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2987945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量子理论的发展和启示【摘要】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深刻的危机促成了其本身的伟大的革命,从而诞生了量子力学与相对论。量子理论的建立,开辟了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道路,为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没有哪一门现代物理学的分支及相关的边缘学科离开量子这个思想基础。量子论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法。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等。量子理论正在深刻的改变现代的科学与技

2、术,也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回顾其发展的历程,我们感受到了量子理论对人们认识论与世界观的深刻影响。【关键词】 量子、不确定、波动、粒子、思维【正文】(一) 量子理论的发展 1900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奠下了基石。随后,爱因斯坦针对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理论的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在固体比热问题上成功地运用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概念,提出玻尔的原子理论,对氢光谱作出了满意的解释,使量子论取得了初步胜利。随后,玻尔、索末菲和其他物理学家为发展量子理论花了很大力气,却遇

3、到了严重困难。旧量子论陷入困境。1923年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光的粒子行为与粒子的波动行为应该是对应存在的。他将粒子的波长和动量联系起来:动量越大,波长越短。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想法,但没有人知道粒子的波动性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它与原子结构有何联系。然而德布罗意的假设是一个重要的前奏,很多事情就要发生了。1924年夏天,出现了又一个前奏。萨地扬德拉N玻色(Satyendra N. Bose)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解释普朗克辐射定律。他把光看作一种无(静)质量的粒子(现称为光子)组成的气体,这种气体不遵循经典的玻耳兹曼统计规律,而遵循一种建立在粒子不

4、可区分的性质(即全同性)上的一种新的统计理论。爱因斯坦立即将玻色的推理应用于实际的有质量的气体从而得到一种描述气体中粒子数关于能量的分布规律,即著名的玻色-爱因斯坦分布。然而,在通常情况下新老理论将预测到原子气体相同的行为。爱因斯坦在这方面再无兴趣,因此这些结果也被搁置了10多年。然而,它的关键思想粒子的全同性,是极其重要的。突然,一系列事件纷至沓来,最后导致一场科学革命。从1925年元月到1928年元月:沃尔夫刚泡利(Wolfgang Pauli)提出了不相容原理,为周期表奠定了理论基础。韦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马克斯玻恩(Max Born)和帕斯库尔约当(Pasc

5、ual Jordan)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一个版本,矩阵力学。人们终于放弃了通过系统的方法整理可观察的光谱线来理解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这一历史目标。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提出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形式,波动力学。在波动力学中,体系的状态用薛定谔方程的解波函数来描述。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貌似矛盾,实质上是等价的。电子被证明遵循一种新的统计规律,费米-狄拉克统计。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所有的粒子要么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要么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这两类粒子的基本属性很不相同。海森堡阐明测不准原理。保尔AM狄拉克(Paul A. M. Dirac)提出了相对论性的波动方程用来描述电子,解

6、释了电子的自旋并且预测了反物质。 狄拉克提出电磁场的量子描述,建立了量子场论的基础。玻尔提出互补原理(一个哲学原理),试图解释量子理论中一些明显的矛盾,特别是波粒二象性。此时,量子理论已经有了基本的雏形,但还存在很多争论。玻恩认为,量子力学中的波实际上是一种几率,波函数表示的是电子在某时某地出现的几率。1927年,海森伯提出了微观领域里的不确定关系,他认为任何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要准确测量其中的一个,另一个就将是不确定的。这就是所谓的“不确定原理”。它和玻恩的波函数几率解释一起,奠定了量子力学诠释的物理基础。玻尔敏锐地意识到不确定原理正表征了经典概念的局限性,因此在此基础上

7、提出了“互补原理”。玻尔的互补原理被人们看成是正统的哥本哈根解释,但爱因斯坦不同意不确定原理,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都应有其确定的因果关系,而量子力学是统计性的,因此是不完备的,而互补原理更是一种权宜之计。于是在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进行了长达三四十年的争论,直到他们去世也没有作出定论。直到今天,量子理论仍然有很多争议,但它却开创了一个新的量子时代。 (二)量子理论对人类思维的启发尽管量子力学是为描述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抽象原子世界而创立的,但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无比巨大。没有量子力学作为工具,就不可能有化学、生物、医学以及其他每一个关键学科的引人入胜的进展。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全球经济可言,因为作为

8、量子力学的产物的电子学革命将我们带入了计算机时代。同时,光子学的革命也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量子物理的杰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科学革命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的福音。更重要的是,量子理论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微观世界的非连续性、不确定性等思维观念打破了传统的思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量子理论的发展不仅仅是物理学的发展,更是哲学的发展,观念的发展,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 量子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都是年轻人。1925年,泡利25岁,海森堡和恩里克费米(Enrico Fermi)24岁,狄拉克和约当23岁。薛定谔是一个大器晚成者,36岁。玻恩和玻尔年龄稍大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贡献大多是阐释性的。爱因斯坦的反应反衬出量子力学这一智力成果深刻而激进的属性:他拒绝自己发明的导致量子理论的许多关键的观念,他关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论文是他对理论物理的最后一项贡献,也是对物理学的最后一项重要贡献。创立量子力学需要新一代物理学家并不令人惊讶,开尔文爵士在祝贺玻尔1913年关于氢原子的论文的一封书信中表述了其中的原因。他说,玻尔的论文中有很多真理是他所不能理解的。开尔文认为基本的新物理学必将出自无拘无束的头脑。【参考文献】 高山,量子,清华大学出版社 百度百科,量子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