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富士康事件提出的经济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987608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富士康事件提出的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富士康事件提出的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富士康事件提出的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富士康事件提出的经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富士康事件提出的经济 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富士康事件提出的经济学思考 内容提要: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但物质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劳动力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该文从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富士康事件为背景,探讨了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采取的对策。关键词: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010年以来,富士康“N连跳”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对于富士康事件,有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从工厂管理的角度进

2、行了分析。然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富士康事件归根到底是中国这种依靠劳动力密集优势的发展模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后,与面临着增加工人工资,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所产生矛盾的结果。表明了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一、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是物质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即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论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社会观、经济观、技术观。然而发展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力既包括物质的因素也包括人的因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主动性、创造性的因素,是价值创造的源泉,发展的目的归

3、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物质的可持续利用,即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更重要的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人口的数量、人口结构的合理,要求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实现人类社会的循环再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求经济效率的提高,通过经济发展不断满足劳动力对物质、文化和生态的需要,即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公平问题。发展应是长期的、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一时的发展,即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既包括代内的公平也包括代际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发展条件,也就是说发展不能

4、建立在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的基础上。当代人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后代资源的占有的基础上的,这样透支了未来的发展潜力,后代人的发展会受到阻碍。这对于后代是不公平的,这样的发展也不是可持续的。发展的过程就是通过生产过程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的过程是人类劳动的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人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劳动的过程包含三个因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从人和物的角度可以把生产过程的三种因素划分为两类,即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形成商品的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这样结合起为一同进入的现实过程,即生产过程。”物的因素是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人的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把可持续发展分为人和物的可持续发展。物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物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准备充足的物质条件。然而经济发展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即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物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指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主动性的因素,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