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市南岔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7240450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988363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伊市南岔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724045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伊市南岔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724045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伊市南岔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724045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伊市南岔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724045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伊市南岔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724045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伊市南岔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724045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伊市南岔区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724045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学年历史科试题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第卷 (单项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2、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 )A儒家思想的发展 B小农经济产生 C郡县制度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3、唐

2、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4、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5、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6、关于中国封建专制

3、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7、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

4、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9、阿多科克在希腊城邦的成长一书中说:“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民主 D各邦长期独立自治10、常言道:

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A君主制的盛行B小国寡民 C公民政治的盛行 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11、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12、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罗马凋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

6、要求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A B C D13、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14、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都曾注重民众参与政治B都曾经经历过君主制C都不重视妇女的地位D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5、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

7、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A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B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C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D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17、英国议会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举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

8、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且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数”这一法律规定对当时英国国内哪一政治力量最有利?( )A工业资产阶级 B大庄园 C骑士贵族 D金融资产阶级18、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各州平等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天赋人权原则19、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

9、披上合法的外衣20、以下是某位老师在课件里展示的某国部分宪法条文,其最有可能来自()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21、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帝国皇帝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责任内阁22、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在安妮女王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信仰新教的索菲亚手中。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其旨在()A防止旧王朝复辟B加强议会权力C维护民主制 D确立共和制23

10、、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D“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2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不属于代议制的范畴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25、明成祖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一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对两国内阁制的叙述,

11、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君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后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第卷 (非选择题50分)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6、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12、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

13、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6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1)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