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988178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划分与测量作者:宝贡敏 赵卓嘉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 04期摘要 作为在组织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之一,冲突之于团队及其成员的影响作用存 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不仅取决于冲突的内容和强度,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冲突处理模式的 选择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与其他团队成员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与团队的绩效和 产出。冲突处理模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主流的二维模型将常见的冲突应对方式分为竞争、 协作、妥协、回避和顺从五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五大经典测量量CMS、MODE、 OCCI、CMMS和ROCI-II。这些测量工具在后续经验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

2、的验证和支 持,在对其各自的条款内容、心理测量属性和优缺点进行一番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其中普遍存 在的问题,如信度偏低、效度检验方法单一、社会称许性偏差影响显著等。基础理论模型的完 善与测量工具的修正将成为日后研究的重点之一。关键词冲突处理模式;冲突处理风格;维度;测量量表鉴于团队成员在能力、认知模式、价值观、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异质性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 依赖性,有关目标、决策标准以及行为方式的冲突在团队日常生活中已不可避免;不同类型、 不同程度的冲突对个体和团队的绩效存在不同的影响。Thomas认为,冲突本身不是问题的关 键,如何处理冲突才至关重要;冲突处理模式的选择会影响冲突的演进和结果,进而影

3、响冲突 双方的绩效表现。自Blake和Mouton提出冲突处理模式的概念之后,学术界便掀起了冲突处 理研究的热潮,研究的着眼点日益宽泛,研究内容亦日趋深入和全面。本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 主流的冲突处理模式二维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并对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五大经典测 量工具,即 Hall 的 CMS, Thomas 和 Kilmann 的 MODE, Putnam 和 Wilson 的 0CCI, Ross 和 DeWine的CMMS以及Rahim的ROCI-II,作了简单的介绍和对比评价,进而指出了有待进一 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冲突处理模式的概念界定(一)冲突处理模式冲突处理模式概念最早是

4、由Blake和Mouton在其著作管理方格中提出的。他们从“对 人的关注一对工作的关注”两个维度出发,将人们应对冲突的主要行为模式分为五类(如图1所 示),即面对(confrontation)(9, 9)、安抚(smoothing)(l, 9)、强迫(forcing)(9, 1)、回避 (withdrawal, 1)和折中(compromising, 5)。该分类方法率先打破了传统的单维思维模式, 提出了在竞争和合作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组合,进而为日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98765432 t 对人关心的程度123456789对工作关心的程度图1 Blake和 Mouton的 二维分析模型然而,

5、冲突处理模式体现的究竟是个体的行为意图还是行为本身?它们属于权变的沟通策 略还是更为高层次的沟通战略?其中是否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优选择?众多研究者对冲突处理模式 的实质的理解远未能达成统一。Thomas 认为,冲突处理模式体现的是个体的行为意图,是个体期望通过行为达到的目 标,为了实现该意图而实施的行为是随具体问题和周遭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采用竞争 模式就意味着希望“通过迫使对方牺牲自己的利益以达成本方的目的”,而具体的施压手段则是 多样的。诚然,在特定条件下,冲突处理模式也可以被视为具体的行为。但在现实环境中,行 为并不一定能够清晰传达行为主体的意图,依照行为判断主体采用的冲突模式,而忽

6、视其背后 的动机是不合理的。众所周知,冲突处理与沟通密切相关,因而在研究中准确定位分析层面也显得很重要。 “协作”可以是一时的策略选择,也可以是主导双方沟通行为的战略主旨。从意图或倾向角度来 看,冲突处理模式更接近于指导冲突双方进行沟通的战略思想;而从行为角度来看,冲突处理 模式则类似于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选择。(二)冲突处理模式和冲突处理风格多数情况下,研究者对冲突处理模式和冲突处理风格两个概念并没有作严格的区分,他们 认为两者代表了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只不过视角不同而已:一个是暂时性的冲突应对方法,另 一个则体现了相对固定的冲突应对风格;前者通常是情境依赖的,而后者则

7、是个体依赖的。Kuhn 和 Poole 将冲突 (处理 )风格定义为“一种持续一致的对待冲突事件和冲突对手的行为 导向,其表现为一系列可见的行为,并构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具备一贯的、共同的特征。这并 不是说个体的行为风格不会改变或个体不会采取其他的行为,而只是强调个体会选择(通常情 况下不是有意识的)一组准则来指导他们在冲突情境中的行为,这组准则转化为特定的行为反 应就是一种固定的“风格”。Hall也曾提出,冲突处理风格就是个体在冲突情境中偏好采用的行 为方式,但这种偏好也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用“模式组合” 代替“风格”可能更为准确,它不仅反映了个体对各种冲突处理模

8、式的偏好,同时也体现了个体 面对的情境和关系差异。本文沿袭了这一视角,将冲突处理模式及其组合作为研究的重点逐步 展开。二、冲突处理模式的维度与分类早期从事冲突研究的学者普遍采用非此即彼的单一维度,将冲突处理方法划分为竞争与合 作两大类。自Blake和Mouton提出方格理论以来,二维分析法就成了研究主流,其效度得到 了广泛的验证。尽管最终得出的分类结果趋于一致,但学者们对冲突处理模式维度的具体划分 和界定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冲突处理模式的二维分析模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分类模型,旨在通过两个维度的 组合说明冲突处理模式“是什么”,例如“自信合作”“建设性参与性”;另一类则是典型的因 果模型

9、,旨在通过两个维度的组合解释选择特定的冲突处理模式是“为了什么”或“因为什么”。 此类模型强调冲突双方对于不同的冲突结果的心理效价的感知,例如“关注人关注工作”, “关注关系关注个人利益”, “关注他人关注自己”等(见表 1)。基本上所有的因果模型都将 影响冲突处理模式选择的因素作了极端的简化,以达到分类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础 上,对冲突模式选择的前因变量作进一步的考察研究。S i冲突处理核式的二维樓型总雒作需蝶度輿媳仆臾Blfike 和 M&u?nn( 964 5尖注人一因堆而对(eonfronuuitin ) 经fil ( snwothing: 强迫黄注丁件C forcing R.i

10、f (withd r;iwj|) ,-g-协 f com prom isinje)关注黄係一ft 争 Cwirr lose 八懸从 yield-Lose冋邇 C Io 时 Leave)、关注个人H标妥compromise).协f(syncrsisidc)ThomfisC97$.自軸一含柞!t争(compelingJ、协作fcoEhbcn【ing)、妥协(rompromisi.nK)avoiding) h 迁近心fSiiiiwodsiiinH)Rahim-ffl Jonnmut 1蛙注他人支配(dnsniiHJiting ) T 整合(knieKHting ) T 妥协关任自己Winc(l58g

11、)自我壽向 f tOfWiCfn for self)、阀 #8 导向(concern for issue)他人爭向(concerfi for othvr)HwjinflC997 1998)垛持和谐一 达成日标抗争 C confroinat io.n) x |*|奉阴违(obey publbcly/diobey prtwely:)、妥側(comprunnscJ、忍 it (endurance)、斯耙 关.累 f severance)Leungs Koch 和 Lut2002)较 1E esivi|y4 和 Eizciai 2005)魅硬性一支配(idoiniflATwrc ) 讎合(jnteg:

12、mnon妥协(compromising)(obliging) lnIiSfflvoLdaEi:ce)总体而言,诸如“自信合作”、“关注自己关注他人”之类的分类指标看起来更像一个维 度的两极,其相对独立性仍有待考证。Desivilya和Eize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维 度划分方法:建设性一参与性。其中,建设性/破坏性(constructive / destructive)维度针对的是 冲突处理行为潜在的结果,即行为对双方关系的影响;而参与性/回避性(engagement / avoidance)维度针对的则是冲突处理模式的直接性,即正面的回应或是间接的回避。也有部分 华人学者从本土文化

13、根源出发,结合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谐”观念,提出了贴近东方人行为特 征的冲突处理二维模型。黄光国采用的是“维持和谐达成目标”两个维度,这与此前描述的二 维模型比较类似,其核心在于区分了东方人“阳奉阴违”的典型行为。他认为东方人为了维护关 系,不会当面提出异议,所以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合作。梁觉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价 值型和谐工具型和谐”维度划分方法,旨在通过分析人们对两种存在本质差异的“和谐”的追 求,来揭示冲突回避行为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诚然,该模型的关注焦点从个人层面上升到了 群体层面,但实质上它仍围绕着“关系目标”这一对核心矛盾展开。根据二维分析法得出的冲突处理模式通常有五种,即竞争

14、(competition) /支配(dominance) / 强迫(forcing)、协作(collaboration)/ 整合(integration)/ 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迁就 (accommodation) /顺从(obliging)、回避(avoiding)和折中(compromise)。竞争模式的基本假设是 “零和”,采用该模式的个体(群体)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惜牺牲他人,甚至会利用自己的 权势、地位胁迫对方,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己方利益的最大化。协作模式的基本假设是“双 赢”,这意味着对自己和他人利益以及双方关系的高度关注,采用该模式的个体(群体)本着解

15、决 问题的态度与对方交换信息,探讨对策,致力于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迁就模式则意味着对 他人利益和双方关系的高度重视,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对方实现目标,只求对方满 意。采用回避模式的个体(群体)往往表现出对模型两个维度变量的漠不关心,他们通常选择保 留自己的意见,回避对抗。而折中模式一般处于二维模型的中间位置,它意味着“有所求必先 有所予”,在作出适当的让步之后得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尽管具体的行为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迁就和回避两种模式都旨在通过间接、迂回的方法减 少冲突双方的分歧;而折中和协作两种模式则侧重于强调双方的共同利益,以达到平息矛盾的 目的。基于各种模式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多位学者对五因子分类模型提出了质疑,进而总结 出了冲突处理模式三因子分类模型。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针对两类模型的对比分析研究,因此 很难断言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