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梯度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9876212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问梯度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问梯度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问梯度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问梯度的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问梯度的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问梯度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问梯度的文献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问“梯度原则”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课堂提问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诱发学生学习愿望、增强学 生主动参与意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梯度 性原则是有效课堂提问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对教学的理论研究中掌握学习理论和 最近发展区理论都对提问梯度作出深入探讨。关键词:梯度原则 掌握学习理论 最近发展区正文一、引言 自古至今,课堂提问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诱发学生学习 愿望、开启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师生互动、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教学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很好地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更好地提高

2、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目前的思想政治 课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诸如提问的目的 不明、随意性大、过多过滥、不切实际、时机不当等。教育界把课堂提问分为“有效的提问”和“徒劳的提问”,如何才能真正问出 好问题,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都成为“重要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成 为很多学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 “梯度原则”被中外很多 学者所研究和论证,他们的理论为课堂教学提问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布 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都作了深入的论证。以此为背景,我认真拜读了多篇著作,并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 点进行归纳,并梳理

3、其理论逻辑,力求更全面去理解课堂提问的“梯度原则”。 现大致归纳如下:二、主题(一)主要理论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二战后,知识加快更新,信息急剧增长,社会迅速变革,要求教育做出相应 的调整,布卢姆在此时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认为教学任务就是要面向全 体学生,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最大的发展。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中包括六个主要类别:知识;领会;运用; 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包括五个主要类别:接受或注意;反应; 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 都是依次排列的。这样, 目标由简单到复杂递增, 后一类目标只能建立在已经达 成的前一类目标的

4、基础上, 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由此可见,布卢姆的分类学是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秩序排列的,因而, 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布卢姆认为,学生以往的经历和目前的期望,决定了他对学习任务 1 的情感 准备状态,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 1 后的情感特征,可能成为学习任务 2 的情感 准备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学生在某一学习任务之前的情感准备状态与在完 成该学习任务之后的情感特征。在布卢姆看来,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情感准备状态,决定了学生为完成该 学习任务准备付出必要的努力的程度,同时还部分决定了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 时试图克服它们的程度。反之,学生学习某一任务的有效性,也将影响他们以后 学

5、习类似任务的动机和努力的程度。而学生对以往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看法,往往 是与学校里的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把这些成绩解释为是自己学得好或学 得差的证据,然后把它与对以后遇到的有关学习任务的看法联系起来。因此,为 了使学生能用一种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就必须给他们许多得到奖励的机会。反 之,如果经常给予学生失败和不适应学习的证据,必然会伴随学生日益增加自我 怀疑。也就是说,布卢姆认为:前一项学习任务完成时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后继任 务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进行后继学习任务的学生比那些没 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按照这一理论, 只有遵循“梯度原则”的提

6、问,才能使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如登山般,一步一个 台阶地解决问题,完成各个“学习任务”。“掌握学习”理论提出后, 迅速为各国所采用。这是因为该理论博采众长, 具 有易操作, 易为教师理解和运用的特点。它为解决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矛盾 , 认识教师期待与学生成绩影响的关系 , 将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的必要性研究 等方面, 提供了成功的范例。2、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了使教学能真正 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学生学习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达到的发展 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 区。20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

7、首先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 念并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 并指出,教学的着眼点就是要看到儿童的明天,即“判明儿童发展的动力状态”。 在此之前,教育与心理学界普遍认为“教学是充当发展的尾巴的,发展总是走到 教学的前面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 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 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

8、是两个邻 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 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 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 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与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 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知识一个潜在的虚拟的空间,只有当问题呈现出来之后, 并对学习者构成一个相临的挑战的时候,最近发展区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教师 在创设一定任务情景的时候,必须临近学生已有水平而又必须高于已有的水平, 对学生构成挑

9、战。(二)理论的发展1、掌握学习理论的实践“掌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它既不悖于集体教学,也不是 纯粹的个别化教学,而是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个别化教学。教育实践证明:个别化教学效果显著,但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师资;集体 教学虽然能在短时期内教授大批学生,但效果较差,容易产生大量“差生”。“掌 握学习理论”通过特定的程度,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 “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度一般有四个步骤,第一,定标。即制定出科学的、符合 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第二,教师运用任何一种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第三,对群体教学进行反馈矫正。包括了课后测验,单元形成性测验、补救教学、

10、 再次形成性测验等过程。第四,为掌握而评分。根据既定的掌握标准备,分成“达 标”和“未达标”,学生成绩是累积的。掌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与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 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对教 师而言,有助于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 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2、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发展许多心理学家扩展了维果茨基的思想,提出了“支架”的概念。“支架”作 用是指专家提供的有效支持帮助初学者完成其实际水平独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教师作为观察者和辅助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建构语言支架,可 以通过其支撑作

11、用使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有效的课 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三)对观点的评价1、布卢姆在编制教育目标分类学时,基本上是站在行为主义的立场。然而, 布卢姆对目标分类和评价的看法,对我们的课堂提问梯度是有启示的。我们在进 行课堂提问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问题的层次性和梯度,否则我们的问题就会落 空。此外,在评价方面,布卢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诊断,以便提供具体的处 方。评价的目的不是要对学生进行分等或给个成绩,而是要了解学生是否已掌握 所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但是,“掌握学习”

12、理论亦有其不足之处, 如一 步一回头的矫正, 耗时过多; 在对差生予以矫正学习的同时, 如何保证尖子生的 发展; 强调了巩固知识, 但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尚待研究和 探讨。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造性地将最近发展区引入教学,论证了教 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强调教学 应该走在学生发展之前,教学就是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实际的过程。不过最近发 展区理论仅仅提供了教学提高的一种可能与方法,如何精确测量最近发展区并没 有进行更深的探究。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门集设疑、激趣、引思为一体的 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衡

13、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 在教学中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尊重个体差异,把握难易程度,无论是在备课,还是 上课提问,还是学生回答完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掌握知识提供必要的认知和心理“支架”,使学生能够用原有认知结构同 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最终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 “最近发展区”上升为“已知区”,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结束语:1、值得关注的问题(1) 由浅入深,由易至难,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维果斯基所强调的“最近发展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一跳把果子摘 下来”。实践证明:问题的难度太高或太低,学生都会丧失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只

14、有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维持探究的积极性。怎样才能把 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依据教学经验或者通过学生的作 业、测试等多种途径,分析哪些历史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哪些能力已经形成,再 按照教学要求编选一系列实用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原则组成台阶, 使每一个问题的难度都落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以维持学生的探究心理,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层层递进,缓缓展开: 初中学生知识积累少,思维还不够开阔,思考问题时可能只看到表面问题或者问题的一“点”,而不能看到问题的“里”和全面性,所以提问时要充分考 虑到这些问题,设问要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由

15、点到面,缓缓展开。(3) 由此及彼,从古至今,顺势迁移,自然过渡:依据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从当前的“此”到远处的“彼”,从正在接触的 历史的“古”到正在发生的现在的“今”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进行设问时如果充 分利用好这点,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4) 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延伸拓展,开发思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都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递 进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 感性认识、从具体形象的内容入手,层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 逐步提升认知水平,深入理解知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点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而是

16、互有联 系、互相交叉的,有时候一组问题可能会同时用到几个方面。不管怎么说,设问 时从本质上把握问题内在的“梯度原则”才是最主要的。2、问题的延伸发展(1)努力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提升设问水平。平时多读书看报,加强知 识储备;认真精心备课,精读细读多读几遍课本;把要问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 认真推敲,仔细斟酌,不断修改,并按照一定的“梯度原则”进行排列。(2)要学会角色互换。设计问题之前,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思考如果我是一名中低等水平的学生,我大概能回答出多少个小问题,我大概会 怎么回答;思考各个小问题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是不是太容易或者太难,有 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梯性”;作为学生对问题是否感兴趣,是否能激起探究 欲等等。( 3 )适时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老先生也说教学要“相机 诱导”,这里的“机”即时机。作为教师,应努力控制整个课堂,尽力留心课堂 中的每个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