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填空题.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29876076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填空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学填空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学填空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学填空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学填空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填空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填空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第一章 人的心理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 心理过程 和 个性心理 两大方面。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 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3、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过程 、 情绪与情感过程 和 意志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 、_实验法_、_调查法_、_测验法_和个案法等。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 客观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和 发展性原则 。6、个性心理包括 个性倾向性 和 个性心理特征 两个结构成分。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能力_、 气质 和_性格_。8、心理的实质是大脑 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其对 客观现实 _的反映。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 知觉 、 记忆 、 思维 和想象。10、个性倾向性包括_需要_、动机 、_兴趣_、信念及自我意识等。第二章 感知觉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_感受器_、_传导神经_和_神经中枢_。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特性 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 整体属性 的反映。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_外部感觉_和_内部感觉_两大类。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_绝对_感觉阈限_,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_绝对感受性_,它们在数量上成_反比_关系。5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_适应_。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韦伯定律_。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_时间知觉_、空间知觉_和_运动知觉_。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_持续性_和_顺序性_的反映。9、知觉有 选择性 、 整体性 、 理解性 、 恒常性 四种特性。10、知觉形成的大脑信息的加工有_自下而上加工_和_自上而下加工_两种形式。11、“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是感觉的 对比 现象。12、吃了糖后再吃水果,总是觉得很酸,这是感觉的 对比 造成的。13、红、橙、黄等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能给

4、人以温暖之感,这种现象属于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4、在心理学上,人的感受性是用 感觉阈限 来衡量的。15、电影的胶片是一片一片的,但按每秒24片的速度放映,看上去却没有间断感,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这是依赖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视觉后像) 的结果。16、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比如思维、想象等,都是在 感觉 的基础上产生的。17、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相对的,是可以 互相转化 的。18、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活动,可把知觉分为 视知觉 、听知觉 、 嗅知觉 、 视听知觉 和触摸知觉等。19、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 社会知觉 和 物体知觉 。20、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

5、形式: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和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1、感受器、传导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2、个别特性、整体3、外部感觉、内部感觉4、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反比5、适应6、韦伯定律7、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8、持续性、顺序性9、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10、自下而上加工、自上而下加工11、对比12、对比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14、感觉阈限15、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视觉后像)16、感觉17、互相转化18、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19、社会知觉、物体知觉20、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第三章 记忆1、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_的反

6、映。2、记忆表象有两个特征: 直观性 、 概括性 。3、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 形象记忆 _、 语言逻辑记忆 _、_情绪记忆_和_运动记忆_。4、根据信息加工的时间长短,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_、 短时记忆 _和_长时记忆_。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7+-_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5S-2MIN_。6、记忆包括 识记 、 保持 、 再现 三个基本环节。7、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的曲线叫 遗忘曲线 ,它表明遗忘的进程有 先快后慢 趋势。8、个体感知过的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称为记忆表象_。9、良

7、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 记忆的敏捷性 _、 记忆的持久性 _、 _记忆的精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_这四个方面。10、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把识记分为 机械识记 _和意义识记_。答案:1、过去经验 2、直观性、概括性3、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4、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5、72、1分钟以内6、识记、保持、再现(再认)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8、记忆表象9、记忆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准备性10、机械识记、意义识记第四章 思维与想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 概括的 和 间接的 反映。2、思维的基本特性是 概括性 和 间接性 。3

8、、“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 概括性 。4、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分成三种:_直观动作思维_、_具体形象思维_、_语词逻辑思维_。5、根据在问题解决中思维探求问题解决方案有无确定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_聚合思维_和_发散思维_。6、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是_概念形成_和_概念同化_。7、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为_提出问题_、_分析问题_、_提出假设_和_验证假设_四个阶段。8、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_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_、_定势_、_功能固着_、_情绪与动机_和_人际关系_。9、创造指为人类提供了新颖的_、有创造性_的_和有价值的社会产品的活动。10、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分为_准

9、备期_、_酝酿期_、_豁朗期_和_验证期_四个阶段。11、睡眠中的梦境属于 无意 想象;与主体的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叫做 幻想 。12、根据想象内容新颖性的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再造想象_和_创造想象_。13、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把想象分成_有意想象_和_无意想象_。14、凡是符合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积极幻想,叫做 理想 ;凡是脱离客观现实发展规律的消极幻想,叫做 空想 。15、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分析 、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 _、 系统化 _、具体化等活动来实现的。其中,分析 与综合 是其最基本的过程。答案:1、概括的、间接的 2、概括性、间接性

10、3、概括性4、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5、聚合思维、发散思维6、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7、问题提出、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8、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定势、功能固着、情绪与动机、人际关系9、新颖的、首创性的 10、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11、无意、幻想 1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13、无意想象、有意想象14、理想、空想15、分析、综合、概括、系统化、分析、综合第五章 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指向_和_集中_。2、按照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三种: 有意注意 、 无意注意 和 有意后注意 。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 预定目的 的,但不需要 意志努力 就能维持的注意。4、“一目十行”说明注意的 广度 好,而边唱边跳属于注意的 分配 。5、“奇装异服”“奇形怪状”易引起人的注意,这是 无意 注意。6、注意的三种功能是 对信息进行选择 _、 保持 和 _对活动进行调节和监督_。7、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_和 人的主观状态_。8、注意的品质包括_注意的广度_、_注意的稳定_、_注意的分配_和_注意的转移_四个方面。9、狭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持久地保持在 同一对象 上。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久地保持在 对一定活动总的指向上 上,与之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 分散 。10、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人力资源管理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