“来杀鬼子啊?要是没了命,咋杀?”连长揪着老兵的耳朵,一指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