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9892365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训练6篇带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训练准确预报地震,不是一件易事 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 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临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两种观点的对 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 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 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 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 震预报的合

2、作研究。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 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 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 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 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 目前,世界上地震短临预报的最高准确记录是 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其原因很简单,我们 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从科学

3、上讲,预 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 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 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关注震兆与研 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 逾越。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 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 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 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

4、性。这次成功有效的预报手段,很可能在下一次地震预报 中就失灵了。正如著名探险家兼地质学家位梦华所说的,地震预测迄今还是一个 世界性的难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地震预报的难度,核心问题还在于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 尚不成熟。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对月球,甚至是对火星的了解深 入。即便有一些经验和知识,也是此一时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用于彼一时,如海 城的经验无法用于唐山地震,也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后来的汶川等一系列地震。此外,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之所以成为世界性难题,是因为政府和公 众的需求与科学现状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当地震监测机构将可能发

5、生地 震的推断上报给政府时,负责决策的官员会严肃地发问:“你们的把握有多大?” 这就让监测机构犯难了。最终只得“继续监测”。政府的确有政府的难处,它的着眼点是尽量保证整个国家的正常秩序不被打 乱。如果接到一个把握只有 30%的大地震预报,无论是东西方哪一个国家的政府, 都是一样的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是好。地震预报属于危机管理范畴,就必须纳入危机处理的轨道。当然,可以肯定 的是,即使所有的科学难题都解决了,要想准确地预报地震,仍然不是一件易事。8. 为什么地震预报很困难?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 分)9.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 分)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

6、否删掉,为什么?(3 分)目前,世界短临预报的最高准确记录是 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答案:8、人类对地震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地震的机理和触 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及其运动 规律的认识尚不成熟;政府和公众的需求与科学现状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 盾。9、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美国和日本为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就人类 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10、不能删掉。“目前”表 时间,起限制作用;说明了“世界短临预报的最高准确记录是中国保持的”这个 说法是不准确的,如果删去,与实际不符。“目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

7、性和严密性。神州第一味刘英敏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 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道教是中国土 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这,首先因豆腐的发 明者是道者。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淮南 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淮南子。豆腐先是 道者的长寿膏丹,后来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 报世界文化遗产。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豆腐因而有了庙堂、江湖和红尘三者 的机缘。故,国人上上下下,神州东西南北,莫不深爱之。 若说豆腐为道家之味,则红烧肉为法家之味,

8、大蒜炒肉为儒家之味,苦瓜肉丁 为墨家之味吧。红烧肉不能日日吃(犹如治国不能长期用法家),其它的,但食 无妨。豆腐之味有容乃大,因其几乎无味,所以左右逢源:加点肉末,则具儒家 韵味;油豆腐烧肉,别有法家风貌;白水煮豆腐,深得佛家情怀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一块霉豆腐可为穷人下一餐饭,一桌豆腐宴可为主人壮脸面。豆 腐干豆腐丝霉豆腐臭豆腐乃至水豆腐或者豆浆士农工商兵家戏子三教九流均可 在那儿找到胃的知音,正如西方人在肯德基、汉堡包以及可乐中寻到胃的伴侣。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 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 (豆腐)。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

9、肪、低 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 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 豆腐的温柔朴善,源自她的娘黄豆的良善仁厚。黄土地,黄豆子。五谷之一的 菽(大豆),中国是最早的栽培者。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读之,思古 之幽,五内俱热。豆子、豆腐为国粹。玉米、红薯等许多粮食作物传自外邦。菽, 总让我们亲切。煮豆燃豆萁的心酸,种豆南山下的向往,菽水承欢的亲情,喜看 稻菽千重浪的农家乐这些,很中国。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 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它营养丰富,以至于军粮(含军马饲料)也少不 了它。但它却不需多少肥料,因为自备了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而

10、自 产肥料并改良土壤。许多粮食用来做酒,大豆却不参加这类派对,甘心平凡,大 智若愚。如此良善之娘,其后代能不好吗?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黛玉,芳心如 水才思荡漾。水豆腐之前的豆浆,外活泼内仁和,如史湘云。豆浆配油条,乃乾 与坤、阴与阳、水与火、刚与柔之配,因其含如许高度之哲理,方成就油条加豆 浆之美味。豆浆和牛奶,国人宜豆浆。牛奶有游牧文明的冲动野力;豆浆具农耕 文明的隐忍良善。豆腐呢,好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豆干像晴雯,性韧 味厚。油豆腐,可比附一下王熙凤。霉豆腐像刘姥姥。 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档中滚雪花。唐诗的如此意境当永随国人。才闻香气已 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

11、味似淮南。(清李调元豆腐 乳),如此滋味当长存人间。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 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1、本文依次介绍了豆腐哪些相关知识,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4分)2文中第段划线句子中“据说” 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3文中第段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分)答案:1、豆腐之源、豆腐之味、豆腐之性、豆腐之韵。2、不能去掉。“据说”表猜测,起限制作用;说明“西方人开始兴做豆腐”的说 法是不准确的,如果删去,与实际不符。“据说”一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性、科学性和严密性。

12、3、作比较。将菽和小麦、高粱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菽的朴茂含蓄的特点。空气中取水 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 6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 蒸气的状态。 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 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 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 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 造机。从

13、2002 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 和鲜花。10 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力口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 到的水还要多。 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智利北部阿 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 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 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40英尺X10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加 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 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 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加仑水。 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

14、,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 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 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注】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世纪全球水危机)7第1段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8第3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3分) 9“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答案:7、不能去掉。“大约”表估计,起限制作用;如果删去,意思就变成了“2 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 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与实际不 符。“大约”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5、和严密性。8、列数字、作比较。将温室和热带雨林降水产生的水量作比较,突出了在温室 中制造露水有巨大效果的特点。9、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 空气调节器制造露水;通过塑料帆网收集雾水。(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题。(10分) 细菌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物之一,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们的真实面目, 但它们却蕴藏着许多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能力。存活在地球上一些最荒凉环境中的蓝藻细菌能吸收二氧化碳并排放氧气,研 究人员将这些微小的生物与人类未来可能出现的火星生活联系在一起。蓝藻细菌 借助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但是它们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阳光远低于栽培其他植 物所需要的

16、阳光。研究人员发现,蓝藻细菌的光合作用借助了一种特殊的叶绿素 一叶绿素f,将远红外线和近红外线转变成能量。这是它们能够在低光照环境下 存活的原因。将蓝藻送往火星为人类制造氧气成为可能。现在,最新的研究已经给人类在 地球外生活所需的氧气来源提供了一个探索方向,你或许无法在未来二十年里真 正生活在火星上,但当你前往火星时,至少能够像在地球上一样正常呼吸。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广泛利用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的一大前提条件是晴天。 那些阴雨连绵的地方怎么办?于是科学家们在细菌上动起了脑筋。加拿大不列颠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便宜且可持续的方法,利田邹荫将光转化为 能量来制造太阳能电池、这种新电池产生的电流密度比以前此类设备更强,且在 昏暗光线下的工作效率与在明亮光线下一样。以前制造源于生物的电池时,采取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